在变革中寻求发展--第十一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综述_建筑论文

在变革中寻求发展--第十一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综述_建筑论文

变化中求发展——第11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研讨会论文,中求论文,图书馆论文,建筑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11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8月15—19 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与地区的近100 名代表以及上海图书馆的部分专业人员。研讨会学术活动集中在8月15—16 日两天进行,代表们深入细致的发言和讨论,会场上展示的精彩纷呈的图片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所有到会者获益不浅。

本次研讨会共分5次会议,会议主题分别为:东亚图书馆建筑, 如何筹建新图书馆,新技术与图书馆建筑,新馆开放几年后的评价,图书馆建筑与环境。会议前由大英图书馆馆长Dr.Brian Lang作题为“新世纪的图书馆建筑”的特邀发言。

1 新世纪的图书馆建筑

与大多数发言者一样,Dr.Brian Lang的演讲涉及与自己相关的图书馆,但是他的目的并不仅在于介绍大英图书馆本身,而是以大英图书馆为例,来探讨目前图书馆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与发展。他的发言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新科技、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收藏、图书馆员和读者。

高新科技,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也影响到人们对图书馆建筑的看法,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个问题是:随着“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的建筑和建筑研究是否还有必要?Dr.Brian Lang指出,图书馆的现有空间还远远不能满足收藏的需要。大英图书馆新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然而为了节约新馆使用空间,该馆的收藏仍有三分之一放在另一书库中。图书馆的任务之一是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哪怕将来所有的信息都放到了网上,也不能想象图书馆从此销毁所有珍贵的收藏。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书籍,人们仍需要设计建筑新馆,并不断寻求更好的馆舍条件使这些书籍得到永久的保存。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科技在图书馆的应用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里来。自从大英图书馆把书目放到网上以后,每天检查书目的有2万人次, 网上书目实际上为图书馆的收藏起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使人们了解图书馆的收藏,也使更多的人来图书馆使用这些收藏。图书馆提供的内容丰富的网上数据库检索也使得读者提出了更多的咨询问题。图书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往日吝啬的图书管理员,职责只是往来于书库之间,今天的图书馆员为读者安排索取信息的途径,是人类知识的导航员,读者更多地依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帮助。图书馆本身则为研究人员提供会面和交换信息的场所,当然也成为城市居民文化活动的中心。

Dr.Brian Lang最后指出:“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而图书馆建筑必须拥有宏伟的外观以符合它所代表的人类的理想以及它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中所起的作用。”Dr.Brian Lang的演讲显然经过周密准备,论述面面俱到,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覆盖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文化部社文图书馆司副司长周小璞女士就“中国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发展”作了演讲,总结了近20年来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成果,建筑思想的发展以及国内图书馆建筑的管理和研究。韩国国会图书馆的 Song Han Kun女士向大家介绍了国会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谈到该馆为应付空间不足和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的问题,将要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并同时建立一个新书库。日本图书馆协会建筑委员会主席富江伸治教授的发言主要探讨“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与设施规划方式的变迁,”报告了公共图书馆自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断吸取先进经验,尤其是在近30年来得到全面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今后有必要确立设施规划的方式,尤其要考虑图书馆电子化、自动化,资源共享和多样化服务等因素。

上海图书馆馆长马远良先生就“上海市图书馆建筑的发展”作了演讲,向代表们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建筑及其8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将上海的图书馆建筑发展特点归纳为:开放性、多功能性、可扩展性和艺术性。他以上海图书馆新馆的建筑为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这些特色作了详尽的说明。马远良馆长的发言条理清晰,数据充足,同时展示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建筑的一幅幅精美画面引起听众极大的兴趣。听众频频提问,而马馆长对代表们的问题均给以了令人十分满意的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研讨会以展示各图书馆建筑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没有上海图书馆优良的设施和会场技术人员的合作,会议的顺利进行是难以想象的。在整个会议期间,上海图书馆会场的全体技术人员与发言代表密切配合,现场准确地演示所有图片、图象,甚至还帮助国外发言者临时整理制作计算机投影图像,从侧面向代表们显示了上海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图书馆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3 图书馆建筑的规划

国际图联图书馆建筑与设备委员会秘书MarieFrancoise Bisbrouck女士的发言题为“如何绘制新图书馆的蓝图:法国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的经验”,主要介绍法国政府90年代为加强大学图书馆建筑而设制的分别名为“20世纪大学”和“第11计划”的规划。这些规划要求建立由图书管理人员、大学院系负责人、建筑师、工程师和教育部官员构成的工作组来管理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这个工作组使得读者、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建造者和决策人从一开始就对图书馆的建设达成共识,了解彼此的需求,从而使整个大学图书馆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荷兰海牙图书馆馆长Wim Renes先生的发言可以说是对 Bisbrouck女士所介绍的图书馆建设规划在小范围内具体实施的一种说明,虽然他讲的完全是另一个国家的事情。海牙图书馆新馆的建设从规划到建成都完全依赖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建筑师和工程人员的合作,Renes 先生的讲话涉及这种合作的各个方面,尤其强调图书馆专业人员在这种合作中所起的首要作用,他也希望海牙图书馆的经验可以为今后其他图书馆所用。

波兰华沙大学图书馆馆长Henryk Hollender也以他的图书馆新馆为例来阐述图书馆专业人员、政府官员和建筑师在建造新的图书馆中所起的作用。

发言者中唯一既不是图书馆专业人士也非建筑师的是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Dr.Christine Koontz。她把一种全新的方式引入图书馆建筑规划中:“如何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图书馆选址。 ”她指出“图书馆管理者们在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化的地图与数据库来分析公共图书馆使用率提高与减少的因素,从而决定图书馆的选址问题。”Dr.Koontz提出的新方法引起听众很大的兴趣,但人们同时也注意到,虽然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分析、处理现有的数据有很多便利之处,但原始数据的采集仍然需要人的劳动和观察,这一复杂过程远不是计算机可以轻易完成的。

当大多数发言者讲述新馆的建造和规划时,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局严立初女士的发言则主要着眼于现有图书馆舍的内部布局和设施,她向代表们介绍了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为读者服务,并努力使这种服务规范化,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施。

代表们的发言表明,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中,图书馆专业人员与其他各方的合作非常重要,这种合作可以使图书馆建设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道路,但是,正如Bisbrouck女士强调指出的那样, 规范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抄袭,创新仍然是图书馆建筑的特色。

4 建设新馆,展望未来

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听到、看到了许多图书馆新建或扩建的工程。浙江图书馆程小澜馆长向人们介绍了浙江图书馆新馆的建筑特色与信息服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的Dr.David Jones 的发言比较、分析了图书馆的扩建工程与建造全新图书馆的不同之处,西班牙加泰隆图书馆馆长Manual Jorba 先生也介绍了加泰隆图书馆的扩建工程。德国斯图加特图书馆馆长Hannelore Jouly 向人们展示了亚裔建筑师Eun Yong Yi 为斯图加特设计的新馆,一个造形别致的玻璃建筑。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形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次研讨会上法国建筑师Jean-Luc Bichet再一次向代表们详尽地介绍了新馆建设的历史背景, 描述了新馆设计和工程的发展,对新馆最初设计与现在设计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同上海图书馆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和上海图书馆有许多相似之处。皇后区图书馆馆长Gary Strong 先生热切地向大家展示了皇后区新建的图书馆法拉盛分馆。因为地处纽约多民族居住区,该馆的建筑也处处表现了多文化的特征:24块窗玻璃构成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用不同的文字刻着各个民族有代表性的,表现人们不畏旅途艰辛的文学作品的题名,以此象征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大会最后由建筑师Craig Dykers先生介绍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意图以及新馆工程的现状与进展。Craig Dyukers 给大家播放了一段记录该工程的录像,他调侃地说录像是法国人制作的,而法国人是很喜欢制造戏剧性效果的。事实上Craig Dykers自己的发言就极具鼓动性,发言长达1小时20分钟,结束后听众仍感到意犹未尽。

他讲述的是一个复兴古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工程,该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埃及政府共同负责,这一图书馆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象征着世界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新的埃及国家图书馆位于亚历山大大学校园旁,俯瞰地中海,这一区域是古代的皇家地段,曾发现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遗址。这里遍地古迹,要想使图书馆建筑避免覆盖文物古迹是不可能的。建筑设计师解决这一矛盾的巧妙构思是把古代文明再现在图书馆的建筑上,在整整一面半圆形外墙上从上到下篆刻古代文字,以示保留古迹。当然,更具现代意识的设计是这面墙不仅展示埃及当地的文明,也铭刻世界各地的文明,其中自然包括中国的古老象形文字。设计师没有试图去刻下整段文字,因为任何一段文字都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文明,倒是文字无序的组合更能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图书馆建造过程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手工劳作并行,象征性地表明:高新技术至关重要,人的劳动也同样不可缺少。图书馆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人类劳动成果的积累和结晶。从建筑师的观点出发,Craig Dykers强调,图书馆建筑设计要考虑图书馆的使用功能,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建筑本身的标准和要求。建造图书馆不能像建造廉价的连锁旅馆那样急功近利,敷衍了事,而应该视作百年大计。

Craig Dykers最后提到,由于种种原因,亚历山大图书馆至今尚缺馆长。他催促,甚至恳求国际图联帮助埃及人民尽快找到一位合格的馆长,因为亚历山大图书馆这样一个代表上下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宏伟建筑是不能没有馆长来主持它的开幕仪式的。

Craig Dykers的要求再一次表明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事业中,人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只有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才能给图书馆带来生命力。他的发言令人深思,也使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在一个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国家。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知识的导航员,我们所付出的每一份劳动都会得到报偿。

标签:;  ;  ;  ;  

在变革中寻求发展--第十一届国际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综述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