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的新动向_民间借贷论文

温州民间借贷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新趋势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州民间借贷新样本

11月4日,50多岁的何家同(化名)从银行空手而出。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奔波,他价值近百万元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后,只得到了20多万元的贷款。

虽然县政府早在3月就下发了文件,表示县百强企业在用民房抵押向银行贷款时,可以不受抵押比例限制,财产评估和抵押折扣率最低不少于80%。他的印刷公司几年来一直是县里的百强企业,银行还是给其房产打了1/4的折扣。

“我要到县政府告他们,为什么不按照政策办?”由于要购买新的印刷设备,何家同的公司急需200多万的资金。“剩下170多万的资金缺口,我们再想办法。”何无奈地说。而他所谓的办法只有一个——向民间借贷伸手。

国家宏观调控后,银行收缩信贷,地方政府此类特批文件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无数中小企业主们陷入何家同类似的境遇,也作出了与何家同一样的选择。就此,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也迎来了一场新的繁荣。

合理的存在

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主,何家同是幸运的。因为,温州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为他们这样失意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另一条融资出路——民间借贷。

9月16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温州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洽谈会”向世人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温州全市银行人民币存款1400多亿,其中居民个人银行存款900多亿元;而在金融机构以外,居民手头尚有1400亿元的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有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当前,民间资金中参与借贷的资金规模高达300到400亿。据该行发布的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披露,截至9月末温州全市的银行贷款规模为1500.05亿。两相对照,可以发现,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已经相当于银行贷款的1/4。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更使民间借贷进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截至9月末,温州银行业贷款增幅由去年的46.4%回落到19.3%,陡降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间借贷的金额则比去年增长了21%。

“像我们这种成长中的小企业,银行根本看不上。可要在民间借贷就简单多了,因为企业资质、信誉不错,向亲戚、朋友借钱根本不用提供抵押和担保,只要打张欠条就行。”提起民间借贷,何家同刚才一脸的无奈立刻一扫而光。

何家同的印刷厂置身在苍南县龙港镇的人民路上,前店后厂的布局,带有明显家庭作坊的印记。像何家同这样的小企业仅在龙港就有1000多家,温州全市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他们构成了民间借贷的主要需求者,也是利率走高的直接推动者。

对民间借贷有着深入研究的温州市银监局副局长张震字则指出:“简单的民间信用手续,有助于缩短获得资金的周期,降低交易费用。”正是出于这一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时也不得不依靠民间借贷,特别是宏观调控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在7-9月对温州地区进行企业调查后对记者说,“温州的大企业对银行紧缩政策的敏感是致使民间借贷总量迅速提高的重要原因。我在调查中发现,因为WTO的原因,温州企业的国际贸易定单飞速增长,很多企业选择了在2003年购买新机器和扩地盖厂房。这也导致了国家出台的这一类土地限制政策。正是资金的大量固定资产化,使得不少生产型大企业资金链紧张。”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不少新盖而又暂时空置的厂房。

“而这些大企业平时都是银行的宠儿,银行贷款占大比例。因此,紧缩政策使得他们在情急之下,只有向民间借贷伸手。”这位研究员补充说。

直接借贷成主流

何家同向记者描述了当地民间借贷的几条“潜规则”。一是熟人借贷,不求中间人;二是手续简单,全凭个人信誉;三是利率随行就市。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在温州当地民间借贷中仅10.6%的借贷活动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由他人介绍的。而占51.5%的借贷双方是朋友关系,通过“银背”等类似钱庄的组织筹措借款的只占7%左右。温州市银监局曾在2002年初对全市进行调查后发现,民间借贷手续出人意料的简单。87%的企业借款是以信用方式进行,提供房产抵押或担保的比例很低;个人在借贷时只有63%写借条;另有22%的借贷则没有任何手续。

来自人民银行的调查数据印证了马的观点,该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直接借贷为主的温州民间借贷并没有因为缺乏专业性而出现大的风险,出现纠纷的资金规模还不到总量的2%。

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马津龙说:“是民间资金弥补了宏观调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使一些濒临绝境的企业活了下来。”张震宇则用更为精确的数字告诉记者,2004年初,温州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例为58:37:6;宏观调控以来,企业民间借贷的资金比例平均上升了4个百分点,有的企业甚至上升了10个百分点。

民间利率攀升背后

实际上,像何家同这样能够拿到月息8厘的借款人在温州还是少数。伴随民间融资需求的上升,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也节节攀升。

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全市300个样本的监测数据显示,民间直接借贷利率自4月以来突然高企,至6月一路飙升到平均月息11.97%,至今已经连续4个月悬在1分2厘的高位。利率整体水平比2003年上浮了35%;最高利率超过2%,是去年同期的1.5倍。

该行人士分析,4月正是国家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开始的月份,0.5个百分点的幅度,直接减少银行可用资金近10亿元,间接减少贷款规模50亿元。企业的资金需求迅速转向民间借贷,在需求的推动下,利率注定攀升。

不过,民间借贷并不等同于高利贷,有其自己内在的资金定价规律。张震宇认为,民间借贷高利率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定价基础。他说,可以把民间借贷利率分为三个部分:r=r1+r2+r3,其中,r1是制度或产权风险“贴水”,r2是对单个借款人要求的个别风险“贴水”,r3是无风险收益率,即机会收益。相对于正规金融,民间信用面临更大的风险。

首先,民间信用面临着相当大的制度和产权风险。其次,民间借贷对借款人多是基于以往经验判断,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也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系统。“在r的总体权重上,r1和r2相比r3要大,也就是制度风险或产权风险以及对借款人个别风险的评估构成了民间高利率的合理基础。”张震宇说。

现实中,民间借贷不自觉地运用上述定价标准,对放款项目给出不同的利率。何家同找亲友借贷的利率要月息8厘,同样在龙港镇,陈子鹏(化名)获得的几百万民间借贷却只要月息4厘2,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当。

陈的微晶器皿公司总资产高达8000多万,4个厂区占地140多亩,年产值将近1个亿,其生产的电磁炉发热板占据了国内54%的市场份额。公司连续几年被评为当地3A企业。

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民间借贷资金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债权人主动找上门,要求把钱“存”进来的。利息只要每个月4.2厘,“对于我来说,一年的利息与银行贷款相当,借钱给我的人也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很多的利息收入,这对双方都有益。”

显然,像陈子鹏这样的企业不仅是银行贷款的优质客户,也已经成为民间借贷争取的对象。陈说:“在温州越是有钱人越要找好的项目和可信的人、企业,把钱放过去。很多人已经把将钱放在企业看作了实际的个人名义的存款。”

在温州,民间借贷的市场利率已经与银行的官方基准利率、城乡信用社的浮动利率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民间利率水平的确定主要依资金供求关系而定,银行官方利率则主要建立在物价变动、国有企业的承受能力基础之上,处于受管制状态。尽管民间借贷利率自成一体,但却并不封闭,而是与官方利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通。

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多年来对温州民间信用利率的监测显示:80年代,人民银行连续几次加息,1988年当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12.06%的历史最高水平时,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也飙升到45%;而自1997年以来央行连续八次降息,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也从月息二分以上降到月息一分以下。

至于此次加息,对资金供求关系反应敏锐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早在几个月前便做出了反应,且升息幅度远比人民银行的27个基点更为猛烈。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人士告诉记者,在加息之后,该行对当地的民间借贷市场进行了快速调查,结果反映,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此次加息很难对当前走高的民间借贷利率起到平抑作用,甚至可能助推民间利率进一步走高。

这位人士表示,“从民间借贷的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加息幅度有限,民间资金被吸入银行的将十分有限;从资金需求方来看,加息并没有使银行信贷边缘的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取资金,银行信贷规模没有拓宽;更重要的一点是,加息释放出一个信号——社会资本利率在上升,民间借贷利率很有可能会‘水涨船高’。”

温州资本外流加剧体外循环风险增大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04年第3季度城镇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72%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偏低;26.75%的居民“近3个月收入完全没有用于储蓄”;城镇居民家庭投入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等领域的资金占22.75%,连续两个季度上升,份额仅次于储蓄存款。

该行发布的三季度温州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披露,温州市银行业存款增量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一季度存款增量为96.22亿元;二季度降至8.96亿元;三季度转为净流出,存款下滑39.77亿元。

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资本外流加剧。张震宇分析,银行储蓄存款下滑,一部分是因为宏观调控下,中小企业资金趋紧,另有一些企业则向员工内部集资,促使居民从银行取出存款;另一部分则是受民间借贷高利的吸引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合起来,大约有100多亿元的预期储蓄从银行流出。

温州银行借贷与民间借贷对比(截至2004年9月) (单位:亿)

数据来源:人行温州支持提供数据统计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2003、2004对比

(数据为人行温州支行根据监控民间借贷利率的加权平均数)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水平表

日期

1978年 1980年 1983年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1年 2003年

年利率(%)

42 34.826.436 45 34.8 30 26.4 18 10.8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温州民间借贷与行社贷款规模的比重

农户行社贷款规模 1-5万元 6-10万元 11-20万元 21-95万元 100万元以上

户均民间借贷规模 4.2万元 11.1万元 12万元 29.2万元

118.8万元

户数(户)53

4037 41 14

(数据来源:根据温州2003年底的一次企业问卷调查)

对照宏观调控下官方借贷市场的压缩状态,以民间借贷所代表的体外循环的壮大不仅削减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效力,而且也蕴涵着新的风险,由此已引发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体外循环中资本外流所蕴涵的风险最为可怕和难以控制。”人行温州支行人士对此不无担心。“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流的资金大部分是靠民间借贷集合在一帮人手中,这种代理关系势必催生出代理风险。因为外地投资一旦亏了,代理人可以向出资人隐瞒实情,甚至再次借贷进行下一个投资,以抵补亏空。一旦周转不过来,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那样的连锁反应,最后血本无归。”

“但是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民间借贷属于体外循环,而且直接借贷又受到《民法》的保护,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层要进行干预,既没有有效的手段也不合法。”这位人士无奈地说。

有消息披露,目前,温州就有大量民间资本流向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控制领域,包括小钢材、小水泥和房地产项目。记者则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温州外流的民间资本中,小煤窑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人行平阳支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平阳一县就有40亿民间资金投向了山西、陕西、贵州等地的小煤窑,仅水头镇就有80%的家庭参与其中。

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有的人甚至开出二分的高利来向亲友借贷。因为自去年以来,全国煤炭供不应求,价格节节高升。投资者往往可以获得3到10倍的巨额利润。

“开采煤矿向来是高风险行业,一旦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塌方或贫矿,往往会使投资者血本无归;更何况,国家向来对小煤窑采取限制政策,如果政策收紧,投资者也将面临亏本。”这位人士表示,目前风险还没有出现,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酿成“灾难”。

除了预警资本外流的风险,为了防止民间借贷中非法集资重新抬头,监管层开始敲山震虎。

2004年6月底温州泰顺县三魁利民典当商行被依法查封。知情人士透露,该机构非法吸储放贷达10多年之久、累计吸收存款4200多万元,被查封时其账面存款余额仍达1800万元。

“其中90%以上的贷款只凭一纸借款契约或借据进行,没有正规的借贷合同,也很少有抵押、担保措施。在其全部536户贷款中,只有14户提供了名义上的‘物质抵押’。”

张震宇说,当民间资金市场被一些投机食利者和金融诈骗分子利用时,会引发局部金融风险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大规模的破产,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索债等等。

民间借贷纳入正轨仍无良方

作为全国惟一的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温州从未间断过对民间借贷纳入正轨的尝试。

自2003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开始在全市设立30个民间借贷监控网点,对300个样本、总金额约6000多万的民间借贷资金进行监控,每月定期公布借贷利率的加权平均数。

与此同时,政府还在个别县城推行民间借贷利息税,要求企业之间的借贷利息收入缴纳20%的利息税,由资金借入方在向借出方支付利息时代为扣缴。“但实际上并没有推行起来。”

最近的大动作则是温州银监分局及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共同制定了新的温州银行业综合改革规划,希望借金融业“正规军”的改革来分流温州民间资金。

作为重点之一的温州市商业银行的第二轮股本改造已经开始。股改方案希望国有股比例由原来的13.58%降至5%左右。

“银行改革需要企业资金参与,而企业希望通过参股银行更容易地得到贷款。”一位已经参股了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商向记者表述了银企合资的“实用主义”意图。“但事实上,由于银行向股东贷款属于关联交易,要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入股以后,原来可以办的贷款反而不好贷了。”人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八股企业已经开始反映自己的不满。

马津龙向来对温州市商业银行国有、民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持否定态度。“任何混合经济形式的东西都很难成功。因为,大家的利益不同,就像两匹马向不同的方向发力。”他口气坚决地向记者表示,“真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只有搞纯粹的民营银行。”

与城市商业银行股改并行的是农村金融改革,这被视为解决民间资金投资出路与融资需求的重要策略。该计划被称为“5.5.1方案”,即将温州原有的11家农信社改制,成立5家农村合作银行,5家统一法人和保留1家二级法人。以乐清合作银行的募股计划为例,其计划募集总股本2亿元,其中内部职工股股金总额为5000万元,自然人股1亿元,企业法人股5000万元。但相对于温州全市1500亿民间资本来说,假设11家农村金融机构以每家募股2亿估算,还是杯水车薪。

相对于正规金融的股份制改造,利率浮动试点分流民间资金的作用似乎更加立竿见影。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存款达79.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0.32亿元,贷款余额1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17亿元。今年9月,人行温州中心支行又批准了6家农村信用社网点存款利率上浮。

值得注意的是,农信社增加的资金有可能部分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出。

张震宇则认为,“民间信用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是资金的利息率。中国目前尚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当前利率制度下大幅削减民间信用的可能性很小。”

事实上,被视为资金体外循环的民间借贷在温州得到了官方前所未有的宽容。

“只要不存在中介机构参与,利率不是太高,民间借贷就是合法的,而且个人的借贷可以受到《民法》的保护。”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监管部门的态度是默许和引导,并没有打压的意思。”

温州民间信用形式及其主要联系图

数据来源:李元华著《温州民间融资及开放性资本市场研究》

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与借贷规模的关系 单位:万元,%

利率档次  5-7厘 7-9厘 9-11厘 11-15厘 15厘以上

借贷笔数 

21 

71 

129

24

15

平均规模  38.2  30.4  14.9 

6.5

3.3

平均月利率 5.73  7.67  9.92  11.99  19.96

(数据来源:根据温州2003年9月的一次企业问卷调查)

标签:;  ;  ;  ;  ;  ;  ;  ;  ;  ;  ;  ;  

温州民间借贷的新动向_民间借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