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景怀荣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江苏 海安)

摘 要: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留守儿童群体虽然没有被学校、社会遗忘,但其家庭关爱教育有“缺项”,校外素质教育有“缺位”,人身安全教育有“缺失”。农村社区教育关注留守儿童成长,主动探寻留守儿童教育的存在问题及根源,通过建立村居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打造校外辅导队伍,借助各方力量,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辅导活动,锤炼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及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校外辅导站;实践活动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国内一二线城市涌入大量农民工,可以说,这些“建筑铁军”“装修游击队”“手工部队”等都来自农村。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产生了近2000万的留守儿童,其中将近75%的孩子在十四岁或十四岁以下。某乡村小学曾做过统计,孩子父母均出市打工的家庭占在校生家庭总数的22.6%,父母中有一人在市外打工的占比35.5%。毋庸置疑,此现象确实造成了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现实[1]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造成大部分孩子从小便失去父母的“日常呵护”,这些孩子的学习成长、身心发展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陪伴和管教,这是不容忽视的现状。

家庭关爱教育存在“缺项”。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回家,平常也就偶尔手机通通话,这些孩子全年跟父母在一起“衣食住行”“说学逗唱”享受亲情的时光屈指可数,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中,孩子的文化学习、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等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大多数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溺爱”有余,何谈关爱?

校外素质教育存在“缺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年龄偏高,文化素质、监护能力都不高,根本谈不上辅导孩子文化学习和素质训练。像江苏海安这里,不少家庭会在孩子校外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歌舞、器乐或是书画、球类等,从小陶冶艺术情操,而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指导,即使也有能力自学,但大多因缺乏自觉性,终究还是半途而废。这些孩子不仅得不到素质培养,有的还出现厌学、逃课、早恋、逛网吧以及偷盗等现象。

人身安全教育存在“缺失”。留守儿童的校外德育、安全教育也有“空白地带”,大多数农村临时监护人往往缺乏防范意识,而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又较差,很容易遭遇火灾、溺水等安全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夏季一些地区发生的孩子溺水身亡的事件,十有八九都是留守儿童。

社区教育中心联合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一起召开工作部署会、校外辅导现场推进会,一同制定校外辅导工作方案、活动方案、考核方案、成果展示方案,紧紧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个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辅导活动。一些创新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上。

二是创新载体,由狭隘的闭门讲座向搭建多种教育平台转变。办好“四点半学校”,建设“假日快乐大舞台”,搭起生动的情境平台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其中。近两年先后创办“四点半学校”20个,主办“假日快乐大舞台”12期,真正形成了留守儿童时时有人管、有人教、有人帮的喜人局面。最受家长欢迎的是辅导站开设“普法讲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个村投入60多万元,建成全国第一个乡村农民法制馆,对青少年常年开放,该村创下了20多年未成年人零犯罪记录。不少村辅导站开设“普法学堂”,开办“少年模拟法庭”,打造了叫得响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品牌,连续多年未成年人零犯罪率达100%。各村辅导站还组织“文艺宣传队”活动,弘扬乡土传统文化,教会孩子民俗歌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少村还设置“电子阅览室”,聘请有电脑特长的社会志愿者和在职老师,辅导孩子们在电子阅览室学会网上阅读、制作课件。

二 社区教育助力留守儿童教育

矿山岩石力学原理是采矿方法设计及安全施工的科学根据,正确认识采矿方法及其相关的矿山岩石力学原理及概念是确保合理确定采矿方法、结构参数及安全施工工艺的前提条件,正确认识地压分布规律是合理地压管理及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

三 社区教育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

(一)建立校外辅导站留住“留守儿童”

校外辅导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庭教育的补充,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在农村,以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在各村居、社区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秉承“养心、育德、启智、正行”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扎实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的梦想在这里放飞,希望在这里萌发,身心在这里得到健康发展。在苏中地区的海安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处位于全国百强县市,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低,但该地对此十分重视,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对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三合力”方面高点定位、彰显特色,海安市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建站辅导留守儿童的探索实践可见一斑。

一是创新内容,由单一的文化知识辅导向多元化的主题教育实践转变。每年都确立一个道德教育的主题,如:2015年“学法立德、践行梦想”,2016年“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2017年的“学史立志,崇德向善”,2018年的“践行中国梦,走进新时代”等,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宗旨,开展“孝文化教育”“国学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术后手术部位X线片及CT检查发现共52个椎体(7.28%)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其中B型29个(55.77%),C型 15个(28.85%),P型 8个(15.38%),典型类型影像见图1。胸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 38/384(9.90%)明显高于腰椎 14/330(4.24%),具体发生情况见表1,其中T10渗漏率最高,为10.17%。不同手术部位、不同骨折类型骨水泥椎管内渗漏数及渗漏率见表2,OVBF患者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为20/140(14.29%),明显高于OVCF患者25/489(5.11%)和 Kummell病患者的7/85(8.24%)。

(二)开展校外辅导活动守护“留守儿童”

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媒体借助微信、微博和客户端不断拓展发展平台。传统媒体的发展囿于电视传播,但是,移动设备的普及逐渐取代电视的功能,发挥更加灵活的作用。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手机客户端等推出简洁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图片、文字和视频等集中在较短的篇幅内传播,适应当下观众对效率和快节奏生活的要求,为传统媒体发展赢得更多的用户,创新信息传播的方式,扩展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要重视关爱困难弱势群体,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让‘朝阳’更美、‘夕阳’更红、社会更温馨!因此,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基层政府、教育机构有必要加强重视和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作为主要承担学校教育任务以外的社会教育机构,理应主动参与留守儿童校外教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设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参与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活动,将农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跟农村妇女和老年人的社区教育服务联动实施关爱行动,“老少妇”关爱齐头并进,真正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的广延伸、全覆盖,为孩子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助力”,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工作“添彩”[3]

建好阵地是基础。曲塘镇社区教育中心听从各方意见,认为还是分散建站,以村居、企业为依托,按照就近原则、规范标准建立区域性校外辅导服务站。各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支持,主动配合,腾出最好的房子,有的将装修一新的会议室安排出来,硬件齐全,制度齐全,挂牌建站。规模较大的企业也鼎力支持,为“三八制”职工的子女安排场所,让外来务工子女不再孤“读”。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开,长期以往就造成儿童的心理不健康发展,造成孩子性格发展不够完善。例如很多孩子内向、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冲动易怒、心理敏感等现象,尤其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出现逆反、自卑心理[2]

打造队伍是关键。社区教育中心成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工作领导组,建立校外辅导教务组。面对全镇50个校外辅导站,单凭中心的几位教师的教学力量远远不够,领导组研究决定,面向全社会招募留守儿童校外教育志愿者,有近200人报名志愿服务,其中,“五老”人员最为积极。除了“五老”队伍,还有三个群体,一是在职教师,甘于无偿担当校外辅导站的志愿者;二是村干部,有着丰富经验的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工作不久的年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三是一些企业职工、商贸人员,他们也志愿为留守儿童校外教育无偿奉献。

三是创新形式,由被动式教育向灵活多样的互动式实践教育转变。各辅导站在开展道德教育的活动中,充分利用视频,师生进行互动、抢答、知识竞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等,辅导效果更显著。除此之外,辅导人员还带领孩子们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如:调查走访、科学探究、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接近自然、走进社会,为孩子们种下梦想的种子,激发了他们求知欲和内驱力。

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些校外活动,辅导站人员都要为其作好记录,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这样才能了解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变化,以及学习兴趣、态度的变化等。对一些特殊儿童(智力发展迟滞儿童)、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辅导站还组织一支心理教育的团队,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心理疏导,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引导和培育他们“向上向善”价值观。

她说,那么,我们离婚吧。生命中任何稳固和安全的存在,都比不上我们内心的快乐重要,哪怕是暂时的存在都是值得。相信我。它值得你去追寻。

四 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的思考

社区教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阵地资源、队伍资源、教材资源等,最大限度的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个温暖的充满爱的成长环境,组织开展的各种校外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欢,更受到家长们的欢迎。曲塘社区教育中心将不断探索,将留守儿童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在实践研究中找到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以及其他教育平台资源共享共生的合作途径,构建留守儿童校外教育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制、行动方式和运作模式。未来,留守儿童校外教育融入社区教育,将有利于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桥梁”,有利于促进乡村留守儿童校外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强化社区教育所肩负的推动全社会终身学习的职能,为学习型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做好氛围营造和智慧保障,更有利于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水利施工企业主要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在施工一线从事施工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涉及的专业主要有工程施工、工程测量、财会、人力资源、特殊工种等,无法进行集中的培养和学习。针对这一特点,对分配到各施工项目的人员,可采取“以师带徒”的形式,通过“传、帮、带”使其岗位成才,这也是目前最符合水利施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振堂.农村社区建设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天中学刊 ,2011,26(01):56-58.

[2] 郑航,李俊奎.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新探[J].农村经济 ,2014(03):27-31.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出版发行[J].国家电网 ,2018(06):12.

本文引用格式: 景怀荣.农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06):191-19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06.067

标签:;  ;  ;  ;  ;  

农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