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论文_戴向东 杨建彪

激发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论文_戴向东 杨建彪

戴向东 杨建彪 重庆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 404100

摘要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反应迟钝,思想懈怡,学习品质,行为习惯都较差。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都不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沦为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笔者就该如何激发学困生的积极学习做了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 学困生 策略 自信

一、和谐师生关系,增强自信的策略。

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后进生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就是自卑,因而产生敏感多疑、闭锁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维的交流,学生从教师哪里得到关心,爱护和信任,可以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逐步接受老师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爆发出学习热情。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一位学生,家庭贫寒,自卑、缺乏自信加上意志力薄弱,因而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非常差,考试常常不及格。一次,他又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教师就让他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讲不做作业的心理活动,他说是因为忘了将练习册带回家,以后再也不会了,请同学们原谅他,并流下了眼泪。同学们马上群起而攻之:“老师、老师,他是假的,他以前也老是这样说要改,要改,可就是不改,我们已经不相信他了,你不要上他的当”。“不是的,我这次是真的!”他流眼抹泪的说。“不信,不信。”“好象同学们已把他看透了”。看着他埋着头唰唰的眼泪,想到他这两天的课堂作业还可以,老师就说:“我发现他这段时间表现还可以,象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我相信他这次是真的,我们就不再追究他好吗?”同学们终于不甘心地同意了。

过后,发现这位学生真的变乖了,老师又经常抓住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从此以后,他真的再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课堂上也敢大胆地发言了。成绩也进步很大。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他们的约束力比较差,感情一冲动就不顾一切,忘却已经形成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来。

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后进生参与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心理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用圆规画圆时。先让学生试画,并有意抽一个后进生上黑板画。这名学生忐忑不安地上来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画好了一个不规范的圆。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和总结作了很高的评价。看着这位差生心有余忌的样子,老师真诚的望着她说:正因为有了你展示的这些错误,才有了大家的精彩点评,才使我们更清楚地总结出了画圆的方法,你们说他刚才的展示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这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启发说:说明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不管对还是错都非常有价值。这时,我发现这位学生甜甜地笑了.

第二天,当再喊她起来答问时,她让全班同学和老师都吃了一惊——她的声音那么洪亮。一向不敢发言或声如游丝的她声音那么洪亮,着实让人惊讶。以至于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敬佩地望着她。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创设让后进生操作活动这一情景,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激情。恰当的问题设置和点评,使后进生意识到原来失败也那么有价值,在逆境中体验到了成功,使学生拥有参与学习的宝贵的情感体验,为以后学生参与中怕答错这一心理障碍得到减轻或扫除(后来,班上很少有后进生答错而嬉笑的了),这必将促进后进生以后的发展。只要我们大胆地改进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情景,给后进生创造表现、体验的时空 ,必将激发后进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后进生主动参与。

三、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即在教学中分组时,好、中、差搭配,好伙伴搭配 。这样,差生也有了发言和正确表达的机会,他们发言时不仅显得自信、大方,而且能够答到点子上,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后进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后进生如果与班上其他同学同等布置作业,这部分学生完成作业会相当困难,而且完成作业又慢质量又不高。因而在班上对后进生试行分层布置作业 。对后进生的课内外作业根据其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必须掌握的知识来确定他们的作业量。

四、加强学法指导,改进学习方法;加强个别辅导,扫清学习障碍的策略。

以往的教学经验和问卷调查使我们认识到后进生不参与或不敢参与的主要原因除了懒惰、内向等非智力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智力偏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对路,造成学习成绩长期低迷、积重难返,从而恶性循环,形成差生。

一是预习的方法。预习时做到看、做,思考相结合,必要的要背诵。我要求后进生专门准备一个预习本,差生少做家庭作业中的疑、难题,改做预习题 。要求他们:弄懂、完成好复习题、查阅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并记住它,预习例题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是教给他们听课和复习的方法。

三是加强个别辅导,尽可能保证后进生学习不添新帐,跟上教学进度,在此基础上插漏补缺。扫清新课学习中的障碍。

五、改进评价方法,激励后进生参与的策略。

传统的评价方法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以成绩作为恒量优、劣的标准。智育差就是差生;二是认为积极举手发言才教真正的参与。这样评价的结果,就使差生在许多时候被排斥到一种不公平的处境中:分数排名靠后,奖励无着,家长喝斥、老师、同学瞧不起;不举手就认为不主动,并时时挂在嘴边作为缺点加以教育。造成差生长期心理压力,使成绩进一步恶 化。

新课程评价改革强调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倡导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基于此,我采取的评价策略是:

1、提高对参与学习的认识。

2、改进评价标准。明确告知学生,我们重过程,轻结果。只要是用了功,就是好学生。不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而以上升分数的多少和保持的名次作标准。

3、课堂作业实行基本分+创新分+奖励分+奖励的办法。也就是:作业全对得100分,一题多解有创意加100分,思考题做对加100分、错了不扣分,连续十个百分得奖励,后进生连续5个百分得奖励,不合要求不得百分的办法。这样做了结果,使学生的作业质量大为改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一次作业得5个百分以上的不断增加,甚至有同学一次得过11个百分。

4、课堂教学改变老师单一的评价方法,改为师评、生评、小组互评的多向评价机制。低年级的学生,老师频繁地用“好”、“太棒了”,“真聪明”等廉价的表扬,学生会神彩飞扬,而高年级学生会觉得没意思,有时还会产生反感,只有同伴之间的认可才是他们真正想得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互评:“你认为他做得怎样?”、“你觉得他问题出在哪儿”,”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你对他提的这个问题怎么看?”……通过客观、民主的评议,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为后进生参与学习营造了环境。同时,使导向,激励融为一体,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靳玉乐 宋乃庆 徐仲林主编《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

李森、于泽元主编:《对探 究教学几个理论认识》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课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编,2001年12

【3】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载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

【4】张毅 刘云贵主编:《参与参与式教育》第328页

【5】重庆教育2004年第7-8期第33页

论文作者:戴向东 杨建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激发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论文_戴向东 杨建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