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李红

李红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对食道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60例食道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全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排气时间均多于研究组,白蛋白水平低于研究组,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对食道癌患者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食道癌;早期肠内营养;术后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27-02

食道癌属消化道较为常见肿瘤,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因肿瘤消耗、加上术前的摄入不足等原因,极易引发营养不良,且术后禁食及高度分解状况也将使营养不良得以加重,影响术后康复[1]。本院针对60例食道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60例食道癌患者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6:14,年龄40~77岁,平均(62.6±4.2)岁;研究组30例,男女比例15:15,年龄41~75岁,平均(62.8±4.0)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常规护理:予以3升袋标准配方,剂量为35KCal/(kg?d),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疾病检查、病情监测等。研究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护理干预:术中,在十二指肠的幽门下方10cm处置入营养管,于术后第1d由鼻饲管将250ml温盐水滴入,滴速为35~55ml/h,若无明显的不适症状,则于第2d灌注500ml的肠内营养类混悬液,速度是30ml/h,第3d加到1000ml,其速度是60ml/h,第4~5d,输入量是1500~2000ml,其速度是100ml/h;同时,可依据病情再予以不足需求量的静脉补充,营养液温度严格控制为38~40度;两组均于术后第6~7d由口予以流质饮食,并根据病情拔出营养管逐渐由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再予以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多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存有顾虑,此时需及时告知手术顺利;就肠内营养方面做好患者和家属思想工作,耐心解释肠内营养的作用、实施方法及可能引发的不适感等。②营养液护理:注意营养液输入速度、浓度及输注量,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保持容器清洁等,取恒温器维持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的配制需少于4h,最好现用现配,以防变质。③体位护理:有研究发现,当头部抬高小于30度时,比30~35度时引发呛咳症状明显增强,因此应选择头部抬高30~35度的安全性鼻饲体位,以防误吸。④营养管的护理:妥善安置管道,以防移动、脱落及扭曲等,取温开水定时清洗管道,以使管道保持通畅,避免营养液或药物于管腔内出现凝结成块,导致堵塞;且予以持续输注的患者,需每隔4h对管道冲洗1次,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完毕后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防感染;而输入药物时,需先溶解或者研碎,或予以液体类药物,且于输注结束后,塞紧塞子;⑤并发症护理:定时观察24h出入量,随时监测尿糖、血糖及电解质等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大便性质及颜色等,且每天对口腔、鼻腔等进行清洁,每天予以2~3次雾化吸入,以降低鼻咽部的刺激,防止口咽部出现充血水肿;腹泻属较为常见并发症,多由灌注速度过快,肠道无法及时消化吸收所致,或因灌注过程出现污染,引发感染性的腹泻,也可能因营养液的温度过低,对肠道蠕动勤造成刺激所致等,因此需予以低浓度、小剂量及速度慢的输注,加温营养液,且注意防止污染;腹胀也多由营养液浓度过高、量过多、速度过快及活动少所致,因此需调整好速度及量等,且适当将胃肠减压时间延长,多下床活动;吸入性肺炎多于排空不良、喂养管发生移位及恶心呕吐时发生,因此需正确置管,以防胃内容返流或潴留等;翻身,每日擦洗身体;对伴低蛋白类血症者,先予以清蛋白静脉输注,小肠功能机血蛋白恢复后,再予以鼻饲。

1.3 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排气时间及白蛋白水平。并发症指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静脉炎、腹泻及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指标对比(x-±s)

注: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两组均具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静脉炎、腹泻等并发症,其中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3.3%(16/30),研究组为16.7%(5/30);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食管癌类根治术为创伤较大的手术,因术后患者饮食恢复较晚,为此术后及时营养支持较为关键,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其基础上联合相应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2]。本研究中,对照组行全静脉营养支持联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各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可能为:大肠功能于术后3~5d可恢复正常,而小肠功能于术后12h可恢复正常,为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并不会加大胃肠道的负担且可使消化道处血流量增加。此外,肠内营养可加快恢复肠道功能,促进肝门的排气且可保护肠黏膜处功能,及时提供患者所需营养,促进疾病康复[3]。多数患者对予以肠内营养具恐惧感,影响肠内营养的实施,为此,医护人员需就肠内营养方面做好患者和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从心理上支持肠内营养,并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促使其配合治疗[4]。营养液护理中,注意营养液的输入数量、浓度计速度等,均可以防输入不当引起并发症;取恒温器维持营养液的温度,以防温度过低引发严重腹泻,温度过高烫伤患者肠道;每日在营养液输注完之后取温开水清洗管道,以防营养液内残渣对管腔堵塞。同时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究其原因,与并发症护理的疗效好密切相关,其中每天对口腔进行清洁,以防术后住院期间,因口腔内无食物刺激腺体,造成口腔对唾液分泌功能功能减弱,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易导致口腔内菌体失调,造成腹泻[5]。对伴低蛋白类血症者,先予以清蛋白静脉输注,再予以鼻饲,以利于营养液的吸收。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对食道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陈金秀,吉凤庆.改良输注法在食管癌术后自制肠内营养液鼻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9-14.

[2]董正婷.双腔鼻肠管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15-117.

[3]陈美.食管癌术后早期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 药杂志,2014,18(14):116-129.

[4]杨璐,钟萍,张静梅.多酶片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护理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1017-1018.

[5]邱丽香.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大黄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8):63-64.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