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以建设花景提升城中村公共绿地品质——以白云区银牛岗花景建设为例论文_肖乐明

探析以建设花景提升城中村公共绿地品质——以白云区银牛岗花景建设为例论文_肖乐明

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 510000

摘要:由于近年的经济发展,同和村的绿化用地面积大大的减少,特别是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绿地非常缺乏。周边居民对建设一个开放游憩绿地的愿望非常迫切。结合广州市花景建设计划,以“主题花景”、“生态绿地”、“休闲游园”为建设目标,增加种植开花乔灌木,进一步加强山体的植物群落结构建设打造大面积观花景观,形成远、近皆宜的观花景点,改善同和村片区的绿化环境。

关键词:花景建设 游憩绿地 民心工程

序言

广州素有“ 花城”美誉,种花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棣花田早已闻名于世。现代的广州人依然种花、爱花、惜花, 广采博收,培育了万紫千红的花朵来装扮生活, 一年四季, 百花盛开。面向世界,以花为媒,广纳百川,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1 建设背景

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城管系统和各区、县级市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幸福指数,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城市管理牵涉面广,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注重城市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做好 “最后一公里”街巷里弄的管理,充分调动区、街(镇)和居(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根据广州市林业园林工作计划,广州市还将进一步提升绿量和绿化水平。实现“森林围城”、“开门见绿”、“绿上添花”。至2015年,广州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2.00%、全市森林蓄积量达1426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6.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0平方米。

同和村作为广州市历史悠久的一个城中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近年的经济发展,同和村的绿化用地面积大大的减少,特别是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绿地更是缺乏。市民对居住地周边建设一个开放游憩绿地的愿望非常迫切。

2 项目概况

银牛岗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和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基地西邻同和路,北面有华南快速干线三期出入口,南面距离地铁3 号线北沿线同和站700 米,基地内部有次级路同宝路从北面穿过。周边主要是同和村村民居住地、白云山制药厂厂区。由于村内缺乏可进行活动的公共绿地,银牛岗已成为同和村村民日常游玩的郊野绿地。但现场缺少园路系统,植物长势杂乱,村民游玩存在一定的危险。

3 建设标准

通过大力发展花景建设工作,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花景建设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城市绿化,着力打造广州市花城特色,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现状评价

广州市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日照时数在1481.7—2141.5小时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年平均降雨量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4至6月为雨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现场没有自然溪流、水塘等地表径流,主要水源来自自然降雨和人工管道给水。

现场绿化带内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整体上土壤的水肥能力较低。其中,果树种植区域地块,土壤肥力质量较好,有机含量和土壤养分较高;大部分的桉树种植区域,土壤的水肥流失较多,部分地块土壤参杂着砖块和建筑、生活垃圾等外来物质,土壤的pH 值明显较高,有机质及土壤氮含量偏低。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 一年四季树木常绿、鲜花常开, 自古就以“花城”著称。由于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植物生境多样, 广州的木本开花植物种类繁多,共统计广州市乡土木本开花植物有93科,260属,632种,资源相当丰富。目前项目建设范围内植物覆盖率较高,主要种植尾叶桉、马尾松、山乌桕、海红豆、澳洲鸭脚木、红锥、楠木、野牡丹、芒箕等,人工种植尾叶桉林约占总面积60%左右,其余40%地块由原始次生林覆盖,林下杂株较多。此外,山体林缘线区域受到五爪金龙等有害植物侵害较为严重,影响到树木的正常生长。

5 设计手法

5.1 设计原则

5.1.1 花景效果优先的原则

设计应以分区域的形式营造季相分明的绿化景观,而且考虑到各开花植物的花期,每一季相需要保证一定的种植范围和面积,以片植混交的手法,形成大气的开花景观效果。

5.1.2安全性原则

本工程的绿化种植应注意速生树种和缓生树种搭配比例,高大乔木种植应与高压电线、保持安全的距离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1.3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优先,即生态效益优先。林带的植物群落应保证稳定性和合理性,树木都能得到较好的生长条件。设计中采用的植物,应当是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主,其适应性和生态效益也更好。

5.1.4经济性的原则

植物应去弱留强,尽量保留现场可利用造景的树木,特别是原有的开花植物和树形良好的大树,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重新组合进行造景,节约投资成本。

5.1.5体现“花城”特色的原则

注重开花植物的使用,运用多种开花植物组合造景。设计应以分区的形式营造季相分明的绿化景观,区域内可加大同一品种开花植物或同一花期花色几种植物的种植数量,形成大气的景观效果。

5.2 需求分析

同和村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一个城中村,现居住人口约为12万人(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于近年的经济发展,同和村的绿化用地面积大大的减少,特别是供市民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绿地非常缺乏。根据摸查发现,距离同和村最近的公共绿地是白云山景区,距离约为2.3千米,第二个是东风公园,距离约为5.6千米。周边居民对建设一个开放游憩绿地的愿望非常迫切。

5.3 设计目标

以“主题花景”、“生态绿地”、“休闲游园”为建设目标,充分保留山体原有长势较好的树木,通过绿化改造,清除部分杂株,增加种植开花乔灌木,进一步加强山体的植物群落结构建设。以宫粉紫荆、美丽异木棉为主题花,配搭大叶紫薇、木棉、黄槿、千年桐、木荷等开花植物,打造大面积观花景观,形成远、近皆宜的观花景点,改善同和村片区的绿化环境。

5.4 具体设计

项目建设主要分为入口区、休闲活动区、花树花景区、原生态保护林区。入口区承担人流集合和疏散功能,休闲活动区主要包括活动广场、休息观景空间;花树花景区是以分区遍种开花植物,打造大规模的花景效果;原生态保护林区是对现场原有自然林木进行保护,增加园路、平台、亭廊等设施,体验生态游览的区域。

5.4.1原生态保护林区改造

山顶片区主要以亚热带常绿树木为主,包括马尾松、红锥和樟科植物,原则上对本片区不进行大规模改造,以保护为主,保持有序的自然景观,作为新建花景的绿色背景。根据地形的走势,合理布置园路、休息平台、景观亭廊等元素,组织较好的登山游览路线。对沿线的绿化进行清杂、除害处理,增加种植毛杜鹃、野牡丹等中下层的开花植物,丰富沿线的景观

色彩和层次。

5.4.2花景花林种植

对山腰以下的山林进行全面整理,保留树形美观的乔灌木,如楝叶吴茱萸、山乌桕、潺槁木姜子、红锥等,形成较好的绿化背景。清除长势较弱、树形规格较小(一般胸径4cm以下)的原生树、杂木杂树,运用片植的手法,以宫粉紫荆、美丽异木棉为主题花,配搭大叶紫薇、木棉、黄槿、千年桐、木荷等开花植物,打造四季花景。开花植物种植应采用分段分片区的手法布置,扩大花景效果的规模,从远观或近看都有较为震撼的景观效果。由于现场的土壤肥力较差,种植过程要注重扩大树穴处理,增加基肥的数量等,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5.4.3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山体地形特点和原有路网的分布,布置游览园路,设置休息亭廊、观景平台等设施,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游园环境。休息亭廊主要采用岭南建筑的风格,主要布置在山顶制高点、道路交通节点,以便于游人休息观景。材料选择方面主要以石材、混凝土为主,减少木材的使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

5.4.4 植物种植设计

银牛岗现在主要种植尾叶桉、马尾松、山乌桕、海红豆、澳洲鸭脚木、红锥、楠木、野牡丹、芒箕等,人工种植尾叶桉林约占总面积60%左右,其余40%地块由原始次生林覆盖,林下杂株较多。根据适地适树、协调统一的原则,为打造漂亮的花景效果,本项目使用宫粉紫荆、美丽异木棉、黄槐、木棉等作为骨干树种,配搭木荷、千年桐、水杨梅、山乌桕等乡土树种,分片区形成大规模的开花效果。为丰富林带的天际线,各个区域均采取大、中、小乔木混合匹配的种植方式,以中、小乔木为主,局部组合高大的常绿树种。为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乔木间距为3~8米,总体间距平均为4米×4米左右,造林部分的小苗株距控制在2米×2米左右。

6 结语

项目建设将打造大面积观花景观,形成远、近皆宜的观花景点,继续加强广州花城品牌建设。通过银牛岗花景建设,可服务同和村村民和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市民,大大改善同和村绿化环境的品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可以作为城中村绿化改造的案例,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国涛.广州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浅析[J].科技信息(科研教学),2008:20

[2]王亚旗.“城中村”改造模式探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34

[3]马云.广州市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构成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4]伏凌波.园林地形高差的处理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论文作者:肖乐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4

标签:;  ;  ;  ;  ;  ;  ;  ;  

探析以建设花景提升城中村公共绿地品质——以白云区银牛岗花景建设为例论文_肖乐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