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公示分级护理制度后护、患满意度调查论文_甘宜芹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职业病科 山东 枣庄 277001)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公示分级护理标准,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内、外科640名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调查。结论: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标准公示,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推动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示;分级护理;护患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10-02

【Abstact】Objective:to implement the grading nurs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satisfaction. 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640 patients in hospital.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ing nursing standards in the ward, to ensure the patient's right to know and supervi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及护理收费的重要依据⑴。由于没有明确的公示内容,患者及家属往往对分级护理的概念比较模糊,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监督约束机制,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卫生部2010年初下发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对临床护士按照分级护理原则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⑵。结合《护理常规》的分级护理标准,2012年10月我们医院在几个重点科室科室公示了《分级护理标准》,使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评有了明确的准则和标志,避免了以往由于分级护理内容不明确造成的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基础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心里压力源。

1 分级护理执行中的常见问题

1.1 医师下分级护理医嘱,缺乏严谨性⑶。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医院医生均没有经过护理专业的知识培训,因此住院患者的护理级别,均是由医生根据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凭主观经验或是惯性思维结合患者病情,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然后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服务。肖小文⑷通过对基层医院分级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分级护理医嘱存在决策不到位的现象,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分别达到43.2%、50.4%,实际一级护理符合率仅为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

1.2 分级护理要求缺乏可行性,护士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护理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要求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二级护理每隔1~2小时巡视病人1次,三级护理每日巡视病人2次。一方面,由于我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尤其上午集中做治疗的时间段和夜班,一级护理的要求很难做到,一级护理病人的增加致使护理单元超负荷运转,医疗差错发生率相对增高,护理质量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个别护士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未能熟练掌握,执行时会在巡回时间、病情观察、提供护理范围等方面产生偏差,不能按照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的时间及质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

1.3 分级护理制度缺陷产生的负面影响

1.3.1 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执行过程随意性,造成护士人力资源更加浪费⑸。毕慧敏等⑹的调查显示,医嘱二、三级护理中18.5%完全依赖,或部分依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而不需要一级护理但是有医嘱者占64.1%,造成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又被不合理大量的占用的局面,这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

1.3.2 从患者的角度看,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医嘱上的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对某些重症且生活完全自理的患者,除了需要加强观察并发症外,护理上没有更多的要求而医生常根据病情潜在的危险性下医嘱为一级护理,相反,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医嘱下三级护理,造成患者或家属不知晓自身的护理级别或并未留心护士日常提供的护理服务内容,认为护士服务和护理级别不符,而拒绝交费。

2 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实施方法:

(1)2012年10月,我院开始着手准备“创三甲”,迎“三级乙”复审的准备。分级护理内容作为重中之重纳入理论考核和质控考核,使大家有了一定的压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能够自觉学习,并熟练掌握分级护理制度内容,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只有反复学习、讨论、考核才会增强标准意识及及参与意识,才能在护理活动中自觉地贯彻执行。

(2)选择几个重点病区(如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心胸外科、妇产科等)病区内安装分级护理标准标示牌。内容为分级护理所对应的护理指正、护理要求以及收费标准。制作规范的护理级别标示牌,放于患者的床头卡旁,做到标牌、标示醒目,使每位患者的护理级别一目了然。

(3)在每个病房门后面悬挂巡回记录单,内容为床号、姓名、护理级别、病情观察与记录、护理项目、巡回时间、签名。使分级护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时督促护士按时巡视,并可作为举证依据。

(4)鼓励以上科室利用电子显示屏或病员座谈会等形式,将这一创新举措,及时向病员及家属宣传与沟通,尽快形成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内涵。让患者自入院第一天起就能知晓“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创新举措及分级护理常规内容和护理级别收费情况,并告知患者的护理级别,及时监督和享受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

(5)护理部每月组织质控小组(分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院内感染组、护理服务反馈组)等下病区进行质控检查,检验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后实施效果,力促整改,推进服务。

(6)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们随机对进行分级护理标准公示的科室抽取320名住院患者进行抽样检验,同法随机抽取未进行分级护理标准公示的320名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同期、同步问卷调查,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320份,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99.0%,对照组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20份,有效问卷314份,有效率98.1%.

3 结果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患者、家属、临床护士对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反映较好,患者认为护理制度和标准的公示增加了透明度,维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临床护士认为公示对护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迫使护理人员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变压力为动力,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4 讨论

(1)完善分级护理内容和要求,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分级护理制度是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依据,护理专家认为患者的护理计划应该由护理人员依据护理程序,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结合病情、心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护理级别,规定护理内容[5]使分级护理的具体操作有可行性,针对性。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2)护理管理者应强化和监督护士对护理制度的学习,执行情况,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实施。随着护理立法的不断完善,分级护理的质量标准成为衡量护理工作的重要的法律依据,这就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分级护理标准。

(3)合理调配护士,,确保护理质量,医院在确定护理单元的护士编制时,不能单纯以病床数和使用率为依据,要以考虑病人病情和等级护理所需要的实际护理工作量,合理利用激励机制。

(4)执行分级护理要强调医护协调性和时效性。医生与护士共同执行,根据患者的病情与ADL指数,及时进行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对不恰当的护理级别医嘱及时做出适当的修改。一切因收费问题引发的护理质量问题的因素也会得到合理解决。

(5)医院通过实施分级护理标准公示法,真正使患者了解了分级护理服务内容,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即可以使患者了解应享受的基本护理服务,也使护士有责任感,自觉、自律地完成工作,同时使护士意识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记录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萍,张敏,等。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9,9(6):71-73.

[2]魏畅,王建荣,等。不同护理等级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

[3]候香传,李亚洁。国内临床分级护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6):595.

[4]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5]杜艳丽,李亚洁。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8,23(8):79-81.

[6]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护理研究,18(8A):1394-1395.

作者简介:

甘宜芹 女 1971-9月 职称:主管护师 学历:大学本科

论文作者:甘宜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  ;  ;  ;  ;  ;  ;  ;  

临床公示分级护理制度后护、患满意度调查论文_甘宜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