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培养出平凡的人论文_王海燕

教育如何培养出平凡的人论文_王海燕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摘要: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现代社会,人才的定义早已由古时的全能转变成如今的专能,现代社会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专业型人才的数量也大量增加,变为当今社会中的“平凡人”。教育代替了古典教育时期对善的寻求成为一种新的引导民众的力量。教育私营化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系统一种新兴现象,对教育系统的发展以及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私营化促进了教育系统的多元发展,促进其内部的新陈代谢,使得教育管理体系分权化和去规范化,这都使得对口型人才得以培养。

关键词:教育私营化;洞穴隐喻;专业型人才;作用

20世纪以来,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领域。在我国,自隋朝科举制度的产生到科举取才在历朝历代的盛行使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观念深入我国人民的内心,而自孔子创办私塾直至今日,我国教育已然发展成一套独特的体系。那么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系统如何作用于个人并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成为谈论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笔者认为要想弄明白教育系统如何作用于个人,必须先了解现今我国教育系统的发展现状,并看到我国教育系统正在发生的显著变化,才能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更好地解答教育如何培养个人的问题。

多样化的教育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在现如今的一体化时代潮流中,“人才”一词的定义也有所更改,“人才”的定义早已非古时的“万中挑一”的那种“全能型人才”,到如今,“人才”的定义早已由古时的“全能”转变成如今的“专能”。自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链条的产生,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使得现如今的时代职业分工愈来愈趋向明确,社会对于广博型人才的需求锐减,转而替代的是具备高度专业性特点的人才。这导致社会个体更加追求专项技能的发展,转而忽视对与专业技能无关的知识和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一词的定义与古时的“人才”的定义相比早已发生了转变,现如今的“人才”从数量上看,大大增加;从技能的广度上看,却大大减少了技能的广度。可以说,如今我们口中的“人才”早已非难寻的“千里马”,而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只要一项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社会分工中做好自己的角色,便是“人才”,如此看来,“人才”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平凡的人”了。笔者认为“平凡”并非是“平庸”,“平凡”是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可称之为“平凡”,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没有才华,没有才华的人叫“平庸的人”,而“平凡”并非是“平庸”。从才华的数量和质量上看,“平凡的才华”虽没有惊艳世人,没有达到过目不忘,博通古今的地步,但依旧引以为傲的地方。故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平凡的人”恰恰是我们今天教育所培养出的普遍的“专业型人才”。

教育如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平凡人”是教育系统的职责。依托现代教育而存在的教师不再是古典城邦中进行“哲学教育”的哲学王,而转向为更加注重职业化和实践性的职业者角色;其教育过程也摆脱了古典自由教育的伦理性基础,转向效率化和功利性的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典教育时期教育者的身份是“哲学王”,以柏拉图提出的著名的洞穴隐喻为典型代表。柏拉图通过洞穴隐喻形象阐释了哲学家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并阐明了哲学家的教育者身份。从一个平凡人成为哲学家所经历的过程是曲折的,整个洞穴隐喻既是哲学家实现“灵魂转向”的过程,又是作为教育者的哲学王自我教化和教化他人的过程。教育其实是一种如同“灵魂转向”的强制力量,在洞穴隐喻中,哲学家走出洞穴的过程中,有一种强迫的力量对其进行牵引,这种力量是对“善”的寻求。现代社会对“善的寻求”无法成为牵引人民的力量,也并不存在“哲学王”。社会只需要对口的专业型人才,即培养出“平凡人”便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代替了对“善”的寻求成为了新的引导民众的力量。

教育如何作用与个人,如何培养出“平凡的人”,取决于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的特点,教育系统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如何培养专业型人才与它自身发展的变化密切相关。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表明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密切,互相作用,这表明教育发展并不是单线条型渐进,而是伴随着社会各种因素共同前进。在我国教育系统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更是密切联系在了一起,而教育私营化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教育呈现出与市场密不可分的状况,教育私营化作为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已为很多国家及其学者所接受,教育私营化的趋势也已经影响了许多国家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私营化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对于私营化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私营化中的“化”所指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它是一个不断地减少和降低学校的公共所有权、公共财政投入和公共控制,进而提高私人对学校的所有权、财政投入或私有控制的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私营化不同于经济领域中所使用的私有化或私营化概念,也就是说它并非指公立学校交由私人去办,而是指政府鼓励个人、团体和私营部门办学和国家与学生共同承担办学经费的各种政策、措施和办法所形成的一种趋势。第三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私营化不是指公立院校所有权完全改变,即转变为私立院校,而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经费中来自私有资源的部分不断扩大的过程。

综合以上三种对私营化的解释,不难发现私营化乃是一个将市场引入教育的一种现象。市场的调节能力使教育加快了其内部的新陈代谢,而教育私营化对培养专业型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民办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了教育系统的多元发展,促进其内部的新陈代谢,使得教育管理体系分权化和去规范化,使得对口型人才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思曦.现代教师职业价值颠覆的三重面向——基于柏拉图洞穴之喻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15,(14):53—56

[2]王根磊.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浅谈灵魂转向[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13,(39):11—12

[3]曾华.中国高等教育私营化问题探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14

[4]卢晓中.论当代高等教育的私营趋势[J].江苏高教,2001,(1):31—33

[5]曲恒昌.当今世界教育私营化特点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1):41—47

论文作者: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教育如何培养出平凡的人论文_王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