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常见危险因素及对策论文_段冬霞

段冬霞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 山西 孝义 032300)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我市周边地区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现状,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在基层医疗机构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策略,从而为改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环境,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33-0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被传染源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病原体的锐器刺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其中主要包含了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和医疗机构其他相关人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意外事故风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永远都无法避免的,为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笔者采用现场查看、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市周边地区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市周边地区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420名,私营医院医务人员200名,个体诊所医务人员380名;医生310名,护士628名,工勤人员62名;工龄5年以下的290名,5~20年的480名,20年以上的230名。

1.2 方法

制订表格采用现场查看、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1.3 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从暴露人员岗位分布来看,护理人员占很大的比例(68.47%),见表1,而且大部分是针刺伤,这与护理人员工作性质有关。从暴露人员工作年限分布来看,低年资人员占很大的比例,见表2,这与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经验有关。

表1 按工作类别职业暴露人员分布情况

2.发生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2.1 领导重视不够,医务人员缺乏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匮乏,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暴露引起的危害性,防护意识差,没有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2.2 操作规程不熟练,工作经验少,同事之间缺乏互相保护意识,使用后的利器未放入安全的指定位置等。

2.3 环境简陋,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没有较多时间考虑职业暴露的问题,大多数是在身心疲惫、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发生职业暴露。

3.对策

3.1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对于防护培训基层医院不够重视,工作人员对防护知识不熟悉,自我防护意识也不高,特别是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护士。调查显示,有52.9%的人不知道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而且防护意识淡薄,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工作,是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防范措施之一。

3.2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它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更是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及其污染物品时,医务人员均应戴手套;当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被污染。对传染病病人应针对相应的隔离要求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有无破漏,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3.3 利器损伤的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执行注射、手术、传递锐利器械、侵入性等高危险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力集中,工作环境光线充足,区域宽敞,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锐器盒放置在离操作者最近的位置,对不合作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可多人协助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充分暴露注射、手术部位,选择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针头等锐器,避免徒手将针头插入肝素帽、上手术刀片及将针头帽回套、徒手捡玻璃碎片等,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利器盒,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如静脉采血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3.4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为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感染的机会,①在发生锐器伤后,应当保持冷静,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持续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后用碘伏消毒局部,必要时进行外科处理。②血液、体液意外溅入口鼻腔、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污染则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③全身处理。暴露于乙肝、艾滋病、梅毒患者除进行紧急的局部处理, 应对暴露源的病毒载量进行评估,在相应时间内根据暴露源的不同进行用药,并分别在相应时间内进行跟踪、随访和心理疏导[2]。

3.5 医疗机构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4.讨论

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使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加快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医院已经意识到职业防护与暴露管理的重要性,逐步重视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职业防护讲座与培训,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防范措施,但对于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医务人员仍然是盲区,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但保护了医务人员,更保护了广大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小应,王绿环.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3:50.

[2] 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35-36.

论文作者:段冬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  ;  ;  ;  ;  ;  ;  ;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常见危险因素及对策论文_段冬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