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经济研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0
摘要:绿色城市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是创作美好城市环境的关键,现行社会形势下,城市绿色发展有着其必然性和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由野蛮式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绿色城市开始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绿色城市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未来的预期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国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城市;生态;发展趋势
1、绿色城市现状
1.1绿色城市植物种类单调
所谓绿色城市就是通过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但是就当前绿色城市工作来看,绿色城市所用的植物种类还比较单调,多为乔木和灌木以及草坪,而且绿化面积小,一块区域所栽种的植物种类单一,所起到的绿化效果不佳。
1.2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现阶段来看,虽然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了绿化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绿化建设工作中去,但是,在绿色城市过程中,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在将绿化工作落实下去后却忽略了绿色城市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人为践踏绿化区域普遍、病虫害严重等,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绿色城市管理工作不到位。
1.3民众环保意识低
绿色城市是一项公益性的工程,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就现阶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生活,使得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生活垃圾肆意的排放。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高,不爱护花草树木,肆意的践踏绿化草坪,使得绿化面积成为了人们脚下的路,园林绿化面积减小。
2、绿色城市发展趋势
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存在两种趋势:一是如果一个城市的监管薄弱,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吸引污染企业进入,从而变成这些污染企业的避难所。二是发达城市如果实行相对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污染企业也会进入到欠发达地区,以此来躲避监管。
换个角度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推高了生活成本(房屋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地价和工资上涨)。大量的生产性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只能向城市边缘地区或者向中小城镇迁移。在这一迁移过程中,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高污染企业向外转移到高速公路入口和产业园区聚集,还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治理。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整体的产业结构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此过程中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会促使不少外资企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
正在发生的产业转移的地理动态趋势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相反,随着高密度的沿海城市去工业化过程,以及内陆城市新建工厂使用更清洁环保的技术设备,这样的制造业转移可以创造社会净福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的环境影响常常不受制于行政边界。空气污染可以跨地区蔓延扩散,工业用地污染也可以流向下游。比如中国的雾霾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河北的工业企业释放的污染物使得北京人民不得不“为人民服雾”。此外,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是污染蔓延的结果。
3、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且不少城市还出现雾霾等其他极端天气,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构成极大的挑战。建设绿色城市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不仅需要强化创新性思维,更需要攻破突破性工作的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设立城市绿色规划局,协调统筹绿色城市建设全局工作。我国绿色城市建设进程受阻,其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强力核心部门的统筹运作。纵观国外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过程,其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而设立公共规划机构是关键所在。例如,维也纳实行“智慧城市维也纳”绿色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而且还特别关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供技术导向。为了指导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智慧城市维也纳”的项目进程,当地政府设立了维也纳公共规划局,由此“智慧城市维也纳”绿色城市建设项目取得良好成效。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在接下来的绿色城市建设中各城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发挥主导作用,设立由市长直接主持工作的城市绿色规划局,协调相关部门、统筹绿色城市建设全局工作,以此共同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面落实。
3.2绿色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以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为支撑,实现理念、技术和平台的统一。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以绿色城市为理念,以改善气候和能源利用效率为具体工作内涵,而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绿色城市建设的工具框架。在此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融合绿色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大力实现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智慧技术在城市各领域广泛采用并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绿色改造。主要在新城区域开发新的绿色智慧示范项目,例如在生产和排放环节新技术的应用,环境污染的监测,节能技术的改造等,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绿色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一个宏大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支撑平台。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结合维也纳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空间内容制定“智慧城市维也纳”的愿景、路线图和行动计划。因此,我国在具体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中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布局和目标内容,统筹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发展、交通设施完善等诸多领域的智慧改造和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各个城市独具特色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
3.3推动智慧、绿色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改善能源利用,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为了实现智慧、绿色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鼓励企业开发并采用智慧、绿色技术,推进产业转型与制造升级。例如,政府主动采购那些采用智慧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企业的产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地实现智慧、绿色技术运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就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转型和升级的过程,这必须从现阶段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出发,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统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面综合发展,坚持以智慧、绿色技术推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同时也以产业結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实现协调发展。
3.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采用智慧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并推进公共服务水平。绿色城市建设不仅要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应该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结语:在城市能源需求、城市交通系统、医疗卫生服务、行政管理系统等诸多领域也需要通过智慧技术实时监测工作质量并发布相关信息,调节这些领域相应的社会需求,实现与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从而提升社会管理质量和行政服务水平,从而全面提升绿色城市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
[2] 汪辉,任懿璐,卢思琪,等.以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韧性应对洪涝灾害的威胁与发生[J].生态学报,2016.
[3] 赵冬月,施波,陈以琴,等.协同管理对城市韧性增强机制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6.
[4] 郑艳.推动城市适应规划,构建韧性城市—发达国家的案例与启示[J].世界环境,2013.
[5] 郑艳,王文军,潘家华.低碳韧性城市:理念、途径与政策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3.
论文作者:刘学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城市论文; 维也纳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智慧论文; 工作论文; 效率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