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论文_曹颖颖

浅谈如何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论文_曹颖颖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256600

美术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的份额是很有限的,在执行的过程中又会被一些人为的因素所干扰。特别是在偏远乡镇,教学效果显得比较糟糕。在初中美术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而审美素质教育大部分在美术欣赏课中得以实现。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的的模糊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是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还是你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社会评判一个学校的依据是什么?学校的竞争靠的是什么?依旧是你的升学,重点高中的录取率。哪位家长在乎平时教育孩子会注意到美术的学习?甚至我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说当美术老师没有意义,学校的素质教育都是空的,建议我应该去搞装潢、搞广告。

就目前的学校教育而言,美术与知识根本不相干。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它与抽象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抽象的推理几乎了无相涉。纯粹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让人们去信服美术教育的巨大价值与作用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它无法提供给我们可以参比的对象。而且,学校美术教育的成果是隐形的,无法在短期内以明确的质和量来度量和判定,现实社会里的人们是很讲实际的,不会轻易地去相信那些空洞的“意义”。他们实际上很难真正看重全部意义上的“美术教育”的作用。同样我通过问卷反馈了解到,很多学生只是很概念化地知道学习美术就是为了学会审美,其他的学生则干脆写明学习美术是学校的规定。好多学生在美术调研问卷中写着学习美术是没有用的。

所以,原本在教育大纲中份额很有限的美术教育,如何不会在执行的过程中被过多的人为因素所干扰。比如说美术课的设置多在上午的第四节,下午的第一、二、三节。只要哪位主课老师想加课,就可以挪用美术课。学生也可以不用请假就去其他的教师那里等等。如此不规则的上课情况,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迟到、逃课的机会和理由。总之,初中的美术课总体教学显得比较糟糕。

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是重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如果在欣赏课中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一讲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这种“专业课”可能只有美术专业的学生才会听得津津有味。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说得难听点就是“对牛弹琴”。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必然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美术欣赏课是科学的、严谨的,但也有些枯燥,按教科书照本宣读或用幻灯走马灯式地演示,会导致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教师再讲得不透彻生动,学生就会反感厌学,使美术课失去意义,形同虚设。美术理论则是渗透式的,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是隐性的,长久的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使学生感兴趣,需教师的引导,课上的精彩有内容,学生能喜欢并且感兴趣,在不经意中接受美术知识。而在我们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美术教师在一所中学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一个美术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美工,他需要兼顾学校方方面面的美化宣传工作。这往往会过多地牵扯到一个教师精力的投入。现实条件熏陶下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画卡通,往往商品价格才能拉回他们纷飞的思绪。教师的职业教育让我们知道使一堂美术欣赏课上成了历史课或是看图作文课,这都亵渎了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了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如果美术课上用商品价格来说明艺术品的价值,无疑是一种误导。学生要什么,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我们太过于保守还是学生太实际。

就上而言,现阶段实际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同时美术教育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美术教育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这需要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努力加以完善,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可以切实地为美术教育的实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三、欣赏课要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根据教材中安排的欣赏课,树立进步、健康的审美观,这正是大纲所要求的。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了自然社会的一切美好,也包括最为可贵的真、善。有人曾研究得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犯罪的可能是很小的,可见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认识自然美。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事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同时它也是人类精神、情感的发祥地。大自然的美是无私的、和谐的。对自然美的正确认识,还必须认识我们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正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才会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留意,有了更多的看法。

2.正确认识社会美。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社会美的内涵最丰富,在学生审美能力中也最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所以在欣赏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美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体会劳动的美、勤劳朴素的美。

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应该负起的责任。

论文作者:曹颖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论文_曹颖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