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语义学中的名词主义研究--汉、英、俄三种句子的对比分析_俄语论文

句子语义的称名学研究——汉、英、俄语句子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句子论文,俄语论文,语义论文,称名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言符号有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索绪尔认为,符号具有两面性,它像一张纸,一面是声音(形式),另一面是意义[1:20]。从这两个层面入手进行研究是语言研究最根本的途径。或者是从形式到意义,或者是从意义到形式,几乎所有的语言研究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可以称之为“语义学研究方法”(semasiological approach), 后一种方法则可称之为“称名学研究方法”(onomasiological approach)[2:7]。

句子作为语言符号,自然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加以研究。本文拟借鉴俄罗斯句子语义研究的新理论,采用称名学研究方法对汉语、英语和俄语的句子语义进行对比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这3种语言分属不同的类型,不仅在形式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而且在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客观世界在语言中的映像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重要差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反映在对空间和属有关系的认识上:汉语和英语属于have-language,而俄语则属于be-language。试比较:

(1)我有许多书。——I have many books.——У меня ecmb много кинг.

虽然俄语也可以用类似于have的形式来表达属有意义,但这不是典型用法,因为俄罗斯人的属有意识是通过对空间存在的认识来达成的。同时,汉语同英语相比,汉语则又表现出更强的have属性,甚至在表达空间和时间的存在时也倾向使用“有”这个词。试比较:

(2)山顶有一座房子。——There is a hous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На верщине горы ecmb дом.

(3)从前有个渔夫。——Once there lived a fisherman.——Жцл-был один Рыбак.

虽然英语也能用have表示存在[3:312],但这不是典型的用法。

鉴于3种语言在形式、意义和世界映像认知方面的复杂性,本文对这3种语言的句子语义的对比只能是粗线条和探索性质的,仅限于对典型的句子及其语义进行对比分析。

一、句子称名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乔姆斯基结构主义句法学的影响,俄罗斯学者开始了对句子结构模式的研究。几年后,俄语句子结构模式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反映在苏联科学院70年和80年《语法》中。句子结构模式的研究采取的是语义学研究方法[4:4]。整个句子结构模式的体系是建立在述谓性理论的基础上的。 俄罗斯学者认为,每一个句子都有述谓基础(predicative basis),这是句子的最低述谓限度,亦即语法上能够成立并且实现同现实联系的最小的句子。这种最小的句子实际上就是由句子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以及单部句的主要成分)构成的。由此抽象出来的句法结构就是句子的结构模式。当然,每一种语言都可构建句子结构模式体系。以我们分析的3种语言为例, 具有泛语言共性的“名词主语+动词谓语”的句法结构在汉语里可以归结为NV的模式(其中N表示名词,V表示动词),在英语里可以归结为NV[,f]的模式(其中f表示动词的定式),而在俄语里则可以归结为N[,1]V[,f]的模式(其中1表示名词的一格)。

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下期,语义学研究在俄罗斯得到了蓬勃开展。随着语义学研究由词汇向句子的渗透,一部分俄罗斯学者发现,句子结构模式理论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能完全反映句子的构造机制和语义本质。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结构模式在经过词汇填充后在语义和信息上是不足的,尽管所生成的句子在语法上是成立的。其实,这种现象在各种语言里都存在。我们还是以上面的NV模式进行比较:

(4)[*]房子坐落。——[*]The house is located.——[*]Дом оаходится.

(5)[*]孩子表现。——[*]The child behaves.——[*]Малъчик ведет себя.

(6)[*]她看上去。[*]She seems.——[*]Она выглядит.

显然,这些句子必须加上表示处所和评价意义的词才能形成完整的语义并能够用来交际,例如汉语的句子只有加上“在海边”、“很好”、“很年轻”等词语才能表达完整的信息。

于是,这些学者提出了句子的称名基础(nominative basis)的理论,即句子还具有最低称名限度,这是在语义和信息上相对完整的最小的句子。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尝试建立新的句子结构模式体系,但是没有取得成功。

然而,称名基础的理论却对句子的语义研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以阿鲁玖诺娃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据此提出了句子具有称名功能的观点,使传统的句子具有交际功能和复合句构造功能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阿鲁玖诺娃认为,句子是一种合成的称名,是相对于词和词组来说更完整和更复杂的符号。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阿鲁玖诺娃提出了对句子语义进行称名学分析的思路,认为应该从逻辑学、语义学和句法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她的初步理论反映在其发表于1976年的代表作《句子及其意思》中[5]。经过俄罗斯学者的不懈努力,句子的称名学研究在不断地发展并逐步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已经开始进入高校的教材[6]。

二、指涉理论和句子的逻辑—语义分析

对句子语义进行称名学研究可以有多个出发点,这源自于对句子语义的不同理解。有的学者依靠逻辑学中判断的类型对句子语义进行研究,分出了性质品评、关系、存在、分类、等同、赋名等6种类型的句子(分别相当于限定、关系、存在、从属、等同和称名等判断)[7:485—6],又有的学者根据句子的类型意义分出了多达139种的句子类型[8:234—67]。相比较而言,采用逻辑学、语义学和句法学交叉研究的方法不仅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而且可以作为语言对比可靠的基础。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词(主要是普通名词)在句子中的语义表现。研究这个问题的理论可以称为“指涉理论”(theory of reference)。它的主要依据是奥格登和理查德斯1923年所提出的词的语义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当初,这两位学者提出的“指涉对象”(referent)是用来表示符号通过概念所指的事物并强调这种关系的间接性质[参见9:425]。在一段时间内,与指涉对象平行使用的术语还有“指称事物”(denotatum)。后来,语言学家逐步对这两个术语加以区分,赋予指涉对象以新的内涵。例如,著名翻译学家和语言学家奈达认为,指涉意义是“用词语来指某一客观事实、某一思想时语言所获得的意义”[10:46]。而俄罗斯语言学家的观点看起来更有道理。他们认为,指涉对象是发话者在说话时所指的对象[11:410]。这样,指涉对象就不具有纯语言的性质, 而具有发话者的因素和言语的性质。在现代逻辑学、哲学和语言学中,“指涉对象”这一术语的意思已经不同于当初的意思。概括地说,指涉对象一方面以其指物联系的特点对立于符号的意思,即指称概念(significant);另一方面以其同具体言语行为联系的特点对立于指称事物。鉴于以上理解,指涉对象就变得相当复杂了。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当词语进入言语使用后,在句位、词汇搭配、上下文、交际参与者的知识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会有各种语义表现,即可能表现为语义三角形上的任何一个角,同时,它在指涉事物时还可能附带确定和不确定的意义。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语义表现可以概括为指涉类型。这是指涉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俄罗斯学者阿鲁玖诺娃对俄语的指涉类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1:411]。我们在她研究的基础上用以下5种比较有概括性的类型来对比3种语言。

1.具体但不确定的指涉,名词指向事物中的个体(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在指涉单个事物时,英语中有明确的表达手段(不定冠词),而在汉语中则要通过数词和量词来表达,在俄语中也要通过或潜在通过类冠词(数词один)加以表达,这是这类指涉的典型特征。例句(2)和(3)中的名词都是这种指涉,其典型用法是用在篇章的启始句中。同时,根据同交际参与者的关系,不确定意义又可以分解为两种,一种是发话者知道、但受话者不知道的指涉,另一种是双方都不确切知道的指涉[12:93—8],试比较下面两组例句:

(7)昨天我碰到了个朋友。—Yesterday I came across a friend.—Вчера я встретил  ирцямеля.

(8)有个学生找你。—A student is looking for you.—Тебя спрашивает

2.具体而确定的指涉,名词确切指向具体的事物,在英语中靠定冠词表示,而在汉语和俄语中通常靠主题位和主语位,试比较:

(9)大熊猫坐在地上。—The panda is sitting on the ground.— сидит на земле.

在上下文中,具体和确定的指涉意义是靠名词与前文的共同指涉形成的。如前文可以是:

(10)我看见一只大熊猫。—I see a panda.—Я вижу одну панду.

具体和确定的指涉意义是透明的,即不需通过指称概念的折射而直接指向事物。这时,名词的透明性可以用人称代词替换来得到验证,试比较:

(11)它坐在地上。—It is sitting on the ground.—Она сидит на земле.

在汉语和俄语中,名词的确定意义还可以通过加入指示代词来得到验证,试比较:

(12)这只大熊猫坐在地上。—Эма панда сидит на земле.

3.种类指涉,名词指向一类事物,如:

(13)大熊猫正濒临灭绝。—Pandas (the panda) are in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 вымирают.

相比较而言,在表达种类指涉意义时,英语的形式手段是最明确的,俄语次之,汉语则根本没有。但即使如此,在3种语言中, 种类指涉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同所搭配的词的意义有关,试比较:

(14)大熊猫正在死去。—The panda is dying.— умирает.

这些句子由于词汇意义不同而不具备种类指涉意义。

4.述谓意义,名词一般在谓语位上,不指涉事物,只是通过指称概念意义对主语位上的名词进行性质和特征方面的品评。试比较:

(15)李明是工程师。—Tom is an engineer.—Иван-

这种意义也可以称为品评指涉,之所以称之为述谓意义是因为谓语位对名词的指称概念意义来说是典型的句位。如果名词在这个句位上不能体现指称概念意义,这个句子则没有意义,试比较:

(16)李明是人。——Tom is a human being.——Иван-человек.

这三个句子只可能在特定的语境和上下文中才有意义,因为其中的“人”的指称概念是对主语人物的人的属性的重复肯定,因而失去了性质和特征的品评意义,倒是在否定或对比的情况下这类句子才有意义,试比较汉语和俄语的句子:

(17)李明不是人。——Иван- не человек.

但是,这时名词的指称概念意义已经发生变化,不再与人的属性有关,而是同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人性)有关。如果在谓语位上使用“人”这样的意义空泛的词,一般要加上表示品评的修饰语,试比较:

(18)李明是好人。——Tom is a good man.——Иван-хорошцǔ человек.

5.自足使用,名词既不指向事物,也不指向概念,只是体现能指方面,如:

(19)书是第一声的。——“Books”is a plural form.——-форма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числа.

以上对指涉基本类型的分析表明,在具体实现的句子中词具有语义三角形中的某一个特征。根据一些俄罗斯学者的观点,句子深层的语义内容是命题,这是句子最小的语义结构。而命题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与判断一样是二元的,即由主项和谓项组成的。在指涉理论的基础上以命题的二元组合来研究句子的语义结构一方面可以摆脱句位对语义分析的束缚,因为词与句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有规律的,同时,有些语言(如俄语)中有的句子只有一个句位,仅从这一个句位不能完整地分析句子的语义结构,另一方面,这样的研究能够反映一些语言共性的问题,能够为语言之间的对比提供一个平台。

这样,词的三方面的特征与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加以排列组合,在理论上可形成9种搭配:

  主项谓项

1 能指能指

2 能指指称概念

3 能指指称事物

4 指称概念

指称概念

5 指称概念

指称事物

6 指称概念

能指

7 指称事物

指称事物

8 指称事物

指称概念

9 指称事物

能指

俄罗斯学者阿鲁玖诺娃称这9种搭配为句子的逻辑关系。当然, 这只是在理论上可能存在的9种搭配。她认为,在俄语中只存在着第1、4、7、8、9种逻辑关系。我们认为,9种逻辑关系在语言中都有存在和表现(见下述),只不过阿鲁玖诺娃所说的5种类型更常见。

三、句子的逻辑-语义类型

经过仔细的归纳与概括,阿鲁玖诺娃推出了俄语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4 种逻辑关系并称之为逻辑—句法类型,有的学者称之为逻辑类型[7:76]。我们认为,还是称为逻辑—语义类型较好。此外,有的学者提出了5种类型,增加了1种混合类型[5]。所谓逻辑—语义类型是指代表最一般的语义的句子类型。这些类型根据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的变化还可以细化为各种子类型。应该说,句子的逻辑语义类型具有泛语言的共性,但是在各种语言中的表现和构造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根据句子的逻辑—语义类型尝试对比3种语言。

一、等同句。这类句子体现的是主项位和谓项位上词在语义方面的等同关系,也就是说,思维运动的出发点和终点是等同的,包括了3种逻辑语义关系,即从能指到能指、从指称事物到指称事物和从指称概念到指称概念。根据等同关系在语言中的表现,又可以分出4种子类型。

1.称名等同句,这里的等同关系是在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名称之间确立的,如(为节省篇幅,不再列举其他语言中翻译和对应的句子):

(20)周树人就是鲁迅。

(21)Sputnik is the Russian equivalent to the word“satellite”.

(22)Флексия-это то же,что и окончание.

2.指称事物等同句,即同一个事物不同的特征和属性之间的等同关系,如:

(23)最先发明火药的是中国人。

(24)The inventor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is a scientist born in Germany.

(25)Первым в мире космонавтом был гражданин Советсого Союза.

3.指称概念等同句,表达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概念之间所具有的等同关系,如:

(26)水是氢氧化合物。

(27)A straight line is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28)Working in these conditions is no easy job.

(29)Багросый-это то же самое,что темно-красный.

4.赋名等同句,这里句子所确立的是指称事物及其名称间的等同性,如:

(30)《雷雨》的作者是曹禺。

(31)Her name is Nancy.

(32)Основоположник метода социацистического реализма-Максим Горъкий.

二、存在句。存在句表示事物、事件或现象在世界中的存在或不存在。由于存在的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概念,因此存在句有两种思维运动方向:或是由指称事物向指称事物(通常是不确定意义)运动,或是由指称事物向指称概念运动。存在句在语义上可以分成两类。

1.纯存在句。这类句子又可以分成空间存在句、时间存在句和类空间存在句,试比较:

(33)房间里在开会。

(34)每天都有新闻。

(35)The glass has water in it.

(36)There is going to be a meeting tonight.

(37)В этом парке естъ дуб.

(38)Была зима 1998 года.

存在关系还可以表现在最简单的只由名词构成的称名句中,以汉语和俄语为例:

(39)春天。公园的一角。

(40)Зима.Мороз.

2.属有句。属有的主体一般为人。属有关系在三种语言里的表达不尽相同,这在本文的开始部分已有论述。属有句主要表示拥有某物或支配某物,也可以表示体貌特征、穿戴或携带的物品以及人的某种关系及生活中的外部环境和事件等等。

(41)吴英梳着两条长辫。

(42)总经理有会。

(43)He was wearing an old skullcap.

(44)Now he has a job.

(45)У него никогда нет денег.

(46)С ним обморок.

三、品评句。品评关系相当于狭义理解的述谓关系,因此也可以称为纯述谓关系。品评句中的思维运动十分单一,是从指称事物到指称概念。与汉语和英语不同,俄语的品评句既有主谓结构,也有单部句结构,试比较:

(47)我睡不着。—I don't sleep well.—Я не могу  заснуиь/Мне не спится.

品评句与存在句一样,属于最积极的逻辑—语义类型,因为语言思维的逻辑首先要求确定事物和事件的存在,然后才作出品评。原则上存在句需出现在品评句之前。然而现实中,某事物的存在可以受到语境的规定,为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所共知,因此往往不需要特别用存在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句是潜在的,也是可以被补充复现出来的。以汉语为例:

(48)我儿子在读大学。——我有儿子。他(我儿子)在读大学。

品评句可以分成3种子类型。

1.关系句。关系句表达主体和与之联系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在“他在读书”一句中,动词“读”表示的是主体(他)对客体(书)的关系,而在“飞机从上海飞往北京”一句中,动词“飞”表示的是主体(飞机)与目的和出发城市(北京,上海)的关系。3种语言中,许多带及物动词或运动动词的句子都是关系句。 试再比较英语和俄语的句子:

(49)I met Sally.

(50)The manager approached us full of apologies.

(51)Он работает над статьей.

(52)Они поехади на дачу.

2.限定品评句。又可以分出两种基本类型。

1)特征品评句。这类句子主要品评主体某个恒常持久的特征。在3种语言中通常用主谓结构的句子表达。谓语位上可用表示特征(指称概念)的形容词和名词,也可以用表示能力的动词。试比较:

(53)我弟弟是医生。

(54)他很聪明。

(55)They are efficient and warm-hearted.

(56)This is a poplar.

(57)Он не дурак.

(58)Дочка уже читает.

2)状态品评句。这类句子报道人物或环境的状态。 通常也用主谓结构的句子表达。谓语位上多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俄语中还可以用形容词短尾或无人称句。试比较:

(59)经理在忙。

(60)天黑了。

(61)She is very worried.

(62)He is in high spirits.

(63)Он болен.

(64)Меня знобит.

(65)Сморкается.

3.疏状品评句。这类句子可从空间、时间、数量以及原因、结果、目的、条件等各种逻辑制约关系进行品评。试比较:

(66)书在桌子上。

(67)会五点开。

(68)人很多。

(69)比赛因故取消了。

(70)It takes John five minutes to go to work.

(71)It weighs almost a ton.

(72)The old man was blind because of cataracts.

(73)Гроза была утром.

(74)Их было пятеро.

(75)Он приехал с целью объяснения.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疏状品评关系(数量品评除外)一般都超出了句子最小的称名结构,在3种语言中往往还可以用复合句来表达。

四、赋名句。这类句子的功能是赋予事物以名称,或者把事物与名称相联系,因此思维的运动方向是由指称事物到能指。句中被称名的成分是主项,赋予主项的称名是编码名称。主项表示指称事物,而编码名称则既不指涉指称事物,也不指涉指称概念,仅仅体现其能指方面。赋名句的语义类别比较单一。试比较:

(76)他叫王鹏。

(77)This day is generally called August Festival.

(78)Эта вершина называтся Казбек.

五、存在-等同句。混合类型:存在—等同关系和这类句子的语义比较复杂,具有综合的性质,即同时表达存在意义和等同意义,而且3 种语言都用最简单的句子结构,试比较:

(79)火车!

(80)Fire!

(81)Гроза!

这类句子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主要用于口语中。

以上我们对汉、英、俄3种语言的句子语义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涉及的只是有代表性的句子。从理论上来讲,所有句子都可以纳入这5种逻辑—语义类型, 但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而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要在汉语和英语中整理出像俄语一样的句子结构模式体系,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称名学的研究目的。因此,系统和全面的对比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标签:;  ;  ;  ;  ;  ;  

句子语义学中的名词主义研究--汉、英、俄三种句子的对比分析_俄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