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论文_杨帆,于风旭,邓明彬,李新,刘洪端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论文_杨帆,于风旭,邓明彬,李新,刘洪端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随着临床预防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防治在临床上有一定进展,但由于IE发病率、死亡率仍然较高,尤其是院内感染所致的IE,死亡率更高。IE患者治疗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C-反应蛋白(CRP)在临床上被作为IE患者预后的观察指标。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C-反应蛋白;院内感染;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136-0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危急重症,死亡率较高。虽然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IE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1]。因此尽早诊治IE是临床医学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

1.IE的发病机制

(1)菌血症;(2)心脏损伤或大血管内膜损伤;(3)病原微生物感染。既往临床学者认为风湿性心脏病人群是IE的高发群体,但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群体I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心脏瓣膜置换、院内感染导致IE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老年人经血管进行各种介入性检查、内窥镜检查以及长期透析等可引起医源性菌血症发生率增加,从而增加IE的发病率[2]。

2.IE的致病菌

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多数IE感染的患者均为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但随着静脉药瘾者IE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IE患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在既往研究中发现[3],20世纪80年代初期,IE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从10%逐渐上升至30%,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率则一直在20%。有学者研究认为医源性IE感染的增加间接引起口腔链球菌感染比例下降,从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升高。但我国部分地区仍然以草绿色链球菌为IE主要致病菌,这可能是由于:(1)地域差异较大,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及医院病原暴露因素差别较大;(2)诊断技术水平不同,病原体检出率差异较大。

3.IE的临床表现

虽然IE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贫血、食欲减退、血沉加快等,但近年来IE患者还表现出皮肤瘀点、脾肿大、Janeways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IE病例的增多,部分IE患者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IE症状,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IE患者并发症较多,约75%的IE患者患有至少一种并发症,心力衰竭是IE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中医肺栓塞较为多见[4]。

4.IE的超声诊断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对IE的诊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TEE)在诊断IE上已经取得无可取代的重要价值。超声是临床疑似IE患者最常见的检查手段,相对于TTE检查来说,TEE检查IE患者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在一项研究中提到,TTE、TEE对瓣环周围脓肿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0%、90%。因此若怀疑患者为心内膜炎,但TTE诊断是阴性时,应再行TEE检查。但由于TTE相对于TEE来说具有价格低廉、非侵入性等优点,在诊断中等可疑IE上,TTE和TEE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因此TTE常被用于检查IE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5.IE的治疗

抗生素是临床最常见IE的治疗方法,也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如何针对性使用抗生素临床上并不统一,主要根据个体情况不同制定治疗方案。(1)早期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针对性使用抗生素;(2)选择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3)早期联合用药控制感染;(4)长期充足疗程防止复发;(5)控制感染并手术治疗。另外对于IE患者需要严禁使用抗凝治疗,尤其是合并脑部并发症和霉菌性动脉瘤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IE患者是临床推荐的主要治疗手段,被多数学者认可,只要适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立即早期进行手术治疗。院内感染的IE患者多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多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手术死亡率较高[5]。因此对于该类病人进行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

6.IE预后的影响因素

急性肾衰竭、瓣环周围脓肿均会导致IE患者死亡,也是IE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导致IE患者死亡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年龄超过65岁、外周血管栓塞、金黄色葡萄球菌、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合并心力衰竭。因此对于IE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状况,则需要更加积极慎重的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IE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正常,则预示着IE患者处于病情好转中,治疗较为有效。CRP水平升高则预示着病情较严重,部分患者甚至死亡。但CRP持续升高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病情的预后。白细胞计数虽然能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但与CRP的一致性较差。还有研究发现,IE患者住院时CRP超过100mg/L,则预示患者住院期间及一年内死亡率明显较高,血肌酐超过100umol/L也是死亡率升高的标志[6]。

7.IE的预防

牙科操作是诱导IE的主要因素,但并无研究证明口腔卫生保健可预防IE的发病。目前临床上对于IE预防主要推荐有IE高风险的心脏病患者,但对于IE的预防较为困难,提高对IE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黄慧君.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0):105-108.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0):806-816.

[3]何胜平,陈雅华,张振,等.感染性心内膜炎112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2):279-281.

[4]邱梅红,陈冬梅,刘朝曦,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215-1217.

[5]王鹏,卢静海,王贺玲,等.感染性心内膜炎368例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140-144.

[6]张润香,胡龙华,谢大泽,等.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51-4152.

论文作者:杨帆,于风旭,邓明彬,李新,刘洪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论文_杨帆,于风旭,邓明彬,李新,刘洪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