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湘乡市棋梓中心卫生院 湖南湘乡 411400
【摘 要】目的 对应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绞窄性疝的老年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腹股沟绞窄性疝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采用传统疝修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老年腹股沟绞窄性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后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腹股沟疝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绞窄性疝的老年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术腹股沟绞窄性疝老年一期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具体被定义为腹腔内部的脏器官在受到腹股沟位置缺损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所产生的突向体表方面的一种病症。老年患者属于腹股沟疝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产生该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腹股沟和腹壁的厚度相对较为薄弱,其自身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现象[1]。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腹股沟疝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2]。本次对应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绞窄性疝的老年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腹股沟绞窄性疝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腹股沟疝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6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7±0.9)个月;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3.5±8.3)岁;患者体重42-79kg,平均体重(54.7±6.8)kg;治疗组患者腹股沟疝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8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3±0.5)个月;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8±8.1)岁;患者体重43-79kg,平均体重(54.4±6.8)kg。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传统疝修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之后在于腹股沟的腱膜深面,使联合腱及腹股沟韧带都能够充分暴露,对提睾肌、疝囊实施分离提取处理,于疝囊颈部的位置实施高位结扎处理。采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后于患者腹股沟位置做一个斜向的手术操作切口,切口的长度应该控制在5-6cm之间,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完全切开,在切口的中下端位置,对腹壁浅血管实施完全的结扎或电凝止血。再将腹外斜肌腱膜完全剪开,使上、下叶腹外斜肌腱膜能够完全分离,对精索(或宫圆韧带)、疝囊实施游离处理,对疝囊实施游离处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对精索(或宫圆韧带)的血管、输精(卵)管及髂腹股沟神经造成损伤。在其疝环中填充网塞,通过缝合的疝环组织、外层的叶瓣设置环扣。处于游离状态的精索(或宫圆韧带)以及间断缝合的腹横筋膜和耻骨结节部位的筋膜组织、网片对切口实施逐层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手术治疗后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腹股沟疝住院治疗总时间、老年腹股沟绞窄性疝的手术治疗效果、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几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腹股沟疝症状彻底消失,术后检查显示腹股沟疝病灶完全去除,修补状态良好;有效:腹股沟疝症状明显减轻,术后检查显示腹股沟疝病灶基本去除,修补状态较为理想;无效:腹股沟疝症状没有减轻,术后检查显示,腹股沟疝病灶仍然存在[3]。
1.5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 )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后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腹股沟疝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疝修术治疗后共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7.39±1.46)d,该组患者术后(4.83±0.87)d开始下床进行活动,该组患者共住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10.58±2.40)d;治疗组患者在无张力疝修术治疗后共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5.11±1.73)d,该组患者术后(2.03±0.46)d开始下床进行活动,该组患者共住院接受腹股沟疝治疗(8.06±1.85)d。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老年腹股沟绞窄性疝的手术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术治疗后老年腹股沟绞窄性疝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2.3%;治疗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术治疗后老年腹股沟绞窄性疝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5%。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老年腹股沟绞窄性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n)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47 15(31.9)19(40.4)13(27.7)34(72.3)
治疗组4719(40.4)24(51.1)4(8.5) 43(91.5)
P值<0.05<0.05<0.05<0.05
2.3 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的拓宽,主要由于该项技术的操作方法便捷,产生的创口长度较小,愈合更加容易,且不会对患者的腹股沟管生理结构造成任何破坏,近年来深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认可[4]。应用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绞窄性疝的老年患者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对局部组织实施大面积的分离处理,手术操作时间可以明显缩短;② 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对周围的相关组织进行修补处理,对术后的迅速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③ 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对不同的组织实施缝合处理,可以使张力水平明显减小,从而使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病情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减小;④ 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对相关组织进行大面积的剥离,通常情况下不会对生理解剖结构造成任何破坏,不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5、6]。
参考文献:
[1] 王爱光,吕传鹤,蒋林哲.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原因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16(02):176-178.
[2] 高清华,高绪玲,付慧,等.96例老年腹外疝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2-113.
[3] 郑玩华,田真,温利苹,等.老年患者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2,12(5):38-39.
[4] 程照.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0(1):91.
[5] 高永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150.
[6] 陈兴阳.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220.
论文作者:陈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腹股沟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老年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