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李智军论文_李智军

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李智军论文_李智军

江苏河海科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225400

【摘 要】混凝土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步骤,也是决定工程质量、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工作,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方,必须树立科学的态度,严格按照目前最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成本。本文以实例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 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成品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 水利水电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常常存在老化、因水利负荷而发生质量问题, 不但给水利工程的日常应用带来困难, 还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一、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1.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技术主要由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以及养护四个部分组成。在使用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的需求,对混凝土的混合料进行均匀的搅拌,在源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施工现场,一般采用大型的混凝土搅拌机对混凝土进行拌合,以节省劳力,提升混凝土拌合的质量,提高混凝土搅拌的效率。

2.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拌合空间,混凝土的施工场地和拌合场所相距较远。为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由于混凝土体积大,重量大,同时还要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避免产生分层和离析现象,在运输的过程中,要选择密实性强的运输工具。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能装的过满,以免造成浪费。混凝土在实施浇筑之前,为了有效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性,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处理。然后在进行浇筑。在浇筑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压实机械把混凝土压实。水利水电工程完成混凝土浇筑以后,及时的养护才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养护的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实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置之不理。

二、实例应用

1.某水利水电工程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共包括挡水、溢流、泄洪等5 个坝段,最大坝高53.3m,坝顶轴线165m 长、5m 宽,坝顶高程502.3m,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的浇筑。

2.主要材料的选择:第一,水泥,由于普通水泥的水化热比较高,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较高,与表面产生很大的温差,从而产生表面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泥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决定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加外加剂来改善混泥土性能,增强混泥土的抗渗能力;第二,粗骨料,采用粒径5-25mm 的碎石,含泥量小于1%,级配良好且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和易性好、抗压强度高,能够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进而减少水泥水热化,降低混凝土的温升;第三,粉煤灰,由于混凝土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于泵送,掺加了适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对水热化及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但是对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不利于混凝土的抗渗抗裂,因此将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第四,外加剂,由于在设计上没有具体要求,该工程分析过去其他工程上的使用经验,定为每立方米混凝土2kg,添加减水剂来降低水化的热峰值,发挥其对混凝土收缩的补偿功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的浇筑要点。第一,搅拌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掌握的关键就是出机温度。一般而言,在施工中经常对搅拌及原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出机时混凝土温度的目的。其中,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就是把石、砂等一些基础的原料放在较凉快的地方。例如放在仓库等阴凉的地方;搅拌时温度的控制是通过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冰块或送冷风的方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第二,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为两种即人工浇筑与泵送浇筑,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泵送浇筑的方法。在水利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在浇筑前要清理模板内杂物,在浇筑中要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另外在浇筑的全过程中要保证下层混凝土凝结后再进行上层的浇筑,从而避免冷缝现象的发生。

4.混凝土出现露筋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或架立筋没有混凝土包裹而外漏的现象。旧建筑物经常出现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的表面受到腐蚀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的保护层慢慢脱落。如果不及时的处理旧建筑物的露筋现象,会对钢筋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受力情况,进而产生更多严重的问题。第一,露筋现象形成的原因。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的现象,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钢筋移位的影响及模板拉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导致混凝土振捣时有严重的漏振现象和施工中模板的漏浆现象。第二,露筋现象预防措施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把握钢筋的安装位置,钢筋要焊牢固、绑结实,同样混凝土保护层中的垫块也要牢固,浇筑的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和搬动钢筋,避免机械碰撞,还应注意混凝土的一侧集中下料会导致挤偏钢筋,避免漏浆漏振现象。保护层要留足,清理干净混凝土外漏钢筋,然后用砂浆填补,抹平压光。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的位置,可以把露筋处的混凝土凿除,然后通过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在将露在外面的钢筋包起来。

5.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混凝土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并且裂缝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表层的、贯穿的、深层的、横向的等,表面的轻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或放射状,贯穿的裂缝有内宽外窄或外宽内窄的类型。第一,形成的原因。混凝土在浇筑以后,因为水泥会产生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在温度达到最高时,混凝土会随着热量向外部散发,温度也会降到一个稳定的温度。降温时,混凝土的体积就会收缩,混凝土处于基础部位时收缩会受到基岩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一旦超出混凝土的最大拉强度,会出现基础贯穿裂缝。第二,预防措施。在一般情况下,浇筑初期混凝土的表面容易发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所以要做好混凝土的表面防护,预防措施就是防止表面的温差过大。拆模以后混凝土就会暴露在温度较低的空气中,所以要做好保温的防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另一措施就是养护,在混凝土的期龄以内要使其表面潮湿。第三,处理方法。裂缝补强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表面修补是指对缝口进行封闭,以防止钢筋侵蚀和渗漏。其中处理方法包括贴橡胶皮板、做防渗层等。内部处理主要是对结构的整体性进行恢复,以用于贯穿裂缝及深层裂缝。

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施工在整个项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工程的质量核心。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中,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混凝土进行准确合理的配制,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严格把控施工技术和关键点。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可行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勤金.浅谈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J].水利工程,2011(10):32.

[2]张岩.浅谈水利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纹的防治措施[J].科技向导,2012(27):23.

[3]王伟伟.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的有效方法探析[J].科学导报,2012(32):60.

[4]侯智安.浅议高温干燥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抗裂缝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大陆桥视野,2012(18)

论文作者:李智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李智军论文_李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