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研究论文_康兴

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研究论文_康兴

(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200)

摘要:目的 研究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的15例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对所选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例病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症状,当中有恶心呕吐、乏力、尿黄与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9例。所有病患的AST与ALT水平明显升高,当中有5例AST与AST水平>1000U/ml,4例的TBil水平>171umolL,6例的血清BTil水平明显升高。Alb降低者有8例,PT延长者有7例,PTA<40%者有4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提示,存在腹腔积液4例,肝脏肿大5例,脾脏肿大2例。通过护肝和抗感染治疗后,10例痊愈,4例自动出院,余下1例死亡。结论 多数病患的肝功能损害症状能够在短期内明显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发展的趋势。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病患,需警惕钩端螺旋体病,应及时对患者施以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为其病情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临床特点;钩端螺旋体病;研究分析;肝功能损害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ptospirosis complicated with liver dysfunction

Kang Xing

(Wangcang People's Hospital.Sichuan,Guangyuan,6282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leptospirosis complicated with liver dysfunction.Methods:15 cases of Leptospira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liver dysfunction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15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liver function damage symptoms,among which there were 9 cases of nausea,vomiting,fatigue,urinary yellow and nausea and other digestive tract symptoms.The levels of AST and ALT in a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mong which 5 cases of AST and AST were >1000U/ml,4 cases TBil level >171umolL,and the level of serum BTil in 6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re were 8 cases of Alb reduction,7 cases of PT prolongation,and 4 cases of PTA <40%.The results of imaging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 cases of ascites,5 cases of liver enlargement and 2 cases of splenomegaly.After liver protection and anti infection treatment,10 cases recovered,4 cases were discharged automatically,and the remaining 1 cases died.Conclusion:the symptoms of liver dysfunction in most patient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short term,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atients showing a trend of progressive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specific antibody test to the patients in time,which is helpful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judgement of the disease.

[keyword] clinical features;leptospirosis;study and analysis;liver function impairment.

临床上,钩端螺旋体病并不常见,病因主要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当中,猪和鼠类乃本病的两种重要传染源[1]。相关资料中提及,钩端螺旋体病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性疾病,具有世界性范围流行这一特点,并且,在我国已经发现了多个省市存在钩端螺旋体患者亦或者是带病原的动物,其中,尤以广东省最为严重。本病以变态反应后发症、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以及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病理特点,若病情严重可引发肺弥漫性出血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所以,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的力度,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治的力度,可有效抑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预后效果。此研究,笔者将以15例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病患(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病患)为对象,重点分析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以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现作出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病患15例,包含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5-73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7.29±6.13)岁。所有病患都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症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 诊断标准

若患者同时符合如下情形,即可判定为钩端螺旋体病。1.有结膜充血、淋巴结肿痛、发热、腓肠肌疼痛、乏力以及肌肉酸痛等表现。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血小板明显减少,肾功能异常,血沉增快。3.钩端螺旋体IgM抗体检验提示阳性。4.近期中接触过鼠类亦或者是其它动物分泌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肝损害的诊断标准

1.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2.血清ALT水平大于2倍正常上线。3.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厌油以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3.MR、B超与CT检查提示肝损害。4.排除因其它原因所引发的肝损害。

4 临床症状

本组15例病患都急性起病,存在发热症状,当中有9例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尿黄以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1例黑便,6例头痛,5例腓肠肌疼痛,6例全身酸痛,以及6例眼结膜充血。查体表明,6例存在黄疸症状,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肾区有叩痛感,1例心律不齐,1例咯血,2例脾肿大,例心悸,4例肝肿大且存在肝区叩击痛症状,2例有移动性浊音,1例有肺部湿啰音。

5临床检查结果

本组15例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病患都利用ELISA法对其血清钩端螺旋体IgM抗体进程检测,结果提示阳性。血小板明显降低者有10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者有7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者有2例,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者有6例,尿蛋白检测提示阳性者有6例。本组15例病患的AST和ALT水平够明显升高,患者的ALT水平在102-3890U/L的范围之内,平均(871.6±3.4)U/L,AST水平在53-21110U/ml的范围之内,平均(1891.5±13.8)U/ml,当中有5例病患的AST与AST水平>1000U/ml,占总比例的30.0%。有4例的TBil水平>171umolL,占总比例的26.67%;有6例的血清BTil水平明显升高,占总比例的40.0%。Alb降低者有8例,PT延长者有7例,PTA<40%者有4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提示,存在腹腔积液者有4例,肝脏肿大者有5例,脾脏肿大者有2例。本组15例病患当中,有9例实行血清肌酸激酶检查,结果提示,血清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者有6例,其检测值在210-1757U/L的范围之内,平均(986.4±15.2)U/L。

6临床诊断

本组15例病患经初步诊断为发热查因的有6例,肾功能不全有3例,泌尿系感染有1例,重型肝炎有3例,肺部感染有1例,腰椎间盘突出有1例。离院后因抗体检测提示阳性明确诊断的有4例。

7临床治疗与转归

15例病患都应用庆大霉素、青霉素亦或者是多西环素等抗感染药物,同时应用前列腺素E1、甘草酸二铵、促肝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当中有10例患者在治疗2w内病情痊愈出院,有4例患者病情未痊愈自动出院,余下1例患者因病房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经治疗无效后死亡。

8 讨论

现阶段,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临床上并不常见,病因为直接接触病猪亦或者是病鼠等受感染动物排到环境中的病原体,当钩端螺旋体在进入到人体的机体当中时,会进入到血液系统中,并由此引发钩体败血症,产生出大量的毒素,进而导致全身毒血症状,情况严重时亦可导致功能紊乱,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3]。相关资料中提及,钩体病的血清群主要有25个,血清型有300个左右,其临床类型与感染钩体的数量、类别与毒力以及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并且,对于不同地区的人来说,其临床类型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4]。

钩体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脑膜脑炎型、黄疸出血型、流感伤寒型、肾衰竭型以及肺出血型等各种类型彼此间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且其临床表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所以,极容易引发漏诊以及误诊等问题。本组15例病患存在多系统与多器官损害的情况,主要包含心脏、肝、肺部、肾以及血液等,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初步诊断结果不同。15例病患多数都有消化道症状、影响学检查提示肝脏形态改变以及肝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乏力、尿黄以及纳差,体征包含移动性浊音阳性、黄疸、肝区叩击痛与肝脾肿大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腔积液、肝脏肿大以及脾脏肿大等。

当人体在罹患钩端螺旋体病时,钩端螺旋体将会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产生透明质酸酶以及毒素,从而引发了肝细胞炎症水肿坏死、肝脏报喜血管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等异常情况,此时,若病情进展,可在特异性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之下,引发肝功能损害的情况[5]。而患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则有可能和感受孙时合成不足以及发热分解消耗等因素密切相关。若患者存在腹腔积液的情况,可能与炎症所致腹腔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着直接性的关系。

目前,临床医师可采取综合疗法来对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病患进行治疗,包括退黄以及护肝降酶等,可通过应用相关药物的方式起到促进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以及改善肝脏生化指标的作用。此研究表明,对于钩端螺旋体病患者来说,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概率比较高。故,对于原因不明发热且存在肝损害症状的病患,特别是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伴多系统损伤的病患,应警惕钩端螺旋体病,需及时对患者施以特异性抗体检验,并加强查体力度,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既往病史等,对其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让患者能够及早接受治疗,从而有助于减少其死亡的风险,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晴,吴春晓,喻婷婷等.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12例临床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3):137-138,160.

[2]冯小红,王慧琴.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3):206-207.

[3]刘英,李世军,姚光海等.贵州省2例钩端螺旋体病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3):243-247.

[4]刘英,陈峥宏,李世军等.贵州省2010-2014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11):1034-1038.

[5]李秀苾,梁江明,黄君等.2007-2011年广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2):168-170.

论文作者:康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研究论文_康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