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_农业论文

潍坊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_农业论文

蓬勃发展的潍坊现代农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潍坊论文,现代农业论文,蓬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处沿海经济开放区、具有“世界风筝之都”美誉的山东省潍坊市,是全国最早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地区。党的十六大以来,潍坊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从壮大产业主体、完善经营体系、增强科技支撑、创新组织形式等入手,深入组织实施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三带动”战略,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品牌+链条,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色主导,打造农业名片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潍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定了具有潍坊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了蔬菜、畜禽、粮食、果品、花卉、苗木等一大批产业集群,像寿光蔬菜、安丘姜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高密酿酒葡萄、临朐大棚果品、坊子中药材、寒亭水产品、诸城肉鸡和生猪、昌乐西瓜和肉鸭、潍城和奎文特种动物养殖等,已成为潍坊农业的亮丽“名片”。

潍坊按照生态区域,进行产业规划布局,实行成方连片开发,由过去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向一县一品甚至多县一品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区域。仅蔬菜产业,就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面积达400多万亩的规模,另外还有500万亩优质粮食、100万亩优质果品、40万亩优质西瓜、20万亩优质苗木、5万亩高档花卉;形成了年出栏3亿只肉鸡、2亿只肉鸭、700万头生猪、70万只水貂、60万只狐狸的养殖规模。这些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高效产业群,构成了潍坊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龙头带动,优化农业经营模式

潍坊在培植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目前,已建成肉类加工、粮食精深加工及冷冻干燥生产线(FD)120多条,精深加工产品达1000多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年加工能力达1400万吨以上,年产值600多亿元,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主导的现代农业格局。

如今,潍坊已发展起一大批实力强、水平高、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2763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44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301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3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农产品出口20256批次,货值4.46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6%和22.8%。

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类型和企业规模,潍坊探索建立了一体化型、合同型和股份合作型三种农业合作经营模式,带领农民应对市场变幻,抗御风险,实现双赢。通过合作经营,使8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结为一体,参与产业化经营。比如,诸城外贸,通过建立自属养鸡基地和合同养鸡基地,带动了23万农户,户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

标准+优质,凸显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潍坊适应国内外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基本构建起了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日趋完善。潍坊收集整理了61项国家标准和24项进口国标准,制定、发布、实施了248项地方农业标准规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绝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健全。潍坊投资2.2亿元建成了农业、畜牧、水产三个市级检测中心,20个县级检测站,120处乡镇检测点,730处企业检测室,形成了市、县市、乡镇和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推行了强制性例行检测制度和质量通报制度,各级检测机构每半月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进行一次检测,检测结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公示。同时,在88个主要农产品经营单位设立了举报电话,从社会各界选聘了500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迅速。2007年上半年,潍坊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9处、15.35万亩,其中无公害基地10万亩、绿色食品5.2万亩、有机食品0.15万亩。64个农产品进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程序,其中有31个产品取得了认证证书。同时,加大墓地管理力度。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档案,绝大部分基地建立健全了生产管理档案;绝大部分企业(基地)实行了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基地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目前,潍坊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达480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92万亩、绿色食品183万亩、有机食品5万亩;建成标准化畜禽饲养舍2.3万栋。获得认证的优质农产品514个,80%以上的蔬菜、果品生产基地获得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80%以上的饲养小区通过了省级以上验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免密度达100%,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创新+服务,夯实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潍坊注重农业科技投入,围绕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攻关,提高了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多层面技术创新,解决农业发展关键问题

现在,潍坊种养业良种率达95%以上,80%以上的农业种苗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培育出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等50多个新品种(系),引进推广新品种约1000个;建立了蔬菜、瘦肉型猪、肉牛、花卉、海产品、林果等10多个良种工厂化繁育中心;与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等国际化种子公司,合资建立了10多个良种繁育基地。

潍坊先后在农作物高产高效、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研发新技术、新成果300多项。市、县两级聘请了上百名院士、教授为科技顾问,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近百所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引进国外先进节水设备500多台套,设施栽培设备100多台套,先进生产技术200多项,优良品种200多个,为农产品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条件。

创新科技推广,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潍坊已建成536处农业科技示范。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经国家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各具特色的科技园区,对农业先进技术进行了集成、配套、研发和推广,引领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潍坊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动力。强化了龙头企业的科技服务功能,尤其是一些涉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良种,指导农民按照国外技术进行生产,使国外技术一步到位,加快了先进技术转化进程。

创新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方式。12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农技“110”服务值班室,其中寿光、青州、昌乐、安丘等市县建立了独立的“农技110”服务值班室。“农技110”服务网络建设以来,累计接听农民电话咨询3.6万个,为农民解决技术问题近4万个次。

加大培训,蓄积现代农业建设人才

2007年,潍坊有11个县市区承担了国家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将培训转移农民2.1万人;有2个县市承担了国家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已培训1900多人。同时,农业部门与组织部门配合,开展了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培训农民近10万人。

内聚+外扩,编织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根据农业产业布局,潍坊规划建设了200多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近几年,按照“资源整合、功能完善、交易规范”原则,对批发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提升了市场集散能力。特别是围绕主导产业,改造建设的寿光蔬菜、安丘姜蒜、昌乐西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等产地批发市场,年交易额都在10亿元以上,有的已成为江北乃至全国最大的批发市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15亿公斤、交易额30多亿元,已成为全国蔬菜价格形成中心、产品集散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潍坊在完善产地批发市场基础上,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已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一大批优质农产品进入了高端消费市场。人民大会堂已把潍坊确定为农产品直供基地。同时,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出口量占全国的1/3,蔬菜出口量占全国的1/10,色素出口占世界贸易量的1/2。

潍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畜禽、加工、出口基地。2006年,在禽流感影响、人民币升值、日本实施技术壁垒等情况下,与2001年相比,农产品出口量增加了31.08万吨,增长57.3%;出口交货值增加了3.74亿美元,增长76.3%;年出口创汇10亿美元以上,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潍坊禽肉熟制品,继开拓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后,2007年3月获得了智利农业部对潍坊乐港食品公司热加工禽肉的注册,成功进军拉美市场。

装备+设施巩固现代农业基础保障体系

近年来,潍坊不断增加投入,立足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潍坊,拥有“中国名优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和“中国农机城”的美誉。每年农机化投入达4.4亿多元,年完成机耕作业1165万亩、机播769万亩、机收610万亩。组织实施了保护性耕作、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玉米秸秆揉丝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等。到今年6月底,潍坊农机总值达61.4亿元,农机总动力956.1万千瓦,拖拉机总量12万台,联合收获机总量9694台;成立了55万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其中农机协会112个,乡村农机合作组织426个,集体农机服务队821个,农机作业专业户6.35万个。

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巩固。2007年,潍坊投资81961万元,对4座大型水库和5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水系联网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历时三年、总投资1.5亿元的白浪河水系联网工程,已全部完工;白浪河水库、符山水库联网工程,已完成泵站主体工程,14公里管道已完成80%。

新型能源建设全面推开。2007年,争取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县4个,争取了一批省级沼气项目,市级财政扶持资金比上年翻了一番。今年计划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5万户。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成果显著。今年1月~6月,投入资金8931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305处,新增农村自来水村庄510个,新增受益人口36万人。目前,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529.34万人,自来水人口普及率达84.44%。

现代农业,挖掘了潍坊农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2006年,潍坊完成农业增加值220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5508元,同比增长9.8%。涌现出寿光三元朱村、诸城得利斯村、青州南张楼村等新农村建设典型。

2007年,潍坊为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打造农业品牌,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新能源建设、农技“110”服务、新型农民培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

标签:;  ;  ;  ;  ;  ;  ;  ;  ;  

潍坊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