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性质、价值与效益_学术期刊论文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性质、价值与效益_学术期刊论文

社科学术期刊的性质价值与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性质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0)06-0104-06

一、社科学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

1.社科学术期刊是社科学术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

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发明和创造。人类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这些创造的成果,需要有人将其记录下来,以传后世。这种文化积累和延续的工作,虽然各种大众传媒都可以做,但是作为广播、电视、报纸只能简单地、迅速地加以报道。图书虽然可以详细记载,但在时间上将大大地滞后,而期刊则可以兼有前两者的优点,既比图书迅速,又比广播、电视、报纸详尽,它是公布和记载人类精神成果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理论研究,其最终成果都必须物化为论文的形式,通过社科学术期刊正式发表,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在后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发挥作用,才能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有人认为,社科学术期刊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态历史,它可以从多个侧面来反映某个课题、某个学科、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或科研单位学术研究的历史。

2.社科学术期刊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阵地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必须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税利武器。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无论哪一个学科或学科分支,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宣传无神论,批判和反对各种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在这方面,社科学术期刊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无论是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或分支的专业学术期刊,还是社科学术综合性期刊;无论是国家级社科学术期刊,还是地方性社科学术期刊;无论是侧重于社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期刊,还是侧重于社科应用理论研究的期刊,都应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应该牢牢地把握好政治方向,都应该毫无例外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

3.社科学术期刊是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繁荣的论坛

社科学术期刊是社科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也是社科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传播者。几乎所有的社科学术期刊都把是否具有创新学术价值作为选择稿件的重要标准。许多具有创新学术思维品格的作者也乐于将自己的新作提供给最有影响的社科学术期刊,这就使社科学术期刊成为最新社科研究成果的荟萃地,成为推动社科学术研究的主要论坛。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掌握大量的科研信息,必须了解前人研究的已有成果,必须借鉴他人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必须掌握本学科理论前沿的研究进程。而要做到这些,都离不开阅读(包括网上阅读)和检索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大都刊载在有关学科或综合研究的社科学术期刊上。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必须善于把几种研究方向进行比较,必须善于从已有的研究中接受某种启迪,吸收某些合理的成分和营养。而要做到这些,也离不开社科学术期刊的帮助。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不断地把研究推向前进,深入下去;必须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自由争鸣,互相商榷。要做到这些,也离不开社科学术期刊的支持。许多社科学术期刊为把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特别设立了“争鸣与探讨”的栏目,促进了不同社科学术观点的争鸣。所以,社科学术期刊不仅是社科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它对社科学术研究的推动,对社科学术的繁荣的促进,是十分明显的。

4.社科学术期刊是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重要武器

毛泽东曾经在《人的正确思想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过一段著名的话,那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段话有力地说明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的重要性。社科学术期刊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阵地,也就是传播正确思想的阵地,它对于武装人们的头脑、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具有重要的作用。

5.社科学术期刊是培养和造就社科学术研究人才的摇篮

社科学术期刊是发表最新社科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但社科学术期刊绝不是各种社科理论研究成果的机械简单的复印机。在已经印制和发行的社科学术研究成果中,都凝结着编辑人员的大量心血和创造性劳动。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编辑的指导下,经过反复修改,才最终得以问世的。许多年轻的、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在编辑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成了某一学科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所以,有人说,期刊是一所育人的学校,很多稚嫩的幼苗借助这个苗圃成长为参天的大树。现代一些知名的作家,他们的处女作或成名作,几乎都是在期刊上发表的。鲁迅以“周卓”为笔名所写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经编辑恽铁樵之手发表在《小说月报》之上。编辑在文中加了许多批语,并在文末附志加以赞扬。后来鲁迅在致友人的信中,曾两次提及此事。文学期刊是这样,社科学术期刊也是如此。

二、社科学术期刊的双重属性及其来源

进入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我国汹涌而起,社会经济生活为之面貌一新,充满无限生机。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出现了全然不同的景观: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曲高和寡”的严肃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社科学术期刊是严肃文化的一支重要方面军。由于它的高品位、学术性,它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剧烈冲击。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诸多方面,但从根本上讲,它与社科学术期刊自身所蕴涵的一对矛盾有关,它既是商品,又不是商品,这就是社科学术期刊的双重属性。我们要研究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不能回避其双重属性的问题,也即社科学术期刊的性质问题。

1.社科学术期刊的双重属性来源于其精神产品的存在形式

社科学术期刊是精神产品。作为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它不是商品;但作为社科学术期刊的印刷、出版和销售,它又有自己的物化形态,需要印制成本,要通过市场的订购和销售,才能实现其生产目的,所以它又是商品。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社科学术期刊需要作者、编者、印制出版者(生产者)付出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凝聚了社会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通过交换(即购买),获得社科学术期刊的阅读权、使用权和所有权;作者、编辑和印制发行者则通过交换实现了社科学术期刊的产品价值。其价值一般是以期刊的定价来体现的。这就是说,社科学术期刊是劳动产品,并通过市场为实现其自身价值而交换,因此它完全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应该说,它是商品。但是,社科学术期刊这一精神产品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性,即非商品性。这是因为,社科学术期刊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高层次的精神产品。其基本职能是探索科学真理,创造理论成果,以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解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社科学术期刊的意识形态属性不能不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理论和学术的创造,是无法用物质价值(即其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和生产资料)来衡量的。但是,为了实现其社会职能,为了维持其简单的再生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又必须转化为一种物化形态,并通过市场机制得以传播,进入消费,因此,社科学术期刊又不能不受到市场的制约。

2.社科学术期刊的双重属性来源于其生产过程的二元化

社科学术期刊的生产,一般要经历前后联系相互交流的两重过程:一方面,它作为意识形态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它又要作为物化形态而重新制作。社科学术期刊登载的学术论文,最先要由社科理论工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学术探索,总结提炼,构思成文稿;其次要通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精心组织、审读和加工;最后由印刷部门打字排版,印制成书。前者,是作者的精神生产活动,主要是作者对某一学科或某一学科中的某一问题所进行的学术探讨或理论创造;后者则是编者的二度创造,主要是对文稿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水平做出选择和评判,并为使文稿达到特定的学术水平进行创造性加工;最后还要通过印制者的劳动,生产社科学术期刊的物质实体并使之尽善尽美,并最终将其引入市场,通过发行渠道,进入社会,与读者结合。

三、社科学术期刊的两种价值

由于社科学术期刊本身所具有的既是商品、又不是商品的两重属性,就决定了它在价值上也同样具有两重性。

商品的共同属性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社科学术期刊也是商品,它也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非重复性和创造性,它的使用价值则表现在可读性和可利用性上。与一般商品一样,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凝聚在同一商品的两个方面的价值表现形态。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

社科学术期刊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是因为,其一,社科学术期刊的生产过程,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和大量的是人的大脑的思维过程。表现在劳动形式上,虽然也包含一定量的体力支出,但从整体来讲,主要的还是脑力的支出。其二,社科学术期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科理论界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就决定了社科学术期刊的使用价值仅仅在于满足社科学术界消费者学术探讨方面的需求,而不是其他。其三,社科学术期刊的产品形态,是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精神凝聚,其生产流程是作者、编者将自己的精神劳动的成果通过写作、编辑加工、出版发行而附着在物质载体上;其消费是通过社科学术期刊这一物质载体接收附着于其上的精神理论信息,来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社科学术期刊的真实价值是其精神内涵,孤立的物质载体本身的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简直是一文不值。

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它的市场价格和文化学术蕴涵量。社科学术期刊的商品与非商品的双重属性的矛盾,导致了它的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社科学术期刊属于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产品。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大相径庭,这大概是一种普遍规律。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这种情况。马克思在他的剩余价值学说中,曾经提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同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的生产相“敌对”的观点。这种观点无疑深刻地揭示出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精神产品仅仅被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的悲惨命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资本主义截然不同,它不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而是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即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一生产目的在本质上与精神生产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价值规律必然要在其中发生作用。而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同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复杂关系。由于社科学术期刊的特殊属性,使这种价格背离价值的矛盾更加突出。社科学术期刊近年来的订数锐减、经费困难,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结果。

四、社科学术期刊的两个效益

1.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社科学术期刊的使用价值在其实现过程中对其消费者——读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就是它的社会效益。从商品价值角度衡量社科学术期刊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所耗费与所获得的经济比较,就是社科学术期刊狭义上的经济效益。社科学术期刊使用价值的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社会总体利益有益,那么它所产生的就是正效益;如果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社会总体利益有害,则是负效益。坚持把发挥正效益的社科学术期刊提供给社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国社科学术期刊生产的基本方针。社科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是对其生产活动的社会有效性、经济合理性的客观评价,是社科学术期刊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之所在。因此,讲究经济效益是社科学术期刊生产者的经济本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直接结果。

2.社科学术期刊两个效益之间的关系

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两者之间关系根源于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

(1)两者是对立的,互相区别的

社科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是其价值的体现,是在文化流通领域中通过交换,给社科学术期刊生产者带来的经济效益;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则是其使用价值在文化消费领域的实现,是给读者带来的精神影响和作用。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的期刊经济效益很大,但社会效益(即正效益)却很差;有的期刊经济效益很差,甚至亏损,但社会效益(即正效益)却很明显。社科学术期刊属于精神文化层次很高(品位很高)的出版物,但在目前的条件下绝大多数都处于经济效益低、亏损严重的状态,就说明了这两个效益之间的冲突性和对立性。

(2)两者又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

一方面,社科学术期刊社会效益的实现要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桥梁和中介。必须先在文化市场上完成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实现其价值,产生经济效益,然后才能进入消费,实现使用价值,使读者的思想、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社科学术期刊经济效益的实现,是以社会效益的实现为目的的。只能把社科学术期刊的精神内容实现为社会的精神财富,才算最终实现了社科学术期刊出版的目的。因此,忽视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片面追求其经济效益,必然会最终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也就失去了经济效益。反之,否定社科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只讲其社会效益,又会使社科学术期刊的生产者失去经营社科学术期刊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社科学术期刊再生产的中断,使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其社会效益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由于社科学术期刊是严肃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它在进入文化市场时应该在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同时,尽可能地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求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这是我们应该树立的效益观。其本质是反映了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相统一的要求。

目前,学术期刊进入消费的方式,一部分属于公益性服务和无偿交换,另一部分形式上投入了市场,但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也不能在市场上取得利润。事实上,社科学术期刊仍然在文化市场的边缘上徘徊。这固然是因为它的学术性,因为它的高品位,极大地限制了它的读者面,但也因为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者自身的“惰性”——不愿脱离旧的习惯的轨道。这种状况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大多数社科学术期刊都不得不认真考虑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问题了。社科学术期刊即使不能全部,也可以部分地进入文化市场。

五、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和效益的特点

与其他类期刊相比较,社科类学术期刊的价值和效益有以下特点:

1.全面广泛性

社科学术期刊所载荷的信息既作用于物质文明,又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古今中外,又有宏观微观;既有理论探索,又有经验传递;而所有这些都是有益于全社会、全民乃至全人类的。因此,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和效益具有全面广泛性。

2.间接潜在性

社科学术期刊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决不亚于科技期刊,然而其作用的产生和体现更呈现为间接和潜在的特点。它所载荷的内容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般它通过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咨询和参谋,为改革开放的深入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般它不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力。

3.迟效滞后性

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和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的产生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虽然期刊比书籍出版的速度快、周期短,但任何一个新观点、新思想作用于社会实践并进而产生效益,都有一个归纳、转化、实验、检测、比较、推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有更多的转化过程,因而其效益常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方可显现出来。

4.长期稳定性

社科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成果多是对社会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其目标常指向某一领域的长远利益,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当然也有短期性和应急性研究,但这类研究很少,期刊受出版周期的影响,也很难承担这类研究),因而其价值和效益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

5.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

社科学术期刊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的载体。经济学认为,服务有两类:一是公益性服务,一是商品性服务。一般地说,社科学术期刊比较侧重于公益性服务。从层次角度观察,社科学术期刊的层次越高,其公益性服务的比重就越大。从社科学术期刊的类型角度看,越趋向于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期刊,其公益性服务的比重就越大。这种公益性服务所体现的正是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从这一特点也可以看出,社科学术期刊不应该、也不可能以追求赢利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应是社科学术期刊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与其他社会生产一样,作为生产高层次精神产品的社科学术期刊,其投入也应得到补偿。普通产业的补偿方式是单一的,即向消费者出售产品或劳务而获取全部经济补偿乃至利润。而社科学术期刊的补偿方式有两种:一是普通产业的直接补偿,即社科学术期刊的消费者直接向办刊者支付部分生产成本。这种成本,一般是以期刊的定价来体现的。二是间接补偿。一般说来,仅靠定价的销售额很难回收社科学术期刊的全部生产成本,这就需要有另外的补偿渠道。这就涉及间接补偿的问题。间接补偿的主体应是国家。社科学术期刊为全社会创造了有形或无形的精神财富,社会的个人一般不会成为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社科学术期刊的主要购买者(这也是社科学术期刊读者面小而引发的一个结果),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只有国家。因此,国家应从税收为基础的财政中以拨款方式,将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作为对社科学术期刊的投资,以使社科学术期刊的生产成本得以全部补偿,并维持其再生产。

六、社科学术期刊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邓小平198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提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惟一准则。”“思想文化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抵制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社科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此为根本准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科学术期刊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主要是社科学术期刊所刊载的社科学术成果的属性决定的。

社科学术成果的独创性,即不可重复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物质生产成果不同,也与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不同。一般的物质生产成果可用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其价值。比如,人们做一张桌子需要多少时间,是可以准确计算的。而社科学术成果的生产过程是无形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它不仅凝聚着作者(与编辑者)的全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调研劳动、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渗透着作者的人格力量,并受作者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心理态势以及个体生存环境的制约。它的生产不能重复,不能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因而其价值无法用物质生产的经济指标加以量化。

社科学术成果价值实现的间接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物质生产成果那样通过市场交换就可以直接实现其价值。它的价值实现是以社会实践为中介,以间接的方式体现在人们的社会行为及结果之中。人们阅读理论学术文章,从中获得理论思维的材料,受到启迪和感染,产生思想碰撞和火花,获得新的思想和认识,从而以更科学的态度去指导新的认识,指导新的社会实践或变革,产生新的理念或思想体系。这些,都是在把社科学术成果的内在价值向社会转移,其主要表现只能是社会效益。

社科学术成果在市场交换中的不等价性,使社科学术成果即使在世界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难以实现真正的等价交换。现在一篇较有价值的6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按国内通行稿酬标准(现行稿酬标准按1999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为,每千字40~100元),最多也只能获得600元的报酬。但是作者在写作这篇论文时,很可能要调动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理论积累和知识积累。他的付出怎能用600元去衡量呢?但他最多也只能得到600元的酬劳。而一本社科学术期刊,每期要刊载十几篇到几十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其定价每册也只有几元钱,最高也不过几十元钱。这种学术成果的不等价交换,就决定了社科学术期刊不可能只用经济效益去衡量其优劣好坏。

社科学术成果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作为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也就是说,它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功利性,体现一定的是非观、政治观和价值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科学术期刊,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如党的十五大江泽民的报告所说,“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而要体现这一原则,我们的社科学术期刊必须把坚持社会效益最大化放在首位。

毋庸讳言,我国的社科学术期刊还存在着诸如重复出版、质量不高、理论脱离实际、文风不正等影响社科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发挥的问题。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正确地认识社科学术期刊的性质、价值和效益,无疑是首先应该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最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已给我们勾画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党和人民对于社科学术期刊的期望值也将愈益提高。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努力探讨提高社科学术期刊社会效益的途径,以不辱伟大使命。

收稿日期:2000-09-11

标签:;  ;  ;  ;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性质、价值与效益_学术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