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中医诊治体会分析论文_李春艳

胃肠病中医诊治体会分析论文_李春艳

绥棱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2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病治疗中采取中医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本院治疗的161例胃肠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87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胃肠病在短期内的缓解情况和长期内的疗效作用等进行观察,并将比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胃肠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短期内,都能够缓解患者胃肠病症状,长期防止复发功能来看,中医治疗胃肠病效果较西医治疗胃肠病方法更为优秀。结论中医治疗胃肠病在远期治疗效果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关键词:中医;胃肠病;对比治疗;分析

胃肠病主要表现为功能性胃肠病,发病几率较高,致病因素也具有多样性,胃肠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便秘”,中医理论中对于胃肠病的分析为“肝气郁结”而引起[1]。本文对胃肠病的治疗方法以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并且对胃肠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近期、远期的观察,结合我院收治的161例胃肠病患者的治疗实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161例胃肠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87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设为观察组,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为14-78岁,平均年龄为416岁;74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设为对照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为13-78岁,平均年龄为43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分类可以得知,患者出功能性十二指肠疾病37例,患者出现功能性食管炎29例,患者出现功能性肠炎44例,患者出现功能性腹痛症31例,患者出现大便失禁症20例。对患者致病因素进行排查,采用胃镜、结肠镜以及全消化道钡餐、腹部、盆腔CT、B超等技术对患者进行胃肠道全方位检查,对发病脏器进行分析。

12治疗方法

121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首先对患者胃肠病症状进行分类,主要类别分为: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肝脏郁结、湿阻、肠结和其他类型等。对患者患病症状表现进行观察,患者主要出现头重脚轻、胸闷气短、腹部胀痛、口腻不渴、目光呆滞、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舌苔厚、脉濡缓等症状表现[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类使用药材调理,对阴虚患者服用增液汤加减,玄参30g,麦冬30g,生地30g作为主方;对阳虚患者采用四逆汤加减,甘草20g,附子30g,干姜30g作为主方;阴阳两虚患者需要采用八珍汤加减,当归10g,白术10g,人参10g,甘草10g。茯苓10g,熟地10g,川穹10g,白芍10g作为主方;肝脏郁结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甘草5g,陈皮10g,枳壳10g,香附10g,川穹10g,白芍10g作为主方;湿阻患者采用平胃散系列方加减,陈皮20g,苍术15g,甘草10g,厚朴10g,陈皮15g作为主方;肠结患者采用麻子仁丸加减,麻子20g,厚朴10g,大黄20g,杏仁10g,枳实10g,白芍15g作为主方;其他症状类型的胃肠病患者采用二陈汤加减,茯苓20g,半夏20g,甘草20g作为主方。所有中医治疗胃肠病患者用药为2次/日。

122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疗法治疗胃肠病主要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分别对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匹维溴铵、地芬诺酯、聚乙二醇、乳果糖、替加色罗、帕罗西汀等,根据患者所患症状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用药。

13统计学原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与评价指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病患者分别采用中医与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将治疗效果按照以下指标进行分类:

短期治疗:显效:患者在用药治疗后,胃肠病基本症状在2-6天内消失,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胃肠道炎症消失,大便状况良好,无便秘情况;有效:患者通过治疗,在2-6天内基本胃肠病症状得到恢复,胃肠道炎症局部已经得到缓解,不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情况;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2-6天之内胃肠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依然出现腹痛、胃肠道消化系统炎症等症状,患者时常出现便秘等症状。

远期治疗: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6个月内胃肠病没有出现复发,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6个月内胃肠病症状基本得到控制,发作几率很小,胃肠功能正常,但偶尔出现胃肠道不良症状;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6个月内胃肠道病没有得到缓解,胃肠道功能未恢复[3]。

3结论

研究得出,使用西医治疗胃肠病的情况下,短期内起效快,治疗效果较好,但在远期内可能会出现病情复发等相应症状[4]。对于患者胃肠病的治疗,中医学主要从患者“补虚”方面讨论,使其阴阳平衡,调节体内脏器功能的均衡,由于中药药效见效周期较长,短期内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远期内患者很少出现症状复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杰伟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368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186-187

[2]刘战河枳实消痞汤治疗肝性胃肠病56例[J]光明中医,2012,27(6):1146-1147

[3]隆新霞《金匮要略》积滞性胃肠病证治规律及特点[J]吉林中医药,2013(2):109-110

[4]蒋雪莹迟莉丽教授治疗情志所致功能性胃肠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24-25

论文作者:李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胃肠病中医诊治体会分析论文_李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