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病例讨论1例论文_韦含汐

针灸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病例讨论1例论文_韦含汐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1)

【摘要】针灸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很多,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好,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出独特优势。

【关键词】针灸;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病例讨论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280-0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在中医中属“胃痛”一类,通常分为寒邪客胃、肝气犯胃、瘀血停胃、饮食积滞、脾胃虚寒、胃阴亏损、肝胃郁热、湿热中阻八个证型[1]。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有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反流、环境及饮食、自身免疫、神经精神、药物、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关对于其治疗也是以杀菌、抑酸、保护胃黏膜为主,临床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病程较长、病机较为复杂,临床上容易出现反复,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的一些不适,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据笔者临床观察,针灸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很多,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疗效好,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显出独特优势。

1病例

李某,女,35岁。主诉: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饮食生冷,劳累或受凉发作或加重,甚则泛吐清水,时有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于外院中药治疗后稍好转。查体:患者胃脘部按压后自觉舒解,中脘穴局部温度偏凉,舌淡苔白,脉虚弱。红外热像仪查患者中脘穴温度:32.6摄氏度;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2 食管下段鳞状上皮增生。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脾胃虚寒型。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2 针灸治疗方案

体位:患者取平卧位;

处方:中脘 足三里 灵龟八法开穴 阴陵泉;

操作:诸穴常规针刺;中脘,足三里加灸;

治疗时间:每次25分钟;

疗程:15天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自觉胃脘部隐痛消失,手足较前温暖,饮食稍生冷后未见反复,大便较前溏薄减少。疗效满意,遂停止治疗,嘱其进食清淡,忌生冷辛辣,一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本案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西医为慢性胃炎。中医方面,本次治疗从脾胃论治。笔者认为,脾胃虚寒致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脾主四肢,故四肢倦怠,手足不温。脾主思虑运化,故神疲纳呆。脾主肌肉,故劳累后加重。脾胃为中土,后天之本,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中脘加灸,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足三里且加灸。脾胃虚寒,取阴陵泉化湿祛寒。灵龟八法开穴为利用时空给患者补充能量。脾胃功能不足患者,过多使用药物治疗也影响其运化吸收,针灸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减轻患者脾胃负担。红外热像仪能在宏观上观察胃部(上腹部)温度变化情况,目前国内文献检索尚未检索到红外热像仪用于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评估。红外热像仪用来探测经络温度,可辅助诊断,给中医更直观可视化数据,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58-159.

[2] Kihn PW,Bames DM.The clinical longevity of porcelain veneers A48-month clinical evaluation[J].Jam Dent Assoc,1988,129: 747-752.

课题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课题《针药结合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论文作者:韦含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中焦虚寒型慢性胃炎病例讨论1例论文_韦含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