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任润超

浅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任润超

天津市爱之山置业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工程管理具有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得工程管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工程管理价值。因此工程管理应该立足长远的视野和更加广泛的管理思维进行工程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面向工程全寿命期,对工程进行系统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了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对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及其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局限性;理论;要点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概述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系统与规范的管理思维模式,主要是指以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为基础,对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期管理以实现工程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现了工程管理系统理论和实践下的科学应用,其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丰富。对传统的工程管理知识进行总结应用,也在包含各个学科的情况下,对新的科学管理理念进行应用。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实质就是对建筑建设过程的全面管理,不局限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对施工过程的单一管理,需要对工程招投标、设计规划、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进行综合管理,该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的实际管理成效,有着极高的推广价值。

二、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管理重点是完善加强对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管理核心是质量、进度和费用支出,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对工程进行阶段性任务拆分;管理内容是三个控制: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通过管理方法来实现管理目的,在管理中,能对管理工具进行合理充分地使用,达到合理管理的目的。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种从建设效率和效益出发的工程管理思维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对工程的维护方面不够重视,对工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认为工程建设完成就完成了目标。这也会导致对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运行维护阶段造成困难,如:安全、健康和持续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隐忧会使工程在运行阶段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对以后工程的长期使用造成消极影响。

第二,传统的工程思维管理中对质量、进度、费用的管理,并不能满足新环境下对工程建设的追求和管理。其他目标因素也应该放入进来,如:健康、安全、环境等。质量、进度、费用这个传统工程管理追求的三个目标价值只能在施工阶段具有一定的价值体现。分析发现,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阶段性、局部性的特点,会对整个工程管理造成割裂影响,使工程管理的目标分散,造成管理过程的不连续。

第三,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一种直接面向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思维,这种思维在这几十年间给工程管理领域在研究和应用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定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个人管理者、单一职能管理等方面,这种定位使工程建设施工更加注重过程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其目标层次后的应用性等。这种定位视角,施工建设的战略高度达不到应有高高度。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分析

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过程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对整个工程的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其整个思维过程包括:建筑工程设计之初的构思、构思完成正式立项、正式开始工程施工、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验收完成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的工程维护、再到后期的工程寿命的终结。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能够实现工程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体管理,能够将设计者的要求更加合理的在工程施工中展现出来,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更加合理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尽可能的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贯穿了工程管理的始终,使得工程管理的效率更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中的资源浪费,节约了工程成本,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系统思维在工程中的运用,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创造了条件。系统思维要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便是这种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其要求对工程从设计到报废都要进行系统的监管。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和工程的系统环境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

四、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要点

1、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策划决策、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后期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在管理思路上站在更高层考虑,用全局的眼光建立管理方法。对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提出各个系统在全寿命期下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创新和工程质量提高相结合,推动工程管理进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面向工程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系统过程。它从工程系统大局出发,不仅局限于工程的阶段和工程的专业。在整个管理周期中,构建集成化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应用各个学科在工程管理中的特点,集合施工主题方、政府、社会等对工程进行监督。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科学体系下的产物,在工程理论和实践上面对传统工程理论都有极大地优势。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工程全寿命期涉及多时期、多关联方、多专业学科、多因素等管理,因此如何协调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发挥积极作用是全寿命期的主要任务。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相互交叉影响,也给协调增加了难度。在协调时,应该以系统整体目标作为主要考虑要素,以结构合理、功能整体完善作为辅助考虑要素,统筹兼顾,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巨大优势。其中,应该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或者战略性的对一些因素进行放弃,合理科学地进行协调。

3、完善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实际上也与传统的管理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其是传统管理系统的升华,工程管理系统完善了传统管理系统的不足,加强了对于施工整个过程,包括对工程规划,施工以及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但是并不是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这些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的价值,应该完善工程管理系统。

4、加强全寿命期统筹管理。由于工程管理本就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涉及学科较为广泛,参建各方人员关系等也较为复杂,项目建设环节中交叉流程极多,所以必须做好相应的统筹管理工作。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全寿命期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差异,对项目建设及管理目标进行统筹协调,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流程的协调工作,确保参建各方都能够以高度投入的状态参与到工程施工环节中来,以此实现对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以更加系统与规范的管理思维模式,根据工程管理各项事务间的必然联系,从全局入手看待对整个工程管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实现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应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瀚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8(02)

[2]温晓娟.分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农家参谋,2019(19)

[3]刘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9)

论文作者:任润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浅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任润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