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苏树垚

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苏树垚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福建省红色文化作为重要的区域红色文化,本文对其内容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分析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阐述福建省红色文化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将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福建省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可以大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増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 福建省 思想政治教育

1.红色文化定义

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福建省红色文化是在"红色文化"概念的基础之上,按照区域性的特性来进行探讨的,福建省不仅是著名的侨乡、台胞祖籍地、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更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新兴的红色文化景观带上一颗闪耀红星[1]。从地域上讲包括福建省的9个地市的红色文化,从地域来分,大致可分为闽西北、闽中东和闽东南H部分。福建省红色文化最为集中的当属闽西地区,不仅精品多、种类齐全,而且品味高。闽西红色政权等革命成果都完好得保存下来,红色文化资源十分完整。闽中地区主要包括福州和蒂田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等;闽东南地区的毛泽东带领红军攻克淳州陈列馆、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等。

2.福建省红色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不但内容完整、数量丰富,而且类型齐全。既有重要会议会址,又有革命战斗遗址;既有爱国仁人志士、革命家、思想家的故居,又有爱国将领和烈士的陵园;既有珍贵的历史原物,又有经后人整理而成的书籍文献史料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在福建这片红±地上,留下了众多爱国领袖和将领的活动轨迹,例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不胜枚举,都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有史诗般的壮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国的57名上将中福建籍上将3位,177名中将中有9位是福建人,1360名少将中有71位是福建人,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事迹对于后人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极端重要的教育意义。此外还有书籍报刊、革命理论、革命诗词等[2]。在福建省这片红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生活、工作、战斗了几十个春秋,留下了珍贵的籍文献材料,红色报刊是当时团结军民一致抗敌的重要思想武器,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很大作用。当然还有一些反应当时革命形势、革命策略、革命思想、革命理论的重要文献书籍,如《反对本本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当然也包括后人编著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等,这些文献材料和文史书籍不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优秀素材。福建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近代以来福建人民团结奉献、浴血奋战、不屈不招、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奋斗历程和优良革命传统,形成了福建省红色文化的特色品牌,如古田会议精神;中央苏区精神等,充满了时代性。

3.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第一,丰富的红色资源。从总体上来讲,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品位高、规模大、保存好,其旅游市场己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是将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离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第二,优越的地理区位。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北与江西省接壌,南接广东省,北临浙江省,被江西、浙江、广东省环绕,地理位置优越。第三,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在海西区发展规划中将福建省战略定位为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也,要"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福建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多方合力,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方面都大幅度加大。第四,强大的教育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也日趋成熟,使得现代技术成为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助推各类新媒体的聰起,移动大数据的普及,各种移动终端给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和多样化的选择方式和途径[3].

4.福建省红色文化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首先,坚持时代创新性原则。当代青年学生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己经表现出了厌倦也理,一味强势的课堂灌输和说教使得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升反降。其次,竖持教育主体性原则。我们必须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先进文化性和科学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在教育功能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功能,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再次,竖持德育參透性原则。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现象对于人民群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也不例外,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它需要一个过程方能被人们吸收和内化。

参考文献:

[1]王以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2]张燕清.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J].社科教育版,2010.

[3]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也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化2013

作者简介:苏树垚(1994.08—),男,福建省尤溪县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研究生

论文作者:苏树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论文_苏树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