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曾湘良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对帕金森病患者行以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69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高频组、低频组、对照组,高频组23例患者行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低频组23例患者行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行以假刺激,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低频组与对照组的UPDRSⅢ、10m折返运动试验耗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低频组RMT、ESS明显提高,HAMD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相比于对照组,高频组UPDRSⅢ、10m折返运动试验耗时、RMT、MMSE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以使患者的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相比于低频治疗,高频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患者通常会出现运动缓慢、姿势异常、震颤、僵直等表现,同时伴随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应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69例帕金森病患者,观察并对比对帕金森病患者行以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69例帕金森病患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相关协议,医院伦理委员会也已批准此次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高频组、低频组、对照组,高频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均值为(65.7±9.4)岁,病程均值为(5.6±5.3)年;低频组23例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均值为(65.8±9.3)岁,病程均值为(5.7±5.2)年;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均值为(65.6±9.5)岁,病程均值为(5.5±5.4)年;三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高频组、低频组分别行以5Hz、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通过第一运动皮质手代表区进行治疗,每一个序列包括脉冲40次,序列间隔10秒钟,每日行以一个序列治疗,磁场强度设置为100%静息闭值,持续10天。对照组行以假刺激,反向设置治疗仪线圈,形成等同于真性刺激的频率声音,其他治疗也相同,但无磁场输出。所选患者均维持口服药物剂量,每次治疗之前暂停12小时以上的抗帕金森药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E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MMSE(简明精神状态量表)、FSS(疲劳严重程度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三组患者进行分别评定,并对三组10m折返运动试验耗时、RMT(运动诱发电位静息闭值)进行分别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低频组与对照组的UPDRSⅢ、10m折返运动试验耗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低频组RMT、ESS明显提高,HAMD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相比于对照组,高频组UPDRSⅢ、10m折返运动试验耗时、RMT、MMSE均明显下降(P<0.05)。见表1、2:

表1 治疗后即刻各项指标对比()

3讨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利用脉冲磁场,对脑组织产生刺激,诱发感生电流,使得神经系统去极化,同时有诱发电位产生,利用对大脑皮质神经元产生的刺激,对大脑皮质某些区域功能进行调控,使症状得到改善一种治疗方式[2]。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不同频率刺激可产生双向效果。高频刺激可以使局部皮质兴奋性提高,使脑部血流增加、代谢加快,低频刺激对局部皮质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脑部血流,降低代谢[3]。

据相关研究指出,高频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同时据功能影像显示,高频刺激可以增加患者尾状核区活动,同时也有研究显示,磁刺激对帕金森病症状有改善效果,特别是高频刺激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4]。而低频刺激的效果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低频刺激可以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改善,但也有研究表示,低频短疗程刺激不会改善患者运动症状[5]。本次研究中,对比高频和低频治疗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运动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相比于低频刺激患者,高频刺激患者的UPDRSⅢ明显下降、10m折返运动试验耗时明显缩短,同时此种改善效果持续至治疗后1个月仍比较明显。高频治疗和低频治疗的相同时间点的运动症状改善效果无显著差异。相比于对照组,低频组无明显改善作用,而高频组则优于对照组,运动症状改善明显,由此可见,高频与低频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但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更佳[6]。

结语:

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以使患者的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相比于低频治疗,高频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李波.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外医疗,2016,35(14):188-190.

[2]焦增雁,王竹星,穆德冬.超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173-174.

[3]朱程,徐乐平,孙剑,等.高频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局部脑内代谢物质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27(01):28-31.

[4]姜艳.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康复治疗作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6,01(18):228-228.

[5]叶娜,冯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0):1108-1111.

[6]马淑君,吴志杰,黄玉琴,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39-

论文作者:曾湘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曾湘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