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变色龙”_液晶材料论文

非液非晶的“变色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色龙论文,非液非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88年的一个傍晚,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还在实验室忙个不停。他在研究类固醇的植物生理作用时,需测定刚制成的苯甲酸胆固醇的成分。当他加热这种结晶体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苯甲酸胆固醇竟然有两个熔点,而通常固态物质只有一个熔点。莱尼茨尔反复观察,发现这个结晶体的冷却过程不但有两个熔点,而且在晶体的熔解液从冷却至凝固点之前,还会呈现出许多不断变幻的鲜艳色彩。

莱尼茨尔将其发现告诉了德国物理学家莱曼,莱曼在着手研究后,即将这种集液体、晶体二重性于一身的物质命名为液晶。于是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联手,使液晶这个新生儿在19世纪末呱呱坠地。

“变色”的秘密

一架客机因故障降落在某地机场,但机械师检查半天也找不出毛病。液晶专家来了,只见他把两瓶化学药剂往机翼上一刷,奇迹就发生了,机翼上出现了一条颜色异常的缝隙。

原来,这里利用了液晶的“温度效应”。当机翼出现缝隙时,该处聚集的空气就多,温差也大,敏感的液晶物质就会显现出内部裂纹的形状,这就是液晶的无损探伤。

液晶为什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色彩呢?先从液晶本身说起。

众所周知,物质在一般条件下,分为固态、气态和液态,但有一类有机化合物却是处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即液晶。液晶既具有液体易流动的特征,又具有晶体的某些特征,如光学、磁学等。顾名思义,它是可以流动的晶体。

液晶的分子结构本来与晶态的分子一样,排列都是有规则的,但将能形成液晶的固体加热到它的第一熔点时,其内部分子虽排列仍有序,但有序度发生了变化,因而分子能够流动起来,如同液体一样。

什么样的物质才是液晶呢?自然存在的液晶材料不多,大量的液晶是人工合成的,分为两大类。据估计,在有机物中至少有5 %的化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液晶,叫热致液晶。另一些有机物溶于水或水溶剂也会变成液晶,叫溶致液晶。目前已经发现的液晶有5000多种,用途极为广泛。

温度效应是液晶的重要特性,其原理关键在于液晶的分子构型。用于测定技术的液晶材料由分层排列的棒状分子组成,在分子层之间,相邻两层分子的排列方向扭转了一定的角度,因而使整个结构呈现螺旋形,这种螺旋形构型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自动地伸长或收缩,从而使反射光的颜色也会随之发出变幻不定的色彩。

液晶的这一特性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如检测金属材料的无损探伤、红外线转换、微电子学中热点检测、医疗诊断等。

“变色龙”的十八般“武艺”

温度效应不过是液晶的本领之一,它奇妙的效应还有不少。

光电效应 这是液晶最有用的性质之一。液晶分子虽排列有序,但其性格极为娇嫩,对热、电、磁、光、声、力、化学气体、辐射等的外界条件之变化都极敏感。外电场的微小变化,即引起液晶分子排列方式的改变,从而引起其光学性质的改变。绝大多数液晶显示器材的工作原理就是如此。如液晶显示的电子表、液晶电视机等。

记忆效应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在金属板和透明塑料薄膜之间放进液晶,用带电荷的针在塑料薄膜上任意画图写字,撤去表面电荷,数周后再通上电,图字又会在薄膜上重视。

具有记忆力的液晶经开发,用途日益广泛。英国近年推出一种液晶数据储存卡,其记忆力和识别力很强,数据可很快擦去和改正,卡片足以用10年之久。

理化效应 某种液晶能吸附极微量的化学物质,从而引起液晶的颜色变化,为此,化工厂可利用液晶物质监测有毒气体。

辐照效应 液晶物质对能量较高的电离辐射也很敏感,故可用它来测量X射线、中子等的剂量。

液晶在磁、红外线、超声波等方面都有应用。深入研究液晶,还有助于揭开生命之谜。因此有理由相信,液晶在21世纪还将大放异彩。

标签:;  ;  

非晶态“变色龙”_液晶材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