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_海洋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_海洋

海洋

武汉远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湿地景观是当今社会中极为稀缺的生态资源,一定要注重对其的生态设计、合理利用和保护,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根据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设计现状,深入分析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

一、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景观生态学认为城市湿地景观是基于城市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生态、经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重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湿地景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其自然的生态功能。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自然或近自然景观的文化感知与生态功能无关。

2.连续性和整体性原则

景观生态学特别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这是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城市中的水系廊道是城市内外湿地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是联系市内自然栖息地斑块与市郊自然基质间的生物廊道。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维护和利用城市的水系廊道、保持其连续性,是维持和恢复城市中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主要措施。

3.乡土原则

乡土原则主要是指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每一个地方的人对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乡土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一个适合于乡土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景观建设,一定要先考虑当地人或者传统文化所给予的各种启示。其中,乡土材料,也就是植物和建材的使用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乡土物种来说,它不仅最适合在当地生长,其管理和维护成本也是最少的,所以,维持本地种植物,就相当于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

二、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现状

1.缺乏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意识

因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建设得不到很好的完善。假若缺少这种设计意识,那么很有可能会破坏城市的湿地,从而给社会效益带来严重损坏。除此之外,由于缺乏该设计意识,在日常生活期间不会有意识的对城市湿地进行保护,不仅不利于城市湿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建设和完善。

2.缺乏专业的生态设计人员

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因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导致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建设不合理,生态设计人员无法按照相关的设计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突发情况也不能更好的解决,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因生态设计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就会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工作热情,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建设中,这样不仅会阻碍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完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三、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1.保持湿地完整性

湿地景观设计要求剔除与自然景观特征相冲突的元素,强化有特色的景观要素来提高湿地的景观特征。湿地景观有其自身的和谐性,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尽量保留自然景观,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所带来的负作用最小。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调查内容包括湿地水质、野生动植物、水岸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原住居民对湿地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利用原有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即利用原有的水体、动物、植物、气候因子等来强化湿地的自然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环保高效

在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要注意设计与技术的使用。现在的GID系统、物理环境分析技术、参数化设计等各种设计都应用到低碳生态设计这一技术,不仅具有环保的功能特点,同时还是高科技具有高效的功能特点。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能够应用这些技术,保障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每个设计的应用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低碳设计这一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还可以为其他设计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可以很好的促进现代低碳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对于各项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及能够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使其形成一个生长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群落。以外来植物为辅,但要注意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免造成本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特殊处理的功能互补,并要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4.护岸生态设计

出于景观和生态的需要,应用多自然化的手段对湿地的岸上边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和亲水护坡,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营造了多元生态环境。理想的湿地护岸生态工程技术,是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

5.自然生态管理

在湿地植物种植上,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在水陆过渡地带保持一定的自然湿地生境作为缓冲区,采取适当的生态管理措施确保其自然演替和自然恢复过程,以利于湿地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在有湿地生境的植被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组成与湿地生境的自然演替过程相符合,以便有效地促进并加速其恢复过程。必要时,应采取分阶段的种植模式,先营造先锋植物群落,待生境特点与立地条件改善后,再构建目标植物群落。

四、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注意事项

1.增强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意识

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发展,就需要增强企业和人们对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重视。城市湿地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游行、讲解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树立城市湿地景观保护意识。良好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了城市湿地景观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人们对于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的欲望,从而付诸于行动,以此来促进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专业的生态设计人员

要想更好地促进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需培养专业的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人员。相关部门在聘请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人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并对于在岗的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人员进行专业性知识的培训。专业的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人员可更好地促进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完善。专业的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人员还可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发展。

结语:城市湿地景观作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实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对于城市湿地景观来说,对其所进行的生态设计在确保湿地自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也构建了城市和湿地和谐发展的桥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把生态理念作为主要核心,使景观美学和自然生态功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而给人们创造出更加美观的城市湿地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婷婷.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8(02).

[2]高鹏.人工引导下的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以哈尔滨群力新区生态湿地公园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12).

[3]罗红安.基于生态修复和文化传承的城市带状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荆州市某带状湿地公园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8(03).

论文作者: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_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