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育人功能定位及实现程度研究论文_王莎莎

共青团育人功能定位及实现程度研究论文_王莎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富源县委员会 云南富源 655500

摘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诞生与发展,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独有的政治现象和亮丽风景。20世纪20年代,青年共产国际有40个支部,也就是说在40个国家中有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影响较大的有苏联、德国、法国、捷克斯拉夫、挪威、瑞典等国的青年团。一些共产党在本国取得执政地位后,均无一例外地将党的青年组织的基本功能设定为协助执政党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诚然,当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策略出现致命性错误时,共产党原有的青年组织育人功能也随之出现了颠覆性偏差。中国共产党一向视中国共青团为助手和后备军,从革命年代、建设年代到改革年代一以贯之。1949年之后,中国共青团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另一方面在思想、道德、作风等领域着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前者是出发点,后者是落脚点。尤其是与工会、妇联、科协、侨联、工商联等具有较多统战色彩的群团组织相比,共青团的政治性育人功能更为凸显。

关键词:共青团;育人功能定位;实现程度

一、共青团在青少年价值观培育总体格局中的功能定位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些自由人是指文明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现代公民。现代公民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去塑造、引领。毛泽东有句名言,人的正确思想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仅是为了打破一个旧世界,更是为了创造一个新世界。新世界的运行需要新思想、新道德、新人格、新风尚等结构性要素来支撑。而最易、也是最先接受新思想、新道德的,往往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在恢复国民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国民的旧道德进行改造并努力提升其受教育水平,对于宣传、教育工作相当重视,对于承担这些工作的部门、机构、团体也相当重视。因此,各类学校、各级团委都在重视之列。学校属国民教育序列,它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育青少年的健康品德;共青团则专司青少年价值观培育(当然,很多时候也是在实践中培育);其他还有宣传部门(主流价值观灌输)、新闻媒体(新人新事、好人好事报道)、文艺部门(注重在文艺创作、形象塑造中体现时代精神),等等。这一时期,执政党尽可能把一些组织、团体、机构称之为“大学校”,共青团是一所大学校,工会、妇联是大学校,解放军也是一所大学校。

从建设时期到改革时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青团始终处于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第一线。这一点,无论是统揽全局的执政党,还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共青团都有深刻认识。中共执政后,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讲到“教育青年是个大问题”,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毛泽东对“接班人”问题越来越重视。毛泽东培养接班人的核心,就是把青年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团三大全体代表时讲到:“希望你们团结起来,作为全国青年的领导核心。”而之前的1951年,周恩来在青年团一届二次中央全会上作政治报告时对共青团的地位讲得也很清楚:“青年团应该成为思想改造的组织者与宣传者和模范。”中共中央领导层的这一论断,从建设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就再次把党员、团员相提并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又鲜明指出: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主要负责人也有一致看法:1954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谈到,“宣传教育工作是团的工作的灵魂。”其后历届共青团都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培养人”作为统筹各项工作的总抓手。2012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陆昊讲:“党中央书记处近10多年来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是:要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时间虽然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但在执政党的运行体系中,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功能定位始终没有改变。

二、共青团育人实现措施

1、加强共青团干部培养力度,健全相关培养制度

在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中,团组织应当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共青团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与上级团组织、校企合作相关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安排共青团干部前往基层挂职锻炼,从而在提高共青团干部综合能力的同时,拓宽共青团干部与社会的交流渠道,为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团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共青团干部培养制度来促进团干部工作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建立起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对共青团干部进行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等形式的培训,来增强他们的任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构建统一的管理机制,通过对共青团干部的定期考核来实现工作人员的更替、调整以及评优,并制定好统一的评价标准,以此来实现考察评价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全面性,促进共青团干部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2、以互联网思维应对转折时代的变化

互联网既是一场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是一场重大的社会革命,互联网能够产生一种颠覆性力量,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在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看来,互联网思维包括4个关键词: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革是加速度的,青年的世代变化也是加速度的,而所有变化均来源于观念的变革。“不日新者必日退。”一方面,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方法要与时俱进,要进入青少年的话语体系之中,赋予更多90后、00后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另一方面,共青团要彻底转变工作思维,在执政党的政策框架内,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树立“伙伴”意识与合作理念,实现团青关系的共生共存、共享共荣。

3、参加实践活动,在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青团干部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将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就业问题已成为学生所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针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方针,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解决找工作难题。这时,作为共青团干部,应当及时准确的将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政策方针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并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引导学生通过合适的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共青团干部就在服务于学生的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总结工作经验,随时发现自身的不同,并及时的改正,以此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才干。

结语

共青团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着重培养的生力军和新生力量,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实施者,其承担着教育青年学生的重要任务,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了有效促进共青团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提升共青团干部的组织、创新、沟通、调研等工作能力,将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更好的贴近学生服务学生,从而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同时,全力发展好共青团事业。

参考文献:

[1]李静:《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21):63-3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01):12-14.

论文作者:王莎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共青团育人功能定位及实现程度研究论文_王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