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与风险_wto论文

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与风险_wto论文

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加入论文,风险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启动市场开放,推动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跨国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参与国带来机遇,带来发展,带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引来了冲击,带来不平等竞争,制造出事端,等等。

1.竞争性产业:机遇大于挑战

按照市场开放程度,可以将我国的产业粗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竞争性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中通过竞争发展自己,基本上不受国家保护;一类是垄断性产业,一般是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在价格、财政及金融方面都受国家保护,市场也由国家垄断,如电信、汽车、银行等行业。

竞争性产业加入WTO后的主要挑战和风险,体现在因关税降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而面临的国外产品的竞争。加入WTO,这类竞争性产业不至于会遇到多大的挑战和风险。

2.垄断性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对我国国有垄断性行业来说,情况就不相同了。这些产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认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而受到特殊保护,处于国民经济的垄断地位。目前,正是这些国有企业问题最多:当加入WTO,我们兑现取消保护、开放市场、给予国外资本以国民待遇,准许参与平等竞争的承诺,这些行业有可能受到国外资本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强烈冲击,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1)电信业。中美协议规定我国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2.1%削减至17%,取消所有的进口配额,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除了同意采用美国企业开发的、作为下一代携带电话方式的符号分段多重传输方式(CDMA)之外,中国还将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企业中占49%的股权,在增值服务和寻呼等服务业中占51%的股权。这些部门如果不加紧调整,改变官商作风,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实力,将很难应对面临的新形势。

(2)汽车业。汽车进口关税到2006年将从80%~100%降至25%。国外汽车公司将享有充分的分销和贸易权利;允许外国对购买汽车的个人提供金融支持;进出口不再必须通过中国中间人。外商可以从事产品分配、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业务。

原来我国汽车进口关税税率很高,在这样高的关税税率保护下,经过20多年,汽车行业仍然没有走出幼稚工业的阴影,在这样的进口汽车竞争态势下,大部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必然会被挤垮,转而生产汽车零部件,实现与国内外厂家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只要技术过硬,同样可以发展自己。留下少数几家已经成长起来、有竞争力的企业,在与进口汽车一争高低中进一步壮大自己。

(3)金融服务部门。近年我国向有限的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开放了少数中心城市和局部地区的金融业务。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又决定进一步取消外资银行在华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我国还允许4家外国保险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合营企业。这些步骤都是为加入WTO预作准备。

一旦加入WTO失去特殊政策的保护,由于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效率高,种类全,实力雄厚,对客户吸引力大,很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中方金融业务向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转移。这种转移将使国有银行的呆、坏账问题尖锐化,甚至引发金融恐慌和国有工业企业的困境。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金融业能否在竞争的压力下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

(4)农业。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经大大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加上WTO对关税减让的规定,许多人担心低价国外农产品会大量涌入,冲击基础本来就很薄弱的农户经济,但实际上这种冲击并不如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可怕,理由有三:

第一,中国所有农产品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已经下降到21.2%,与WTO要求的关税率17%相差已经不大了,并不构成严重问题。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农产品的国内价格都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如果粗略加以划分,谷物等要求土地面积大、容纳劳动力数量小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对这一类农产品,WTO在一定时期内规定有关税配额管理制度,对进口加以限制;对超过配额部分课以比较高的关税,在近期内不会形成重大冲击。

另一类农产品如肉用猎、鲜冻猪肉、鲜鱼、对虾、蔬菜、家禽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在近期内还不至于受到重大冲击。

第三,农业协议规定,从加入WTO到实施协议有一个为期4~5年的过渡期,可见,市场有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可以避免因骤然加入世贸组织而可能带来的较大冲击。

标签:;  ;  ;  

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与风险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