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任期论文,领导干部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重点论文,单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入评审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都应该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并据此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抽样规模以及审计程序。开展内部控制评审,应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据此确定符合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实质性测试的程序、范围和重点。
对行政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财务管理的审计,主要审查任期内单位财务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有无贪污、私分、侵占、挪用公款及公共财物等违法违纪问题;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即是否在需要控制的所有主要环节都建立了控制制度,内控制度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制定的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二、深入审计单位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状况
任期各年度经济责任目标的完成与否,是政府和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审计人员应当针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职责、任务的实际情况,核实本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主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和各项财经指标的完成情况,查清有无弄虚作假、人为调节上报指标粉饰业绩的问题。通过对任期内逐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任职初期相比较的经济指标增减变化情况、债权债务变化情况、预算内外收入解缴情况的核实、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
三、深入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
1.审查任期内预算编报和执行情况。主要审查预算编报是否及时、真实、准确,有无虚列预算项目,骗取国家拨款的情况;有无突破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使用相关经费情况等问题。
2.审查任期内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管理情况。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应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对任期内单位各项收入的审计,应从银行账户入手,审查任期内单位各部门的各项收入是否纳入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收入组织是否得力,有无以物抵收、到缴费单位报支抵收,有无收入不入账,转移、截留、隐瞒、坐支收入,甚至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对各项支出的审计,主要是审查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规定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乱发奖金、津贴、补助和实物及挥霍浪费等问题。还要特别关注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审查各类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的真实、合法、合规性及效益性。查清专项支出是否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虚列、转移等问题,并按照规定向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报送专项支出情况表和文字报告。
3.审查任期内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情况。主要审查单位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纳入财政专户存储,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票据领购、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审查任期内有无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问题,有无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以及有无坐支、截留、挪用、贪污罚没收入的问题。
4.审查任期内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主要审查任期内购置的资产、设备是否纳入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房屋的修建是否通过公开招标。审查是有无购买小轿车,如有,还应同时审查购买小轿车是否通过政府批准,其购价和排气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5.审查任期内财政预算使用效果情况。主要审查任期内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行政机关经费的使用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一是经费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即行政机关是否履行了其法定职责,向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二是经费的使用是否做到合理节约,有无明显不当和损失浪费的情况。
四、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
对任期内的资产审计,主要审计核实任职初期、任期内和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会计核算的各项资产是否真实、安全和完整。查清任职初期、任期内和离任时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化及保值增值情况。
1.审查任期内流动资产情况。主要审查现金和银行存款安全、完整情况;审查暂付款是否及时进行清理,有无长期拖欠情况;审查库存材料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领用手续是否齐备。
2.审查任期内固定资产情况。主要审查任期内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对各项资产(包括库存材料)是否定期进行清理、盘点;资产增减变动手续是否齐备等等。同时注意审查财政直接拨款到政府采购中心购买的货物,单位除作支出反映外,还应作资产核算和管理。
3.审查任期内有无将国有资产化为集体或个人所有。主要审查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是否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出租的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是否纳入单位收入账核算,是否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同时还要审查有无对外投资情况,如有,主要审查对外投资是否真实存在,有无收益及损失,特别注意如有损失要查找原因。
4.审计行政单位负债。主要审计核实任期内和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债务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查清各项债务形成原因、用途及增减变化情况,测试其偿债能力;同时,对将属于收入款项、行政和事业等经费结余作为债务长期挂账,致使其任期内负债不真实的应进行揭示;此外,审计中还应对利用负债类科目进行出租、出借单位银行账户的问题进行审计。
5.审计任期内净资产。主要审计核实领导干部离任时所在部门、单位净资产是否真实、合法、有效,重点应放在经费结余的审计,注意是否准确区分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
五、审计单位重大经济决策
主要审查任期内重大经济活动(包括投资、引资等项目)、开支决策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可行性分析及专家论证,有无未经集体讨论,擅自决策造成损失浪费、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重大经济问题,分清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六、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行为
审查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依法履行行政职能、行使管理职权过程中所决策、实施的重大经济事项及宏观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效益性的同时,审计其个人有无滥用职权,有无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决策和个人武断决策;直接干预工程发包的问题;检查其个人收入、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核查有无侵占、挪用公款公物等行为,有无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为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等问题。通过以上审计,评价领导干部本人任期内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各种廉洁纪律和国家财经法纪的规定、是否依法行政、决策是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