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姆雷特》为例论述莎士比亚的艺术特征论文_张兴滨 王聪择 郭星 李婉晴

以《哈姆雷特》为例论述莎士比亚的艺术特征论文_张兴滨 王聪择 郭星 李婉晴

莎士比亚是世界著名的戏剧家,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并成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的一部作品。在这一时期,英国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时期。资产阶级与王室相结盟,资本主义制快速发展,封建制度逐渐奔溃,但是这种历史进程是奠定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对这个历史的深刻反映。戏剧主要讲述了丹麦国王被他弟弟克劳狄斯所杀害,并且克劳狄斯为了掩盖真相,在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前往德国留学期间,篡夺王位,强娶了国王的遗孀,哈姆雷特费尽周折为父报仇,却不得而终,自己在“生存还是死亡的”的思考中不堪重负而一同毁灭的故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出身尊贵,单纯善良。天真烂漫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在他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不知道世界的黑暗和丑陋面,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并且向往这种生活。然而当他的父亲死亡、母亲又马上嫁给叔父,再加上父亲托梦告诉哈姆雷特是克劳迪斯害死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复杂和多疑,同时又有满腔仇恨不能发泄。重大的变故也使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他开始对亲情和爱情产生了疑问,变得彷徨和绝望,他开始变得偏激,离众人越来越远,最终不堪重压而毁灭了。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的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在剧中的身份是一个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但是也同时代表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形象。他与叔叔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与反动封建王权的斗争他在德国留学,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认为人是世界的精华,看重人自身的能力,他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父亲惨死托梦给他,

让他为其复仇之后,本来单纯善良的哈姆雷特却陷入了深深的延宕,他反复迟疑,一再拖延,性格慢慢变得极度忧郁。忧郁是哈姆雷特给我们的第一个突出的印象。但忧郁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哈姆雷特的思考是深刻而有力的,但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冲击中这个理想主义者难以承受,最终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这部作品的方方面面自始至终都有很多的争议,但是莎士比亚曾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曾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戏剧主张:"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演变发展的模型。"《哈姆雷特》正是这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生动体现。

另一方面,在剧中他所塑造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赋予了这部剧作的生动性。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外加的、人为的,而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在他的笔下剧中的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就哈姆雷特而言,他有崇高的理想斗争的决心,但他的理想脱离实际,行动脱离群众,致使他无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最终在强大的恶势力前倒下。哈姆雷特从开始的唾弃命运,将命运视作“娼妓”,到后来深信命运,以至于他这个理想主义者由善良勇敢慢慢变得忧郁与延宕。他的人物性格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是由于内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同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发生了冲突,并且他自己的内心也产生了剧烈震荡。正是这种性格的变化发展,才赋予了这部剧作独特的生动性。

莎士比亚的令人惊叹之处是他将一个宫廷复仇的故事赋予了更深层,更现实的韵味。他借由丹麦国王一家的爱恨情仇,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出来。现实主义在《哈姆雷特》这部剧作中被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性格冲突,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与反动封建王权的冲突。剧中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是他戏剧情节生动丰富的根本所在。他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这个剧本中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与传神,更是对现有框架的一个重要突破。《哈姆莱特》情节曲折动人,冲突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莎士比亚用大量丰富的人物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以推动剧情发展。只哈姆雷特,他的内心独白就有七次。这七次独白显示了他对外界变化的思索和不同反应。这些独白被安排在他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的心路历程,思想转变的过程和他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对我们了解哈姆雷特性格由单纯善良变得忧郁延宕是十分重要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是高度形象化的语言,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使得哈姆莱特具有丰富的语言,处处都符合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王子身份。

《哈姆雷特》之所以富有如此盛名,不仅仅在于这是一个悲剧,同时还在于作品本身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后的悲剧结局,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个人牺牲也是作品发展的唯一结局。莎士比亚将哈姆雷特的结局与现实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作品构思之巧妙使得《哈姆雷特》不愧于四大悲剧之首。

论文作者:张兴滨 王聪择 郭星 李婉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以《哈姆雷特》为例论述莎士比亚的艺术特征论文_张兴滨 王聪择 郭星 李婉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