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电力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电力事业管理的需求,因此电力事业在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变电运维管理作为新时代的管理模式,在电力的传输和配送过程中,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在电力事业管理中运用,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
一、变电站综合运行实施的意义
变电站综合运行实施要求专业人员严格定期巡逻工作,从源头找到问题的原因。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可及时解决问题,其后电网设备的操作更安全可靠。二,变电站运行一体化的实施也使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变电站需要跨学科人才的高度运营整合,使电力公司加强对员工的培养,通过专门的专业实践培训,扩大员工的多元化能力,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样,变电站运行集成的实施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变电站综合运行需要人力资源的重组,在运营商和维护人员之间有效地互补,从而导致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后,实施变电站运行一体化,使巡检检查设备和运行所需的维护工作有效地整合,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常见风险
2.1人员风险
从变电运维工作实施过程中,人员维护是必要的,而对于工作人员的维护素能提出更高要求。如维护工作不到位,违章作业、操作失误、不合理作业方式、缺乏对电网电压变化及其他线路损耗的正确预估等问题,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细化来讲,由于变电运维涵盖多个学科专业知识,运维工作人员要具备电力系统一、二次设备,以及综合自动化、辅助设施等工作原理、运行要求等知识,要对运维一体化管理进行正确认知和操作。如带电检测、日常设备检修工作,设备消缺等问题需要自行动手来解决。如果变电运维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或者在相关培训工作未能提升安全意识,可能导致运维操作方法不当,给电网设备带来可能的潜在风险,也可能引发电网异常故障,严重者将造成电网运行事故,导致人员、财产安全风险。
2.2设备风险
从电力设备生产中因材质、工艺技术等缺陷,或者长期运行带来的老化,或者无法停运带来应修未修失修风险等。
2.3环境风险
对于环境风险主要与特殊天气、自然风险、恶劣气候等环境诱发的安全风险。如山地气候多风、多雨,地质灾害问题,可能对变电网络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点,进而危及电力设备。还有冬季温度骤降诱发的渗油漏气问题;雷雨天气出现的接地不良问题;日常运维地网维护不到位问题;接地系统不可靠问题。另外,在辅助设施上的通风、除湿工作不到位,可能带来设备运行故障。如高压室多设置在一楼,而地表潮气、电缆井湿气可能导致湿度过大,如果通风装置出现故障,可能危及高压设备的运行,严重者将诱发电力事故;高温天气空调设施安装位置不当,风口直接吹向屏柜,造成凝露,凝露可能引起柜内放电,甚至会造成开关柜爆炸。
2.4管理风险
对于变电运维工作的管理风险,主要涉及制度建设不完善,操作方法不明确,工作流程不细致,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随着电网建设进程加速发展,各类变电设备、主变容量成倍增长,对于现场作业要求缺乏精益化管理,导致运维工作执行不到位,生产现场安全控制效度降低,增加了管理风险;还有在制度变革上缺乏对各工作指标的明确,不同工区不仅要做好现场运维工作落实,还要承担非生产性任务,以致于运维工作质量不高;还有缺乏应有的安全风险监督管控机制,无法落实风险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措施
3.1创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通过创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规程中存在的所有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风险评估制度的创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创建数据库,通过创建完善的数据库,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采集和处理,为变电运维作业人员的运维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其二,创建风险评估专题研讨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风险评估专题研讨会,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种风险:制度风险,主要包括因为技术、设备更新带来的风险,操作流程或者制度不规范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包括违规操作、违章操作等带来的风险;设备风险,设备摔伤、砸伤,电缆松动以及触电事故等;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设备管理风险、工作分配风险等,通过对一体化运维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为作业风险处理提供可靠的参考;其三,创建风险管控流程卡,当确定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的风险后,为了保证风险管控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应该创建科学的风险管控流程卡,实施“逐条入卡,每步执行确认”,应对存在的各种风险,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处理,以此保证管控效率。
3.2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素质水平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对变电运维作业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变电企业应该创建科学的培训制度,对变电运维作业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对变电运维人员进行培训,现阶段,变电企业采用的培训方式包括:班组讲解方式、模拟实训方式、网络课堂讲解、竞赛训练、现场讲解以及专题理论讲解等方式,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3.3加强监督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存在众多风险,如果缺乏监督,将会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效率。因此,应该创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作业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监护人员的职责,并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监督和工作监督职能。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工作票签发人兼做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不能互相兼任的原则,明确各个角色对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督职责,清晰现场作业人员的职责,采用一对一监控的模式,并对作业过程中不安全因素、问题进行监督,并负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4科学管理和分工,降低管理风险
在进行管理风险控制时,应该对变电运维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变电运维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包括人员安排、时间安排以及工作量等,各个班组的班组长应该对小组的可承载能力、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并上报给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对各班组的工作量进行科学的分配。由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工作难度较高、工作量较大,需要对作业量进行科学的划分,在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计划和目标时,不仅应该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还应该明确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责任不明确、目标不明确、事后相互推诿等现象,通过各个班组的明确分工和科学整合,各个班组的管理人员协调工作,以此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能够高效的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变电运维常见风险的分析,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华东电力,2014.
[2]范李平,余剑锋,姚迪.“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拓展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4.
论文作者:李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风险论文; 作业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论文; 设备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