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研究与应用论文_王维坤

(吉利汽车电动车研究院 浙江宁波)

摘要: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时,电池的内阻明显升高、容量急剧下降,导致整车低温下动力性能不足、续驶里程不足、充电受限等问题。本文通过试验进行了动力电池的低温特性研究,提出了适合整车低温工作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车验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动汽车;低温;动力电池;内阻

前言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充放电性能明显衰减,对电动汽车在低温地区的使用形成很大障碍,所以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动力电池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开发项目,对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低温应用策略做了深入分析与试验验证。

1.动力电池低温特性、影响因素、使用要求

1.1动力电池低温特性

本文在动力电池产品开发过程中,对选用的单体进行不同温度下充/放电内阻测试,如图1、图2所示。

图1 单体不同温度下SOC-放电内阻 图2 单体不同温度下SOC-充电内阻

以50%SOC为例,电池单体-25℃时的放电电阻约为25℃时的12倍,25℃时的充电电阻约为-25℃时的17倍。

对电池系统充/放电功率台架测试,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电池系统不同温度下SOC-放电功率 图4 电池系统不同温度下SOC-充电功率

以50%SOC为例,电池系统-25℃时的放电功率约为25℃时的11%,-25℃时的充电功率约为25℃时的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低温使用环境下,电池单体的充/放电内阻值较常温值明显提高,电池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值明显降低。

可见,动力电池低温特性极大影响电池系统性能,从而影响整车使用。

2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影响因素

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如下:

a.正极材料影响(低温放电)。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采用的正极材料有磷酸亚铁锂、锰酸锂系、三元材料等。低温时锂离子电池在放电时为正极材料与锂离子的反应慢,表现在电池特性上即为电池反应内阻大;

b.负极材料影响(低温充电)。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采用碳类负极材料(石墨、硬碳等)。低温时碳类负极材料与锂离子反应活性较低,锂离子难于嵌入负极中而相对较易从负极中脱出,导致容量下降,而且容易形成锂金属枝晶沉积,影响电池寿命和安全性;

c.电解液影响。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采用电解液为脂类(EC、DMC和EMC)等溶剂,电解质为LiPF6,根据电池用途不同,电解液中可以添加一定的添加剂。功率/低温型电解液,通过加入活性较大的添加剂,可提高锂离子传导活性,在大功率/低温使用时降低电池内阻。

3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低温使用要求

为满足整车在低温城市的使用,以纯电动为例:一般要求整车工作环境温度-30℃~55℃,动力性能与传统车相当,续行里程100公里以上。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冬季长春月平均最低温度低于-15℃,极端气温会达到-25℃以下,因此,必须对动力电池低温性能进行性能摸底,合理设计应用策略,才能在保证电池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其性能。

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应用方案

从整车应用层面来讲,电池系统的低温应用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a.单体低温安全电压阈值设计。该方案可保证电池单体在最大的安全电压范围内得以应用。

b.电池系统准确的低温功率设计。该方案可保证电池性能得以合理应用。

c.电池SOC使用窗口设计。在保证电池安全的前提下,与整车控制策略相适应,保证整车行车安全。

d.采用保温、加热技术。该方案是提升低温性能的重要解决措施,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池本体特性问题,比如长时间的低温室外驻车仍影响整车性能。

e.限定整车使用工况、为车辆建造配套的停车暖库、充电设施等。

从电池材料层面来讲,可以采用非碳类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如钛酸锂负极材料,在大倍率及低温使用时不容易产Li枝晶,可以解决电池低温充电时的安全问题;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电池,如固溶体电池、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体系。

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台架测试及结果分析

本文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开发项目,对电池单体低温安全电压阈值、系统的低温功率、SOC使用窗口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通过试验验证,保证了电池系统低温性能的安全、合理应用,从而保证整车的低温性能。

4动力电池单体安全电压阈值设计及验证

电池电压阈值的设计原则是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电池不同级别故障电压阈值尽可能放宽。为了保证不同级别故障阈值设置的合理性,从单体层面验证电池允许的最高充电电压和最低放电电压。过充和过放试验方案分别举例如下。

过充电测试制度为:将电池调整到85%SOC,在-10℃下静置12h,以50W恒功率将其充电至4.4V,静置10min,重复进行5次充电,记录充入的总电量C1,紧接着以0.1C电流放出C1电量,以上过程重复100次。之后将该单体拆解,通过肉眼即可看到析锂严重。

过放电测试制度如下:将电池调整到20%SOC,在-15℃下静置12h,以60W恒功率将其放电至1.8V,静置10min,重复进行5次放电,记录放出的总电量C2,紧接着以0.1C电流充入C2电量,以上过程重复100次。之后将该单体拆解,通过肉眼即可看到析锂严重。

根据上述方案,可逐步测试得到不同温度下电池单体电压安全阈值。

5动力电池系统低温功率设计及验证

电池系统功率值是通过单体功率值推算所得,存在部分值高出电池实际功率能力的可能性。为了保证功率值的准确性,综合考虑电池寿命过程中内阻的增加等因素,选取部分典型功率值,从电池系统层面对电池进行功率复验。测试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SOC下,按照恒功率充放电的持续时间是否可以满足整车需求。以-25℃、15%SOC为例,电池在该状态下以11kW恒功率放电2s(整车要求10s)即达到截止电压,说明11kW偏高,紧接着将功率值适当降低至8.5kW,持续到截止电压的时间为4.2s,仍然低于10s,继续下降到6kW,持续时间11.4s,满足整车需求。根据测试结果将该点的功率值由11kW下调为6kW。

整体测试结果显示功率Map中有12%的功率值偏高,将这些功率值逐个进行降低验证,保证所有功率值不超出电池实际能力。避免因为功率设置偏高,导致电池低温应用过程中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故障,影响整车正常运行。

6电池SOC使用窗口设计

低温下电池的性能有所衰减,为保证电池安全性及寿命要求,应调整电池的SOC使用区间,适当提高窗口的下限值。确定该下限值时应考虑整车的功率需求、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SOC估算误差。以某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在-20℃环境温度下,车辆启动时对动力电池的需求瞬时功率为7kW,考虑环境温度可能骤变5℃~10℃,SOC估算值可能存在8%左右的误差,根据电池功率Map,将环境温度-20℃的SOC使用下限设置为35%,对应电池功率Map中瞬时放电功率为14.4kW。这样,当环境温度为-20℃时,整车行车过程保证SOC高于35%,停车后即使环境温度下降一定幅度内也能正常启动车辆。

低温环境通过设置不同的SOC使用窗口,能够保障在电池能力范围内使用,避免出现电池故障,又能满足整车的功率需求。

结束语

动力电池低温性能衰减不可避免,在保证电池安全的前提下,对其低温性能摸底测试才能进行最合理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满足整车使用需求。本文通过对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从电池单体、系统和应用等角度提出低温应用方案并试验验证,有效的保证了电池在安全的前提下得以充分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萍,张俊英,张娜,王永武,李加林.软碳掺杂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6,(11).

[2]杨莹莹,魏学哲,刘耀锋.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研究[J].机电一体化,2016,(6).

[3]孙丙香,姜久春,韩智强,马泽宇,郑方丹.基于不同衰退路径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应力差异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6,(10).

[4]S.S.Zhang,K.Xu,T.R.Jow.The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2(1).

[5]肖飞,谢世坤,张庭芳,章文忠,王丹.低温环境对动力锂电池放电特性影响[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作者简介:

王维坤、吉利汽车电动车研究院、本科、工程师;

论文作者:王维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研究与应用论文_王维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