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农场改革发展论文_俞雷

浅谈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农场改革发展论文_俞雷

曙光农场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九大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稳定大局,推进改革顺利进行有着凝魂固本的作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助推农场改革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浅略看法。

一、唱响党的主张是推动农场改革发展的基础

一是解放思想,加强理论学习成果创新。“意识形态领域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垦区开发建设71年取得的成果,是三代北大荒人用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换来的。如今,垦区已经成为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推进农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就是要全场34个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和坚持国有农场发展方向,实施挂图作战,对标对表全面抓落实,切实调动起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场984名党员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决心。我们通过实行“两本两查一实践”制度,围绕习总书记到垦区调研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国家及省委关于农垦改革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内容,开展以听促学、以讲促学、以写促学、以考促学的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互评互促、支部书记季度述职等活动22次,农场党委中心理论组集中学习7次,领导班子成员共撰写关于农垦改革的理论文章8篇。

二是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旋律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价值观,代表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反映时代最强音,反映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用主旋律来鼓舞士气,提升觉悟,动员全场职工群众为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曙光而努力奋斗。我们在全场主要街道、社区和公共场所,通过图说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大荒精神宣传内容,进行重点展示。在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节点,开展“回顾垦荒史”、为抗联英雄扫墓、“情系北大荒,奉献在曙光”诗歌朗诵会、北大荒精神研讨、唱红歌等活动,让大荒精神深入人心。在全场开展了“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第二届最美曙光人评选”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用农场的人演绎农场的事情,拍摄了微电影《有爱就有家》《晨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充分利用“场史馆”、“站史馆”“文化墙”、“抗联烈士墓”等基地,在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节点,开展“回顾垦荒史”、为抗联英雄扫墓、“情系北大荒,奉献在曙光”诗歌朗诵会、北大荒精神研讨、唱红歌等活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全方位开展舆论宣传是推动农场改革发展的动力

一是占领舆论阵地强化意识形态。虽然当今社会早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但是大部分老年人、部分中年人对智能手机、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不熟悉,不会用。而且很多人天天捧着手机也未必了解中央精神、国家政策、农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加之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90%的作业站居民涌入场直地区居住。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农场筹建曙光农场广播站,恢复传统宣传方式,每天定点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放场内新闻、政策解读、典型事迹等播放形式,通过灌输式、填鸭式舆论宣传,强化正面宣传,让场直地区7000余名居民及时了解国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管理局及农场的精神。利用“裕美曙光”微信平台、农场网站、农场电视台等新媒体,激发全场职工群众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让北大荒精神成为推动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农场以纪念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大寨场等农场历史事件,新中国最早农业标准操作规程撰写者王知仁、农场首任场长井田等代表人物作为地名标识,设立了31 个“街”、“路”牌;以“提升曙光标准,建设现代曙光”文化品牌为主题,以党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品牌、文化、域外、教育等方面为内容,全场设立旗杆、旗语54组,有效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号召力,形成强大的正面宣传声势。

二是意识形态要融入日常生活。贴近生活,是牢牢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活力源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为改革发展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要把宣传教育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就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宣传思想工作。农场党委采取整合党建资源,汇集社会多方力量,构建了“社区大党委”,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美化家园、扶贫助困、爱心捐赠、节日慰问孤寡老人,文明楼道、文明小区评选等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中。

三、繁荣文化事业是坚定农场改革发展的信心

一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体育活动不仅要引导人们观念上的解放,还要在改革发展中,帮助人们在精神上解闷,心理上解压以及在生活上解困,帮助人们增加知识信息,增加娱乐享受,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发展自身。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增进改革发展信心为目标,打造了北有文化馆,南有室内羽毛球馆和文艺小舞台,西有全民建身中心,东有清华广场的直径一公里的步行10分钟文化体育健身圈。目前,农场拥有运动面积3.2万平方米,人均运动面积2.4平方米。18个群众性文体协会常年参加活动,增强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抓好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文化生活必须紧扣改革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大局。我们着眼于增进文化自信,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使文化活动内容更务实、更贴近经济社会生活,把“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北大荒堡垒”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城镇面貌、民生工程方面取得成果,涌现的典型,编成“快板书”、“三句半”、音乐剧等说唱形式,利用广场、客运站等阵地进行巡演,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的方式,切实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深道理变成浅道理,硬道理变成活道理,增强可读性、趣味性,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不竭动力,激发自觉行动,更加坚定了职工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

论文作者:俞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农场改革发展论文_俞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