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粉煤灰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何岩

市政粉煤灰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何岩

何岩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 要】本文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自身的特点,着重对施工各阶段,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这给城市道路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出现了不少工程质量问题,这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造成了政府资源的浪费,工程相关主体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2.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面狭窄,施工场地很难封闭交通,人流难以控制,加之诸如电力、电信、热力、有线电视、煤气、自来水、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相互交织、彼此干扰,使得原本狭窄的场地显得更为拥挤,同时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更为零散、点多、量大、连续性差,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2)市政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对质量控制缺乏周密性。3)市政道路工程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和质量控制难度。4)市政道路工程,如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往往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井点或深井降水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能组织沟槽的开挖,方能保证正常施工,增加了质量控制难度。

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3.1路基质量控制

(1)监理措施。监理应对现场不同土质进行取样,检测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审核针对本标段软土路基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列出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在施工中如何预控在先。

(2)抽检频率。监督施工单位对不同土质进行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测定,报监理签认后进行填筑,必要时监理进行平行检测。

(3)质量控制要点。河浜处理淤泥挖净,二灰比例准确,拌和均匀,确保分层碾压密实度。机动车道原状土不受扰动,清除耕植土,碾压达到标准,机动车道要上黄土,密实度达到要求,碾压轮迹小于 5mm,不得有弹簧土,宽度、标高、轴线、平整度达到标准。达不到标准的要翻挖重填,对盲沟按标准检查,按规定进行关键工序验收。

3.2石灰土质量监控

(1)在监理大纲的框架下,结合进场后工程现场具体环境,编写石灰土专项监理实施细则经委托人认可,提前下达给施工单位,作为编写专项施工方案或组织设计的导向文件。

(2)审查石灰土路基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其质量目标,注意检测石灰土的宽度、厚度、纵断高程、横坡平整度与压实度的检测频率与检测方法。

(3)石灰土施工前,先对路基进行验收,并检查路基培土和排水设施是否符合石灰土施工需要。

(4)石灰土分层铺布、分层拌和、分层碾压,压实厚度控制在 15cm~20cm,松辅系数由实际确定,宜控制在 1.4~1.6。

(5)石灰土拌和时必须边拌和边控制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如土方干燥,应在前一天适量洒水“闷料”,以确保混合料拌和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石灰土应用 8~10t 钢轮双轮压路机碾压,自路边向路中进行。

(7)石灰土养护期间应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表面湿润,必要时可揭开薄膜适量洒水,严禁用水管直接冲水,养生期不得少于 7 天。

3.3水泥稳定碎石监控

(1)审查承包单位道路基层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水泥稳定碎石搅拌厂家作为成品、半成品供应商资质,设备及其生产工艺、施工质量应满足标准规范、设计和行业标准,以及委托方特定的控制要求。

(2)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配合比须经委托人和监理人确认后方可投入生产。

(3)对搅拌厂家进行经常检查,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中原材料的质量,对供应厂家的碎石级配、水泥掺量及水灰比进行严格控制。

(4)加大水泥稳定碎石摊铺过程中旁站力度。

(5)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

(6)监控过程中严格履行内、外业同步;要求工序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到位。

(7)加强成品保护力度。混凝土养护期间,严禁一切车辆进入。

(8)对三渣严格控制含水量和二灰含量,分二次及时摊铺碾压。在高温下超过两天时不准铺压;被雨淋严重的作废,不做振浆处理;在街沟段要放线摊铺。各种横穿铁管要事先埋好,尽可能不凿三渣。对宽度、厚度、平整度、坡度、标高严格控制,必须达到优良级,密实度、弯沉要 100%合格,并按规定进行关键工序验收。

3.4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时混凝土28 d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0 MPa~5.0 MPa,抗压强度达到30 MPa~35 MPa;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 kg(标号不低于425号)。

(2)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因各地施工方法不一,气温影响不同,采用坍落度大小也有差异,但一般为1 cm~2.5 cm,城市道路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应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通过试验确定。

(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应将基层浇水湿透。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要均匀、到位,但防止过度振捣,砂浆层厚度控制在5 mm范围内,沿模板边、接口边的混凝土要灌实,先用插入式振捣器仔细振捣,再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4)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 MPa左右方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

(5)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 d,防止强风和曝晒。

(6)胀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3.5人行道施工质量控制

人行道采用5 cm厚C30混凝土方砖铺砌,横坡为1%,应在稳定层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人行道的砌筑。人行道砌筑前先进行测量放线,利用侧石为基准,测出人行道的外边线,并每隔5 m测放水平桩,以控制方向及高程,需对人行道的土路基进行机械压实,保证土基密实度达到96%以上,然后铺设10 cm厚的水泥石粉稳定层,压实后再用3 cm的砂垫层调平砌筑人行道预制砖。铺设人行道预制砖时应轻轻平放,用木锤轻敲压平,铺砌人行道预制块时,应纵横通线,确保预制块砌筑顺直,铺设人行道完成后,应及时养护3 d后方可通行,铺砌应平整稳定,不得有翘动现象,人行道面层不得有积水现象,预制砖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4结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施工规范及规程,对各工序施工按规范严格控制,实行系统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峰等.浅议几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69.

[2]孙 波,常新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J].北方交通,2008,160(1):230-232.

课题名称:寒区道路工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课题编号:HQKF-12-06

论文作者:何岩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市政粉煤灰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论文_何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