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吉林大安 131300)
【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社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管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尿常规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中33例阳性,7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82.50%;研究组患者中39例阳性,1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96.00%,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结论:应用血液生化检验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检测阳性率,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尿常规;血液生化检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169-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该病具有发病隐匿、进程缓慢、病程较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一旦确诊,患者应终身治疗,承受较重生理和心理压力。研究表明[1],糖尿病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尿常规检测较为复杂、速度较慢,检测效果不甚满意。应用血液生化检验技术具有速度快、方法简单、检出率高等优点,得到广大患者认可[2]。为探讨尿液和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笔者随机选择我中心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管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尿常规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社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管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伴有严重血液疾病、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伴有严重精神疾患和不能有效配合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进行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42~78岁之间,中位年龄58岁;病程范围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06±1.12)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39~80岁之间,中位年龄57岁;病程范围在2~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95±1.0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病程均数、病情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液常规检测方法。常规采集患者清晨尿液,应用尿分析仪进行检测。
研究组患者采用血液生化检测方法。常规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2h糖耐量实验以及血清甘油三酯(TG)等指标。
标本采集:患者在检测前3d内正常饮食,在检测前一天20:00后禁食8~10h,同时停用胰岛素、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等药物。次日清晨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适量静脉血液,进行空腹血糖和血清甘油三酯测定;之后在300ml温水中溶解75g葡萄糖,在口服1h与2h两个时间点分别抽取2ml静脉血液行血糖测定。
(1)空腹血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在3.89~7.0mmol/L之间。空腹血糖异常是诊断糖尿病的最佳方式。
(2)糖耐量试验。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服糖1h后,血糖水平会显著升高,2h后血糖浓度可降至空腹血糖水平。若患者的血糖水平未降至空腹血糖水平,表明患者糖耐量下降。
(3)血清甘油三酯:采集标本后进行血清分离,并在4h内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为0.21~1.76mmol/L,若超出此范围则表明具有较高糖尿病发生几率。
1.3 检测阳性判定标准
比较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如果两者一致则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4 统计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结果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检测阳性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分别与临床诊断标准比较,对照组患者中33例阳性,7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82.50%;研究组患者中39例阳性,1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96.00%,见表。
卡方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以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和/或降糖治疗为主。若患者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易罹患神经系统、肾脏、心血管、眼睛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延缓疾病进程,改善患者预后。在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判定时,应选择适宜检测标本和医学检验方法检测相应的评价指标。
尿常规检测方法较为复杂、速度较慢,检测效果不甚满意。相反,血液生化检验仅需少量血液标本,利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即可快速得到结果,具有操作简单、检出速度快等优点,且随着生化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准确率和便捷程度在不断提高,逐步取代了尿液常规检测方法[4]。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液生化检验主要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甘油三酯等指标。空腹血糖主要可以平家患者的血糖水平,若糖耐量水平下降,则表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也可以增加患有糖尿病的几率。在疾病疗效判定时,应检测更能反映血糖长期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因此,血液生化检验从多方面诊断和评价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血液生化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不能作为糖尿病患者确诊的唯一依据,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避免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5]。
笔者随机选择我社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管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尿常规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中33例阳性,7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82.50%;研究组患者中39例阳性,1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96.00%,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与姜键[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应用血液生化检验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检测阳性率,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永丽.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比较[J].中外医疗,2016,35(30):22-23,26.
[2]林婉媚,彭成丰,曾彩云等.糖尿病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效果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3):139-141,148.
[3]胡洪兰.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3):81.
[4]见华.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05-106.
[5]王秀萍,王文花.分析生化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1):2001,2004.
[6]姜键.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39,141.
论文作者:刘雪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患者论文; 生化论文; 阳性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液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