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优质花园标准(一)_幼儿园论文

澳大利亚优质花园标准(一)_幼儿园论文

澳大利亚优质园标准(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大利亚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借鉴国外的经验,从本园幼教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优质园的十大标准。

一、关于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

幼儿身心的合谐发展依赖于他们同教师及同伴之间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幼儿友好的、个体化的相互作用就为幼儿提供了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体力、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质园的标准必须体现出师幼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指标如下:

1.教师经常积极地同幼儿相互作用,既有言语方面的交往,也有非言语方面的交往;教师在每日活动中,特别是在幼儿入园,离园之际,都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同幼儿点头微笑、抚摸拥抱、亲切交谈。

2.教师对幼儿的各种需要作出迅速而又准确的反应,尽可能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和次数;鼓励幼儿去分享经验、思想和情感;注意倾听幼儿的意见,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

3.教师用和蔼可亲的口吻和幼儿讲话;在和幼儿谈话时,教师要经常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幼儿的答案多于“是”或“不是”这样的词语;教师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同每个幼儿进行个别谈话上,而不是同全班幼儿进行集体谈话。

4.教师要认识到澳大利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承认、尊重每个幼儿独特的文化传统,平等对待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的幼儿;对不同性别的幼儿一视同仁,不搞性别歧视。

5.教师注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诸如收拾整理材料、玩具、擦桌椅、个人盥洗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发展幼儿的独立性。

6.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塑造、期望幼儿良好行为的出现上,而不是放在预防、抑制、减少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上;教师一贯采用积极肯定的方法,表扬鼓励幼儿,而不是运用消极否定的方法,批评惩罚幼儿。

7.幼儿处在轻松愉快、自由自在的环境氛围之中,没有压力,不惧怕教师,不必时时处处保持安静。

8.教师鼓励、帮助幼儿全身心投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获得满足感、成功感,允许幼儿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活动的项目及参与活动的程度与方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消极的情绪,如生气、失望、伤心、悲痛等,教师要像接受积极情感那样予以接纳。

9.教师通过幼儿树立榜样、循循善诱等方法来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例如,使幼儿学会商量、分享、轮流、合作、互助等。

10.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水平, 并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期望。

11.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教师要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关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幼儿园课程主要是指促进幼儿发展的一日活动,既可以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也可以是无计划、无组织的偶发事件。幼儿园课程要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索各种学习活动和材料,具体指标如下。

1.课程的设计要以本园、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反映出整体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最终目标,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2.课程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些目标的确立是以教师对每个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观察、了解为基础的,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适应他们的个体差异。

3.特殊幼儿的课程应该有别于正常幼儿。这种不同性依赖于特殊幼儿的种类(如低能儿、发展迟缓儿、情感危机儿等)和数量。特殊幼儿需要有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和特别的环境、设备和器械。教师能对特殊幼儿进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矫正方案,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4.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上,要注意室内外活动之间的平衡;静态活动与动态之间的平衡;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全班集体活动之间的平衡;大肌肉活动与小肌肉活动之间的平衡;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之间的平衡。在小班,开展的活动更多的应该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而到了大班,则应该逐渐增加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

5.教师认识到幼儿是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之中,幼教课程所要运用到的材料和设备应该反映出社会中不同的种族、信仰、文化、性别、年龄等因素,而没有任何歧视现象。

6.课程能够不断为幼儿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幼儿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发展自我。

7.课程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幼儿的自尊心、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幼儿体育运动技能、自我保护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8.教师要鼓励幼儿参加大组活动;尊重每个幼儿,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去游戏、活动,还是去放松、休息;教师允许幼儿在众多的活动中自由选择,为幼儿提供自选活动的材料和时间。

9.活动之间的过度和转换也是幼儿学习的良机,教师能够妥善加以安排;教师要提前通知幼儿,以便使幼儿能及时为转换作好准备;教师要自然、平稳地引导幼儿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既不能太匆忙,也不能让幼儿长时间地等待。

10.课程计划不仅要有稳定性,而且还要有灵活性, 随着幼儿需要和兴趣的变化、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11.幼儿时时处处都在学习,教师注意常规训练。

三、关于教师和家长的相互作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各种方式向家长介绍幼教方案,欢迎父母以任何方式参与园教,具体指标为:

1.教师向即将入园的幼儿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提供一些书面材料,如幼儿园教育计划及实施途径。

2.教师通过入学前的家访,召开家长会,鼓励父母带领孩子参观幼儿园等形式,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生活。

3.教师应经常和父母一起讨论保教问题,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在保教态度和方式上的差异,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4.幼儿园要鼓励、支持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园教,如来园观看幼儿的活动,和幼儿一起进餐,帮助幼儿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建立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往的系统,教师和父母相互定期报告有关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信息。

6.幼儿园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幼儿家长会议,并据需要,适时进行家访,帮助父母解决教育难题。

7.幼儿园以多种形式,通过报告栏、通知栏、记事本、联系册、电话等,及时向父母传递有关幼教方面的最新信息。

8.幼儿园还可以通过视听媒介,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掌握教育幼儿的知识、技能。

四、关于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要求

高质量的教师是优质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具体指标为:

1.教师年龄在18岁以上,受过早期教育、儿童发展方面的专业培训,有适合做幼儿教师工作的个性特征;对教师受教育程度的要求取决于他们的专业职责范围:教师助理需高中毕业,并受过保育训练;教师需大学本、专科或研究生毕业。

2.园长受过师资管理、财经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训练或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3.新教师能很快适应幼儿园保教工作;了解幼教目标、一日活动安排、本班幼儿特别需求;掌握安全、健康知识技能、急救措施。

4.幼儿园为教师提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的机会。如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某一方面培训与全方位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脱产学习与业余进修相结合等,使教师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5.幼儿园有准确、详细的教师业务档案。

6.幼儿园经常求教于幼教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忠告,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师质量。

五、关于班级规模和师幼比率

幼儿园合理安排班级规模,分配师幼比率是形成优质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指标有:

1.班级规模应有利于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

2.班级规模和师幼比率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同的,班级规模和师幼比率的一般标准是:0—1岁组,6名幼儿,师幼比为1:3;1—2岁组, 8名幼儿,师幼比为1:4;2—3岁组,10名幼儿,师幼比为1:5;3岁组 16名幼儿,师幼比为1:8;4—6岁组,20名幼儿,师幼比为1:10。

3.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

4.幼儿园组织幼儿外出活动如郊游、参观时,应注意降低师幼比率,以确保每个幼儿的安全。

(未完待续)

标签:;  ;  ;  

澳大利亚优质花园标准(一)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