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林元波

福州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350000

【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5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a1-微球蛋白(al-MG)含量与尿清蛋白/肌酐(UALB/Cr)。同时,比较单一检测阳性率与联合检查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a1-微球蛋白(al-MG)含量与尿清蛋白/肌酐(UALB/Cr)明显高于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诊断;生化检测指标;应用价值

糖尿病肾病,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包括:腰膝酸软、手脚发凉以及四肢麻木等,若是不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诊疗,可能会诱发尿毒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2]。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5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2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1-5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9.8±5.6)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为(4.5±1.2)年;所有患者均与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者,未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中,2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5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0.2±4.7)岁。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对静脉血进行采集,采集时间为清晨,采集状态为空腹。选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奥林巴斯5800)日本生研的试剂对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尿清蛋白/肌酐(UALB/Cr)进行检测,SIEMEMS的特定蛋白仪及配套试剂检测a1-微球蛋白含量,爱科来液相色谱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CysC、CRP以及UALB/Cr采用的是免疫透射比浊法原理进行检测,al-MG采用的是免疫散射比浊法原理进行检测,选取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原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免疫透射比浊法: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吸收。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光线被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比浊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免疫散射比浊法: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使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离子色谱法是以低交换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对离子性物质进行分离,用电导检测器连续检测流出物电导变化的一种色谱方法。

1.3 参考范围

HbA1C低于6.5%,CysC的正常值在0.51-1.09mg/L范围内,CRP正常值<8mg/L,al-MG的正常值在10-30mg/L范围内,UALB/Cr正常值在4.20-18.14mg/g范围内。联合检测过程中,任何一项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可判定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经x2检验,经率(%)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量资料经( ±S)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化指标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a1-微球蛋白(al-MG)含量与尿清蛋白/肌酐(UALB/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各指标单项检测阳性率对比,*代表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贫血、高血压以及蛋白尿等,发病初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一旦患者发生持续性蛋白尿状况,就会增大病情的控制难度,严重者还会出现死亡状况[3]。

YALB/Cr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指标之一。内生肌酐的清除率较低,而Cr呈现升高趋势,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严重损害;清蛋白的功能主要是对人体的胶体渗透压予以合理维持,而尿清蛋白能够对肾小球具备的滤过功能予以反映[4]。CysC,实质上就是非糖基化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在通过肾小球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影响[5]。a1-MG,实质上就是人体淋巴细胞与肝脏结合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够对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情况予以反映[6]。HbA1C能够对血糖控制水平予以反映,基本上不会受到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7]。

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a1-微球蛋白(al-MG)含量与尿清蛋白/肌酐(UALB/Cr)明显高于对照组50名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大,各个生化指标在不同时期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了解与掌握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情况,能够提升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冬莲,叶剑荣.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06):113-114.

[2]舒敏. 生化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7(24):3314-3315.

[3]赵倩,陆燕蓉,孟祥英,等.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03):346-347.

[4]王慧.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生化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02):88.

[5]魏燕,梁月兰,王霞.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2):4-5.

[6]杨栋梁. 浅论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03):120-121.

[7]李淑娟.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4):147-148.

论文作者:林元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生化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林元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