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宏观调控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_财务会计论文

论宏观调控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_财务会计论文

论宏观经济调控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会计论文,体制改革论文,组织论文,宏观经济调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从理论上明确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非但不排斥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宏观决策与调控,而且还明确了必须由其从市场经济体制出发为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创造一些基本条件,诸如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系统,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明确宏观调控目标,以及相应转变进行宏观调控的方式等。此外,围绕宏观经济调控问题,尚须由政府对调控的职能范围进行调控定位,对相关经济管理机构进行调整、重组或增设,以及把类似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之类的中介组织纳入为宏观经济调控服务的系统之中等。可以讲,对上述问题已从理论上逐一进行了研究与认定,而且对其中的一些方面在实行之中也已初见成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如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系统这一问题时,对于进行调控所依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于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通过改革改进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格局,并实现会计与统计在调控中的有机结合这一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很不够。本文拟从三点探讨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一、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信息化经济发展的时代,要行之有效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便必须通过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一方面通过这个系统自下而上逐级取得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各类经济信息,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决策与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又通过它自上而下逐级下达调控指令,达到迅速推动执行之目的。由此可见,中央实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略,所依靠的是来自基层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调控方针的确定,影响到调控结果的正确性,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前途,其关系可谓之重大,影响可谓之深远,故政府对于具有决策基础作用的经济信息决不可以作一般性的对待与处置。同时,之所以把这种经济信息称之为调控决策之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经济信息系植根于市场经济的细胞——千百万企业或公司这个巨大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决定着经济信息的质量,关系到各经济单元所建立、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依法优化信息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所以,在进行经济改革中,凡事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其着眼点或立足点便自然而然应放在企业方面。

美国学者R·G·穆尔狄克等人在论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时曾讲:过去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部门,相当于会计部门的一个延伸机构,而今计算机则是“公司严密管理资产的一种信息工具”。[①]同时,他们又强调指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又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为了实现内部的“会计控制”,它与企业里的业务系统在配合开展工作之时,二者之协同作用呈现出一种综合化状态[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这一构成部分所产生的财务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社会评价企业与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之重要依据。可以说,宏观经济调控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里的这个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初,在着手解决包括财务会计法制在内的经济法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包括财务会计这个分支信息系统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千百万企业所产生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可靠依据。当然,为防范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失真,尤其是坚决制止人为因素有意造成的信息失真问题,不仅要应用好电子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而且要采用法律的手段,严肃处理那些造成经济信息失真的人,从严制裁那些通过伪造经济信息达到谋取私利的经济犯罪分子。

二、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会计与统计结合问题

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计划统计部门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所依靠的权威部门,而其他经济职能部门则大体上是按照指令性计划的要求提供信息服务。这种受计划支配的、单一的宏观经济决策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大特色,在当时的环境下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当今要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突出体现市场第一、计划第二,由市场决定计划这一主要精神,无论是以往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所依靠的计划统计部门,还是其他经济职能部门,都面临着通过改革实现转变的问题。其中,在全国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在中央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的直接参谋部门的确定方面,所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通过全国性的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确立财务会计组织在参与各级政府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好全国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会计与统计的结合问题。

考察会计与统计的历史渊源关系,“人类的统计行为大体上是与会计行为同时产生的”[④],在进入古代社会之后,统计工作又成为“大会计”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统计工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又是合二为一进行的。[⑤]“会统之分野,统计成为一门独立之科学则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自此,统计确立了更加广阔而宏大的计量、登统与控制领域”。[⑥]它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管理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电子计算机在经济计量与控制中的应用,又把会统之间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相互渗透、融合与协同发挥管理作用的阶段。展望21世纪,当人类进入宏观会计发展时代之后,会计与统计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格局。由此可见,在人类历史上,在会计与统计演进之中显示出一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运行规律。并且,这一规律一直在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中起着支配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中国的会计与统计改革中,必须正视会计与统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结合点,尤其是应当注意它们在全国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结合之点,为二者在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中协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事实上,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自1968年之后,在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进行国民经济总收支的核算中,便大都实现了会计部门与统计部门工作的密切结合。尤其是在本世纪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实现了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结合,这又为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进一步实现会统的密切结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它使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所依赖的各类经济信息的量值,由缓慢辗转传递到实现快速传递,由单纯立足于统计信息基础之上的调控决策进展到依靠在会统结合基础上所产生的精确信息量值进行调控决策,从而显著提高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质量。据专家测试,在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所用的信息,约有百分之七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而仅约有百分之三十的信息来自其他方面。这种情况进一步表明,在电子计算机计量时代,优化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于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实现会统的结合也越来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问题

在今后的经济改革进程中,要在全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实现会统的密切结合,其进行改革的重点工作首先集中在各级政府的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方面。可以讲,当今我国政府的财务会计组织体制,还依旧保留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基本格局。众所周知,财政部中的会计司为全国会计的最高主管机关,而财务则分由这个部的工交财务司、农财司、商财司等掌理,省、地、市、县财政机关则相应设置有财务、会计管理机构,这种自上而下逐级统属的组织格局一贯数十年无多大变化。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这种组织格局已渐渐与新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其问题在于:

其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会计的客观地位已由原来事实上作为计划“管理工具”转变到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方面来。从主观方面讲,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它的地位、作用与影响也都有了一定认识。然而,问题在于财务会计的组织系统与组织机构方面的位差,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它在微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实际作用的发挥,乃至客观地位的显示。

其二,也正是由于组织地位方面的原因,不仅使公众、企业领导者,以及各级政府干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造成这一工作岗位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在工作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

其三,也正是由于当今的财务会计组织依旧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以及保障这种工作独立公正行使“受托责任”权力的法制尚不健全,故使其在工作中通常不是受制于法,而反倒受制于人,以至因此而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对于上述问题,会计学界与政府有关部门也曾经考虑过解决的办法,如国家体改委曾考虑过财政系统财务会计组织的改革问题;湖北省财政厅率先试行了“会计局”组织建制,并先后组建了十三个市、县“会计局”。再如不少会计学者撰文研究会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问题,并提出进行财务会计改革的若干设想。1991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受财政部委托,还专门成立了“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课题组,该组通过长达一年多的研究,以《我国会计局管理体制研究》为论题,撰写出十余万字的研究报告。在这项研究成果中,围绕建立“会计局”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作出了肯定“会计局”组织建制的六点结论。最近,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意见,凡此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与意见,无疑将对我国今后的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产生影响。笔者就如何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要求这一问题,并从会统结合重新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位,对我国未来政府财务会计组织体制问题,分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性研究。

1.在总结湖北省“会计局”组织建制的基本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会计局”的隶属关系问题,人事、工资、福利问题,以及职权、职责范围等问题,进一步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所作出的结论与建设性意见写成报告,呈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与财政部,以此作为请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会计局”组织建制试点的审批文件。

2.在扩大“会计局”试点的报告批准之后,先在县一级试行,然后再在地级市进行。俟这个阶段扩大试点结束,仍以总结报告的方式,呈送中央有关部门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阅,当报告中请示进一步在省一级进行“会计局”组织建制试点批准之后,应在国务院与财政部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省级试点工作,以为建立“国家会计总局”创造必备之条件。

3.从财政部内部的组织体制改革方面讲,如以往已经形成的一种意见,改现行的“会计司”为“会计局”,为形成全国性的“会计局”组织建制创造条件。

4.在条件具备与时机成熟之后,从强化宏观财务管理出发,建议把现时财政部内部分散的财务管理权集中起来,或者增设“财务局”统管之,或与“会计局”并归为一局——“财务会计局”。

5.在以上改革步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最终应以“关于建立组建国家会计总局议案”的方式,呈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最终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如能通过并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正式建立“国家会计总局”,这样在全国便形成了独立的“会计局”组织体制。自此,国家会计总局与国家统计总局平行设立,从而为组建全国性的会统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组织基础,也同时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创造了新的良好条件。

6.在“国家会计总局”设置之后,原来财政部内部的“会计局”或“财务会计局”便只是这个部的内部机构。此时,应当继续考虑的一个问题便是财务问题,如全国财务依然由财政部主管,则当继续由“财务局”掌理;而财政部之内的会计局则应复归到原来“会计司”的位置之上,仅掌管财政部内部的会计事务。

7.面向21世纪,进一步从国家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从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形成的新经济环境来研究问题,在21世纪可否重新考虑财务管理的组织格局改革问题,或是建立“国家财务总局”,管理全国之宏观财务问题,或从财务与会计所存在的关联关系出发,在原来“国家会计总局”的基础上,通过将宏观财务控制工作的纳入而设置“国家财务会计总局”。

8.如上述改革之步骤得以实现,在管理组织建制方面,无论是两总局,还是三总局的组织建制格局,都应当考虑各自的电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以实现本系统信息的联网控制。在这一关键步骤进行之后,依然遵照上述法定审批议决机构的程序,考虑在两总局或三总局之上,组建“中国管理信息系统控制中心”,最终不仅通过这个中心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而且通过这个中心,荟萃一批优秀的经济管理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专门人才,作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调控的高级参谋。

以上所涉及到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涉及到重大政策方面的问题。这里姑且不谈其中的一些设想或建议会是不切实际之举,甚至很有可能是一种空想的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议论,然而,这个问题却触及到一个深刻的思想问题,故本文不得不在最后交待几句。考察历史,历来涉及到国家的经济组织体制改革问题都会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它的改革之路坎坷而曲折,它行进的每一步都会遭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其中,尤其是在涉及到财权、管理权重新划分问题之时,所遇到的困难将会更大,其阻力自然也便会更强。

注释:

[①][②][③]R·G·穆尔狄克等著:《管理信息系统入门》。

[④][⑥]郭道扬:《走向宏观经济世界的现代会计》。

[⑤]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上册。

标签:;  ;  ;  ;  ;  ;  ;  ;  ;  

论宏观调控与财务会计组织体制改革_财务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