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_农业论文

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_农业论文

重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的负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效应论文,科技进步论文,重视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绿色的农业,需要有先进的科技来武装。在科技进步已成为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的今天,人人重视农业科研,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使农业的综合效益日增。但对开发推广应用后的副作用和后果,却很少思考和探索。因此,高度注重农业科技进步所带来负效应的研究,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新课题。应精心组织人力,予以不断攻克并将其视为整个科技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

生产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包括科学进步和技术进步两层含义,科学进步是技术进步的先导,而技术进步作为科学进步的方法和手段,是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提。科学技术进步过程,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科学技术并将其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理论和发明新技术,推广应用新成果,把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资源变为物质财富的增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进过程。农业科技的发展,有效地击败饥饿的威胁,使世界走向丰衣足食的未来,对农业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据中国农科院测算,本世纪初,农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份额仅占20%左右,1972~1980年间,由于科技进步因素我国农业增长了27%,1978~1983年这一份额上升到35%,1985年又降至27.6%。近10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5%左右。农业总产值雄居全国各省市榜首的山东,科技进步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40%,比全国平均比例高出5%~10%。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提出,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增长量中60%~80%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的。1927~1972年间,美国农业生产产值中的81%和劳动生产率的71%要归功于农业科技进步。我国的杂交水稻良种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由232公斤提高到328公斤,小麦优良品种推广使小麦亩产增长了100公斤,在部分麦产区创造了高产千斤的记录。许多研究试验表明,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品种,每次更换良种一般可增产10%~30%;科学施用化肥可增产16%;改进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可增产4%~8%;施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挽回产量损失10%~20%。

根据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的一项报告指出,高新技术将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因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中潜在危险的普遍关注,高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将被延迟。国内外很多反面教训说明,由于农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与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绿色革命”导致的遗患。农业的“绿色革命”,尽管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仍对现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如绿色革命的改良品种曾引起了一场种子革命,在绿色革命进行了40年之后,新的作物品种已覆盖了世界上一半种植小麦和水稻的土地。美国大平原今天有1/3的面积只种一种型号的小麦。据统计我国历史上种植小麦面积超亿亩以上就有6028、碧玛一号、小偃6号、7859等6个品种。今日绿色革命所有的麦子品种,全部来自一个单一的父母作物,一旦出现遗传缺陷或病虫害侵袭,将大面积受损。10个品种的稻种不久覆盖世界3/4的地区,而在这些地方,历史上曾种植过3万多个品种。

199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一份观察清单中,在已知约400个农畜品种中,至少有1000个很快就要灭绝。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1万多年农业的宝贵遗产,是将近800代农民把种子传下来的结果。当今世界上可供食用的植物仍有5万种,人类大约种植了3000种以上,而我们现在种植的仅有150个品种,自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已经丧失了75%,作物品种趋于单一的选择,使食品供应有遭破坏的可能。在美国,100年前农场种植的约6000多个苹果品种已消失了。因而,农业革命无意识地毁坏自然界,农民们为了夺取农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瞄准仅几个品种,很多动植物品种被废弃淘汰,面临大规模的灭种之灾,这仅是农业绿色革命中扮演“主角”的种子改良上所带来的恶果。

二、“白色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白色公害”。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应用称为地膜栽培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夏威夷。日本是推广覆盖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从60年代开始引进试验,1979年大面积推广,由1992年起我国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平均每年递增700万亩,现在基本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覆盖作物由瓜果、蔬菜、花生逐步扩展到棉花、玉米、小麦、烟草、水稻和树木苗木育苗等。

地膜具有保温保水,促进农作物早熟,提高产量的多种功能,其增产效应十分明显,农作物一般可增产30~50%,有的甚至一倍以上,经济效益可观。在我国应用之广、推广速度之快,实属我国乃至世界农业推广史上之罕见,故科学家称之为农业上的一场“白色革命”,农民誉为“银色浪潮”。在大力推广之时,始料未及的旧地膜残留在地里达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污染环境,影响作物,危害土壤,降低产量,堵塞灌渠和牲畜误食致病死亡屡有发生的遗害问题日趋严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已超过亿吨,有1/3成了废弃物,每年正以3000~4000万吨的废弃物占据地球。仅1994年一年,我国的塑料废弃物就达200万吨。据测试,使用地膜3年以上的土地,平均每亩残留碎膜4万多块,残留量约2.5公斤;碎膜残留量达到每亩3公斤以上,蔬菜产量将比无膜地减产2%~10%;据专家最近测算表明,每亩土地残留塑盒、碗、膜3.9公斤,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大豆减产5.5%~9%,蔬菜减产14.5%~59.2%……。地膜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的现实,人们强烈呼吁,要尽快动员人力捡拾回收,积极研制开发生物降解新产品,以有效地控制白色污染。

三、农药的污染。农药滴滴涕在半个世纪以前试制出来到今天,大大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但由于本身含毒性和施用量与方法失当,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化检出农药在粮、蔬菜内残留危及人们食物安全和人畜健康,以及在北极也测出有六六六残留物时,有的专家当即惊呼:“化学农药命当休矣!”,而众多的学者则为化学农药鸣不平,反对低估化学农药过去、现在和将来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对化学农药与新兴的无公害农药的利弊要全面分析,不能偏废,应交替科学施用等观点。至今仍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未有定论,但目前为此应进一步做什么,以弥补二者不足呢?

四、化肥的污染与土壤日趋贫瘠化。生产实践证明,不科学地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板结,有时发生“肥害”,加之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水,已由土壤殃及海洋,使水中的氮、磷等营养过剩即富营养化,将海水染成一片赤绿,称之曰“赤潮”,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和影响海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理想食物。目前,据农业部全国土肥总站的一份材料介绍,我国各地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氮、磷、钾化肥逐渐增加,有机肥投量的大量减少,以及作物品种的不断变换,又造成农田大面积缺乏微量元素,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我国耕地土壤中缺锌、硼、钼、锰的面积分别为7.29亿亩、4.13亿亩、6.7亿亩和3.03亿亩,并导致了南方水稻和北方玉米的一些病害重度发生和蔓延的隐患,决不能等闲视之。

五、乱耕乱垦泛滥成灾。原始的刀耕火种,地多人少,占用新垦耕地的滥用行为从未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危害。今天地球人满为患,使土地超负荷承载,致使耕地面积锐减,环境日趋恶化,大部分地方对耕地经营粗放,具有掠夺性,只求产出,不予投入,甚至毁林种田,在相当陡坡种植玉米、芝麻等作物,水冲沟到处可见……。主要是人类行为所致,目前全国的沙化面积达153.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盐渍化面积达1亿多亩;水土流失面积由解放前的116平方公里增至现在的13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1/5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使土地资源和农业环境破坏严重,使农业抗灾力越来越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因而再不能熟视无睹了。

六、乡镇企业成为农业、农村及县镇的最大污染源。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工业的伟大创举。现已占据了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近15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呈大跃进态势,全国乡镇企业的产值从1978年的491亿元到1993年的2.9万亿元,增长了60%,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成了“半壁河山”,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以上。在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净增部分中的贡献率达61.7%,转移了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等,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生长点和强国富民的生力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近年来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遍地开花”的乱建之风,已对农业环境构成泛滥成灾的地步。据调查,全国乡镇企业每年排放工业废水约18.3亿吨,废气约1.22万亿立方米,工业废渣约1.15亿吨。且目前40%乡镇企业已成为农业、农村及县镇的最大污染源,并正由点到面向城市和全国蔓延。世上净土少,太空垃圾多的警钟一次次的警告我们,所以采用科技进步把它改造成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工厂”是人们的期盼。

七、当代科技进步的特点,尤其探索属生命科学的农业,它们的效益是逐步获得的。这同过去那种给人类带来飞跃的新技术(如电力系统的出现)所产生的强烈影响不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更需因地制宜,经较长时间的试验示范,其结果,导致高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一个保守、缓慢的趋势。

总之,发展绿色的农业,需要先进的科技来武装,运用现代高科技——“绿色科技”在农业上大力创办“植物工厂”、“绿色工厂”、“绿色企业”,大量研制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高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和政策的决策层,在加速发展科技进步的同时,要对科技进步对农业带来的后果组织人力,投入资金,作为整个科技进步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向人们不断提供经得起世代考验,不给环境造成超越自然状态的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对社会环境无公害的高新技术。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既要坚持一个总方针(为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和科教兴农发展服务农业的总方针),达到两个标准,基础性成果在理论上与国际水平接轨,达到国际高精尖水平;应用研究成果在实践上为农民所用,即农民水平。又要在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重视探索农业科技进步的后果和应变对策,这既是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

标签:;  ;  ;  ;  ;  ;  

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