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制改革应坚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_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体制改革应坚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_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金融体制改革要坚持国有商业银行主体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坚持论文,体制改革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主体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论坛

编者按:如何实现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已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本刊特约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研究员邵秋明同志就此问题较系统地发表意见。邵秋明同志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对工商银行的改革颇有研究。本刊将陆续刊登他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金融论坛

加快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因此,如何顺利推进这项改革,更好地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我曾就此问题参加几次研讨会,深感有些问题亟需求得共识,现仅将个人的主要看法陈述如下。

一、必须坚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并指出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指示,完全符合我国金融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加快改革,巩固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而决不能动摇和削弱这种地位。这是因为:

(一)坚持国有商业银行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的,它可以在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业银行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坚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是因为金融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在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起着骨干和支柱作用。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关系到实行三步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计。

(三)坚持国有商业银行主体地位,是因为金融产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神经中枢,它是国家推进宏观经济调控和结构调整政策所不可缺少的主要基础和重要手段,对于控制信用膨胀,优化经济结构、保持社会稳定、维护金融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四)坚持国有商业银行主体地位,可以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发挥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度资金,实行地区倾斜信贷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坚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它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长期以来,通过业务广泛联系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已经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兴衰与共、共同发展的亲密无间关系。在今后国有企业在克服前进中困难、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其他金融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

(六)坚持国有商业银行主体地位,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是融资的主渠道,是金融市场的主体,要加快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客观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资金商品化,打破资金条条分割和垄断,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开拓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总之,全国统一市场体制的发展需要金融市场发展相配套,而金融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也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起带头作用。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上,有些观点和议论需要研究澄清。

(一)不应不加分析地批评国有商业银行坚持垄断地位,从而建议采取对非国有商业银行放开搞活,对国有商业银行管紧管严的方针,通过加快体制外生成等政策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改革和发展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第一,所谓垄断地位,即凭借自身的特殊地位,控制信贷资金来源的对象和营运资金的投向,规定垄断资金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虽有法人实体之名,却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之实,更谈不上要坚持垄断;第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所谓垄断地位,不少人是以资金、机构和人员在整个金融机构中所占比重较大而言的。但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经营规模问题,它是传统体制的产物和历史赋予的任务。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难点,而决不是它所要坚持和追求的。第三,大力发展一般商业银行和多种金融机构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有助于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加快改革步伐,必须加以肯定。但在改革中采取多种不平等的政策措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

(二)不应该把是否受国家宏观调控视作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败的关键。有些人从一般西方商业银行理论出发,认为既然在传统体制下专业银行处于会计出纳地位,那么,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就不应再接受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否则,就是空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我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市场性,二是受控性。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优化配置资金和接受国家对金融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国有商业银行的本质要求,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应该看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为了防止市场经济的不足和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国有商业银行只有自觉地接受国家对金融宏观的管理,才能更好地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健康运行和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家对金融特别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更需要加强和管理。当然,在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和政府无所不包的金融管理所起的作用不同。它不应是直接的行政指令为主的调控,而主要通过市场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间接的调控。因此,那种认为,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后,就应削弱或摆脱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管理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三)不应该把坚持国有商业银行主体同发展一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视为彼弱我强的对立地位。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明确提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方针,我认为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认为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第一,国有商业银行同其他多种机构是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关系,应该按照各自的基本分工,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相互融通资金,并促进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发挥金融产业的群体优势。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不是简单地主要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在全社会金融资产中占优势地位,而是更要在控制信用膨胀,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在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等方面。第三,开展竞争,是促进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增强竞争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迅速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种类,扩大服务领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和发展。总之,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决不是你强我弱的对立关系,而是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关系,是在竞争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银行与资本主义银行的根本区别。

二、认清形势,增强改革的紧迫感

15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但从总体说,国有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由于种种原因,举步维艰,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已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进程。现距本世纪末,只有5年多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建立,国民经济要争取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因此,随着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多种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各方面对国有专业银行要加快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呼声很高,要求在改革方面能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这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必须把坚持抑通货膨胀,平抑市场物价,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这是因为通货膨胀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造成通货膨胀率过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金融调控失当也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1.8%,而金融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却增长34.4%,约为经济增长率的三倍。国有商业银行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紧紧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这一首要任务,加快改革,尽快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和系统调控机制,克服传统体制下资金供给大锅饭、超负荷经营的弊端,为抑制通货膨胀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国民经济在前两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1994年又比上年增长11.8%,要继续保持这一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就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的投入。在目前情况下,除了依靠财政资金和企业自筹之外,更要求金融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聚集、融通和分配社会资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要发挥好这一主渠道作用,就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扬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业务,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努力创新多种信用方法,多种信用工具,按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多渠道广泛筹集社会资金,不断增强信贷资金实力,以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时期的经济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特别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正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求,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自身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从加强服务,改善服务入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支、帮、促”等方法,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总之,深化国有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开放,目前除现有的四大专业银行以外,正成立了四家商业银行,1万多家城乡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国有专业银行贷款量在全社会贷款总量中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92%,下降为1993年的76%。当然,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是国有专业银行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今后还要进一步发展地区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和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且原有的商业银行也积极向全国各地发展增设营业机构,凭借业务综合经营、内部机制灵活等优势,展开市场竞争。同时,随着扩大对外开放,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设的业务机构已有100多家,在我国设立代表处的外资金融机构已有300多个。并在此基础上还将有进一步发展,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服务功能、业务经验、电子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国有专业银行正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金融业务竞争的挑战,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五)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已明确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从主要依靠信贷规模管理,转变为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这就是说,今后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宏观管理,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去年下半年,朱镕基副总理在全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上又强调指出,人民银行要在这一转变方面必须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面对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至少有四:一是能够增强自主经营的权力,但也增加自担风险的义务和责任;二是人民银行将加强对再贷款的掌握,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自求资金平衡的压力;三是必须增加有价证券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以适应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要求;四是要更加灵活调度全国范围内的信贷资金,适应人民银行只对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实行整体调控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狠下功夫,才能适应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转变的新形势。

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才能增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紧迫感。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优势,更要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改革的信心,明确加快改革的主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保证改革和业务的加快发展。我个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的优势,至少有以下五点:

(一)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约占全国金融总资产的82%,存款业务约占70%,贷款业务约占76%,固定资产贷款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中的比重已近20%,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来源90%以上依靠国有商业银行的供给,从而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力量。

(二)营业网点遍及全国各地,机构总数达12万个以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提供多种方便条件,从而在企业和居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信誉。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各家银行普遍重视电子化建设,加快计算机全国联网步伐,实行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取、通汇通兑,缩短企业结算资金在途时间,更赢得客户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也为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誉基础和物质基础。

(三)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量大、网点众多、联系面广,使得银行可以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掌握到大量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如信贷资金需求和供给平衡和发展趋势的信息,资金流向与投向的信息,产业结构与企业结构调整状况的信息,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状况的信息,企业产供销市场变化、资金营运和经济效益的信息,等等。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分析提高,可以为国家提供宏观经济决策需要的信息和建议,可以为广大企业提供投资、财务和信息咨询服务。总之,国有商业银行这一优势,是一般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所难以替代的。

(四)经过10多年的国有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实践,基本上掌握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各行实际出发,在明确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实行分级经营、逐级核算、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财务成本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人事管理工资改革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经验,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拥有160万以上的职工队伍,这些干部职工在不同岗位上,绝大部分都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爱行如家,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关心改革中存在的困难,支持改革措施的落实。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改革实践,已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勇于探索、敢于改革的骨干力量。广大群众从以往改革的成效中看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从而热烈拥护要增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力度,这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改革的基本力量和强大推动者。

在看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一)超负荷经营严重。由于国有专业银行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布局和要求建立起来的,资金供给制“大锅饭”压力一直很重,长期处于超负荷经营状况。银行企业化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善,贷款额与存款额的比率,1993年虽比1988年下降36个点,但高达138%。为了弥补资金不足,国有专业银行向人民银行借款额,在1989——1993年的五年间增长2.2倍,约占国有专业银行贷款量的38%左右。过高的超负荷经营,一方面影响银行业务的稳健经营,企业吃银行“大锅饭”愈演愈烈,使银行背上了本不应背的资金压力包袱,另一方面也难以按照自求资金平衡要求,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体制的弊端,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国有专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有一部分已被企业长期借用,作为生产经营的铺底资金使用,无法收回;近年来,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不少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债务负担过重,经济效益低下,部分企业长期亏损,有的甚至停产半停产,欠贷欠息状况严重;目前专业银行还承担一部分政策性贷款的任务,某些贷款虽不符合信贷原则,但不贷不行,贷了又很难收回,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下降,呆滞、呆帐、逾期贷款呈逐年上升趋势,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应收利息增加,使专业银行经营效益呈现下降趋势,有的甚至出现全行亏损,有的动用高成本负债上交所得税,形成虚盈实亏。这一方面加快了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另方面也危及国有专业银行在国内外的形象,减弱市场竞争能力。

(三)金融资产结构单一。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和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国有专业银行仍继续保持着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信用形式基本上以信用放款为主,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对金融资产多样化的需要。一是我国专业银行有价证券在资产结构中占比过低,不适应今后人民银行通过公开业务操作,调整资金的需求;二是由于结构单一,很难满足多种经济成份对金融多样化服务的要求;三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增加外资银行机构的形势下,资产结构和信用方式单一,将会削弱市场竞争力,很难在金融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四是我国专业银行经营效益基本上百分之百地来自利息收入,而美国商业银行仅占65%,其余35%均来自于多样化经营收入。存贷利差缩小已是国际一般趋势,我国专业银行要延续传统业务,经营效益是很难提高的。

(四)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有专业银行产权权责不明,作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金融体制改革决定,虽已明确国有专业银行应尽快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并提出相应任务和要求,但由于种种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很多问题难以落实,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自身转换机制力度不够,特别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机制、资产风险防范机制和资金调控机制尚未能建立健全和在较大范围内推开。内部人事、劳动工资和财务成本管理还不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加之政府部门转换职能滞后,对银行具体经营活动仍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严重制约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

历史积累下来的矛盾,乃是羁绊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转变进程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必须发扬优势,克服弊端,明确方向,稳步前进,适度加快,但也不能操之过急,以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标签:;  ;  ;  ;  ;  ;  ;  ;  ;  ;  

金融体制改革应坚持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_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