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将其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临床资料、护理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9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冠心病;实施;效果
临床中冠心病较为常见,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致使该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本文主要就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其预后,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4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57)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14)岁;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律加快、胸骨后与心前区出现放射性的疼痛等;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有精神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排除脑出血、免疫性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患者,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
1.3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相应的强心、吸氧、利尿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优质的基础护理:建立健全病房管理机制,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整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加强对冠心病患者早、晚的护理;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翻身、进食;对于无法自理的患者,应做好患者的口腔、皮肤护理。
(2)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分析诱发患者疼痛的原因,并制定一份缓解患者疼痛的方案;在对患者病情监测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检查过程中的动作需轻、柔及准。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进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需保持微笑,进而缓解或消除患者不安、恐惧的心理,达到护理的目的。
1.4 评定标准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随访,并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定,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其中,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舒适感越好;同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实行打分制: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4分之间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6份,回收76份,回收率100%,回收有效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舒适度情况采用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且当P<0.05时,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舒适度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环境及社会文化等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表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
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95%,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组例数×100%,表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最为多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窒息感、心悸以及胸骨后疼痛等,严重时极易导致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剧,致使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及生存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因此,在对冠心病治疗的同时采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提升其预后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运而生。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全力打造舒适、安全、安静及安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其除了对患者疾病进行护理以外,还注重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护理[3]。本次研究表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其护理后患者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环境及社会文化等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95%,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这种连续、全程、高效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此外,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聂英,雷素琴.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3,9(8):59-60.
[2]姜慧.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537.
[3]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2-33.
论文作者:那秉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