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导入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探析论文_陈风波

数学课堂导入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探析论文_陈风波

山东省莱州市柴棚中学 261435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如何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就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用一个好的开场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从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 有效教学 主动探究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去,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检验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如何用一个好的开场白来为本节课作一个好的铺垫,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从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气氛中,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艺术。

结合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这个具体情况,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从形象、生动入手,导言要引人入胜、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好奇中接受知识的效率最高。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入手

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复习导入法,也就是利用原有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自然延续和升华。用这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自然流畅,既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比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章节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1:小红在文具店用2.5元买了4本数学练习本,小杰用4元买了7本。你知道谁买的本子便宜些吗?

情境2:一架单级火箭前4秒钟飞行了21.6千米,后5秒继续飞行29千米。它在哪段时间里飞得快?

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知识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二、利用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可通过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性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而引入新课内容。这种方法具体直观,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比如学习利息问题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先发给每小组一张银行利息清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读懂其中的信息,并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然后,每小组把这张银行利息清单所反馈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成数学问题,再来探究其解题规律。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又能为新课的讲授做好有力的铺垫。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和机会。例如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形体特征,提供丰富的教具、学具等学习材料。折扣问题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折扣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开放性的模拟实践活动课——“我是小小采购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选择——计算——策划——设计”,确定最佳购买方案,解决了问题,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人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完成,体现“做”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学习书上“死”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活”问题”;教师不再是在教“数学知识”,而在就购物问题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对话”。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共同发展。

三、从趣味性的问题、典故入手

学习“百分比的意义”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首先通过一组有关沙尘暴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思考、回答:你对沙尘暴的知识知多少?然后由教师提出治理沙尘暴的重要方法是——植树造林;接着出示有关种树成活率的统计表,请学生根据所列表格中的信息挑选最容易成活的树种,由此引入百分比的概念,同时渗透环保的重要性。

学习“比例”第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拳头滚动一周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建筑设计师能根据一定比例把房间布局剖面图展示在你面前……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所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巧妙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在课间休息中,小丽、小明、小杰分别吃大小相同的月饼,到上课预备铃响时,他们分别吃了1/3个、2/5个、4/5个。根据这个信息,请你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用数学式子表示。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接受数学思想的熏陶,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情况分析问题,克服认知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五、创设人文化的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数学新教材注重人文性,如阅读材料介绍“中国古代的分数运算”,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所取得的成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设计问题情境。再如在探究活动“用百分比看水的世界”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并感受出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很少很少,从而学会珍惜水资源。在探究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制成简报,在村庄张贴,宣传节约用水。在教学生看阅读材料“用数学书写自己的人生格言”的时候,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神奇,名人能用数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你是否也可以考虑用数学来写出你的追求?课后布置学生每人编写一句,集中展示评选。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以上仅仅是对课堂问题情境的有效设计这一环节的初步研究和探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课堂设计的不同,不仅仅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也源于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差别,同时,教师学习生活的经历和人生阅历也常常影响到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所选的几个案例也只代表了教学瀚海中的一湾海浪。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绝不仅仅这几种,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自身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莉霞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陈智慧 《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D].东北师范大学。

论文作者:陈风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导入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探析论文_陈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