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加强的有效途径论文_李申申

小学德育教育加强的有效途径论文_李申申

李申申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320102

【摘要】小学生是国家兴旺和发达的基础角色,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教育则是学生成长的推动力和正确的方向。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尤其重要,其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重大,教师必须将德育正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总结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道德品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5-186-01

一、引言

多年来,德育教育一直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这是由于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正确理解社会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同时德育教育也能够正确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将社会思想融入到小学生的个体思想中,让小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部门将德育教育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三种德育教育之间相互关联,其中道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小学生所处学习阶段是初级阶段。因此,对其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要重点抓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再加上小学生处在基础阶段,是培养一切文化和素养的根本阶段,这个阶段对道德行为的培养相对容易,并且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小学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德智体美劳”中德育排在了首位,它到其它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当前,金钱至上、嫌贫爱富等社会现象比比皆是,网络上更是出现“读书无用”、“炫富”、“拼爹”等负面事件,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负面现象所感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社会飞速发展,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将来必将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和社会建设的主体,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教育者,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而教师则是学生第二重要的老师,教师的一举一动、教学的方式都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素质进行深化,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要注重自身修养,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要说到做到,还要注意沟通时语言的运用,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生所处阶段是刚迈出家门迈入校门的初级阶段,主要接受的就是教师的教育。在这个阶段中,师生之间的相处时间要多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处时间,因此,相对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的日常行为和语言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小学生的性格和思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要能够和小学生达成朋友关系,时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够放心内心的恐惧和芥蒂,认真向教师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没有学科限制,德育教育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小学教学中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德育正确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德育和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知识点时其中也包含一定的道德行为,不同的学科所包含的道德行为不同,这样能够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知识。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小学数学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可以将唯物主义观点加入教学中,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时严谨的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小学历史教学时,将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融入其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怀。另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有保证好的身体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

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大,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质的根本。这是由于小学生在步入小学之前,多数时间都是与家长一同度过,而在家中的学生心理和身体都相对自由。即便是步入小学后,学生的多数时间除了在学校度过就是家庭中。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家庭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学生的日常起居,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此家长的日常言行直接对小学生造成影响。家长必须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学习德语知识,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结语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而小学又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领会时期,小学德育的成败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与否,同时也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联,要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人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教育的阶段,而德育教育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因此,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志霞.浅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 学周刊, 2015(27):89-89.

[2]高宝屏.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5(22):130-131.

[3]王丽.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0).

论文作者:李申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小学德育教育加强的有效途径论文_李申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