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的途径与技术_土壤结构论文

花生高产的途径与技术_土壤结构论文

花生高产途径与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产论文,花生论文,途径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不配套、缺乏优质专用、适销对路的良种

      适合加工出口的专用品种少,没有形成油用、食用和出口加工品种的专用化;花生品种退化混杂严重,花生的内在品质不高;良种产业化经营严重滞后。

      2.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花生生产以农户个体生产为主,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多,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除地膜覆盖播种外,清棵、培土、施肥、收获、晾晒等环节主要靠人工进行,生产效率低。

      3.对自然环境的调控能力差、产量不稳

      春花生多数种在没有水浇条件的丘陵旱薄地上,基本上依赖自然降雨,对水分的调控能力差;有水浇条件的平原花生产区,旱年水源紧张、涝年排水不畅;老花生产区重茬较多,花生病虫草害严重,缺乏解决连作危害的关键措施。

      4.整地质量差、种植密度偏低

      耕翻深度浅,一般12~15cm;田间排水沟不畅通;花生垄距过宽、墩距过大,种植密度不足(一般在6000~7000墩左右)。

      5.播种盖膜质量有待提高

      播种时间偏早,一般在5月1日前;除草剂过量使用、农药残留超标;盖地膜时,过分拉伸地膜,降低了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

      6.施肥不合理

      丘陵低产花生区施肥不足,平原高产花生区只重视氮、磷肥的使用,忽视有机肥、钾肥、钙肥、硫肥和钼、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7.田间管理不科学

      防治花生叶斑病时间晚、用药不对路;化控剂量过大或过小,化控时期不合理;花生蛴螬防治不及时;收获偏早、荚果不饱。

      二、花生的高产潜力

      花生抗旱耐瘠、适应性强,在条件较差的丘陵旱薄田里,仍能生长良好。花生根系吸收能力较强,又有根瘤菌共生固氮,可以补充氮肥的不足,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山东农业大学依据花生可能的最大光能利用率5.4%,推算每亩花生最高荚果产量为1151.7kg。春花生、夏花生均培创出大面积500kg/亩的高产田(山东农业大学),最高产量达746.3kg/亩(山东蓬莱),花生最高单株产量达0.89kg、结果661个。

      上述数据表明,花生属高产作物,但只有种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发挥其高产潜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花生是低产作物,多数种在丘陵旱薄地上,限制了花生产量的提高。

      三、花生的高产途径

      选择高肥地,采用中晚熟大果品种,适当密植,通过合理的肥水运筹,促进壮苗早发快长,促进开花结果多而集中,中期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后期防止脱肥早衰,促进果饱。不同的生产条件、产量水平、种植方式,其主要矛盾和高产途径有所不同。

      高产田:适宜肥水,适宜密度,调控生长稳健,防止早衰,促进荚果充实。“前稳、中控、后保”。

      旱薄地:改善土、肥、水条件,密植,依靠群体争果多。“前促、后保”。

      夏花生:中熟大花生品种,力争早播,适当密植,高肥水猛促快长,力促群体发育,以群体拿足有效花数。长足后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输送。后期保护叶片不早衰,维持较高光合能力,促进荚果充实。“前促、中控、后保”。

      1.尽可能延长产量形成期

      春花生产量形成期长达80~90天,夏花生也有60天之多,这是花生能高产、稳产的原因所在。疏枝中熟大花生能在我国北方表现高产稳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产量形成期较长,地膜覆盖栽培增产的根本原因也与提早结荚、延长产量形成期有关。

      延长产量形成期可以从“提前”和(或)“延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尽可能促早开花,早结果,以提早进入产量形成期;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协调的基础上,后期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脱落,以使产量形成期推后。

      2.提高产量形成期的物质生产能力

      产量形成期内生产的干物质一般70%~80%分配于荚果,因此,荚果产量达到400kg/亩,在产量形成期应至少有550kg/亩的物质生产量,平均日增干重8.5kg/亩。在物质积累最高峰日增量应达到16~18kg亩。

      要保持这样的物质生产规模,必须保持足够的密度、叶面积和光合能力,要求在进入结荚期时叶面积系数能达到3,田间封垄。最大叶面积系数不超过4.5,到收获期,叶面积系数不低于2.5,整个产量形成期,平均叶面积应在3.5左右。同时,还应保持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平均净同化率不低于3.5~4g/亩的水平。另外,要防止化控过度和加强叶斑病的防治。

      3.保持较高的物质分配系数

      整个产量形成期,分配系数保持在0.7~0.8的范围,使荚果平均日增量不低于6.5kg/亩的水平。结荚期分配系数应力争超过0.6,饱果期保持在0.9的水平。夏直播花生的分配系数明显高于春花生。

      提高分配系数的有效途径是:尽快扩大产品库(成长中荚果数目)的数量和容量,提高产品器官对总干物质的需求和接纳能力,解决花多不实、果多不饱的矛盾。力争进入结荚期后,幼果数迅速增加,进入结荚期的头20天内,平均每株每天增加幼果0.7个以上,每株幼果总量达14个以上。

      四、花生的高产条件

      1.适宜的土壤条件

      花生在地下结果,而且根上有根瘤菌共生,对土壤有其特殊要求。

      土质疏松通气。土质疏松有利于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根瘤菌的固氮活动,且便于收获。尤其是10cm以下的结果层,对通气性要求更高。

      土层深厚。这是花生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每亩400~500kg产量的花生田,土层厚度至少应为80~100cm。

      地力肥沃。花生的产量水平基本上取决于土壤肥力水平。因此,只有肥沃的地力条件,才可能获得花生高产。一般500kg/亩以上花生地块要求土壤有机质为0.7%~1.1%,全氮0.05%~0.09%,速效磷22~66微克/g,速效钾55~85微克/g,代换性钙0.14%~0.25%。

      适宜的pH值。花生不耐盐碱,适宜pH值为5.5~7,全盐含量在0.3%时即不能出苗,pH值超过7.6时,会出现各种营养失调现象;花生较耐酸,在pH值4.5的土壤上仍能生长。酸性易造成缺钙空壳,碱性易造成磷、铁有效性差,出现缺磷、缺铁症状。

      合理轮作。花生连作病虫害严重,植株矮、落叶多、明显早衰,果少、果小,花生合理轮作增产显著。

      2.选用高产广适品种

      高产品种具备株型紧凑,叶片较小、叶厚,叶片上冲性好,冠层光分布合理,耐密植的特性。株高不宜过高,一般在40~45cm为宜。生育期较长,休眠期长,收获期不发芽、不烂果。抗叶斑病,后期保叶性能好,落叶慢、不早衰,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

      (1)鲁花9号

      春播生育期130天,夏播110天。株高45cm,分枝8~10条,株型紧凑,结果整齐集中,百果重210g,百仁重90g以上,出米率73%。蛋白质27.83%,粗脂肪55.19%。该品种抗旱耐肥性强,适应性广。

      (2)鲁花12号

      春播生育期125天,夏播110天,较白沙1016早熟5~7天,株型直立,株高45cm,分枝数7~8条,结果整齐集中;易收获,百果重165g,百仁重70g,抗旱耐涝、耐瘠,适应性广。

      (3)鲁花13号

      春播生育期125天,比白沙1016早熟一周左右,株形直立,株高40cm,分枝数6条,结果集中,易收获,百果重160g,出米率76%,含油量53%,抗旱、耐涝、耐重茬,较抗网斑病,适于密植,休眠期较短。

      (4)鲁花14号

      春播生育期130天,夏播100天;疏枝型,株高35cm左右,株丛紧凑,节间短;结果集中,结实率高,双仁果率一般占70%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双仁饱果多。百果重274g,百仁重116g;出米率75.2%。种子含油率52.2%,含蛋白质26.7%。抗旱性特强,高抗早斑病、病毒病和晚斑病,中抗网斑病和黑斑病;生育后期绿叶保持时间长,不早衰。

      3.较好的肥水条件

      合理施肥是花生高产的基础,灌溉条件是花生高产的重要保障。每生产100kg荚果,吸收的氮平均为5.45kg,磷1.04kg,钾2.62kg,钙2.25kg。花生虽属比较耐旱的作物,但在播种至出苗、开花至结荚期对水分要求较高。山东省花生产区,春旱比较严重,夏旱和伏旱也时有发生,如无灌溉条件,很难保证及时直播,如出现伏旱,此时正值花生大量开花、下针和幼果形成期,干旱会造成严重减产。

      五、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培肥地力,轮作换茬

      花生连作病虫害严重,植株矮,落叶多,明显早衰,果少,果小。连作一年减产8.77%~32.82%,两年减产22.52%~26.88%。造成连作减产的原因有两方面:病虫害加重和养分失调。

      花生尤喜生茬地,轮作增产显著。可与多种作物轮作,如禾本科作物、棉花、甘薯等,但不宜与豆科作物轮作。

      在培肥地力时,要做到加大前作施肥量,增施有机肥。花生喜乏粪,即花生能很好地利用前作施肥的残效,尤其是有机肥。在对甘薯和花生轮作的实验中,中肥力地,对前茬甘薯大量施肥,不仅能使当年甘薯增产27%,第二年花生不施肥仍比甘薯未施肥而花生大量施肥者增产15%,这充分说明了前茬培肥地力的作用。

      此外,在种植中,还应做到深耕改土,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深耕可以加深活土层,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根系的生长,不仅当年增产,且可持续多年增产,尤其在丘陵薄地上增产显著。

      耕深应做到因地制宜,一般以25~30cm为宜。对土层薄、耕层浅的地块,应逐年加深;对沙性大的土壤掺粘土,粘性土压砂也是有效的增产措施。

      2.合理施肥

      据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数据统计,在土壤全氮含量650微克/g的高肥地上,氮肥效应不显著;全氮含量小于450微克/g时,氮肥效应极显著,可增产15%以上;全氮含量450~650微克/g(平均572微克/g)的中肥地上,施用氮肥增产率在10%~15%。

      缺磷的临界值约8~10微克/g,小于4~5微克/g为极缺,大于20微克/为富磷。缺钾的临界值为67~90微克/g。其他微量元素的临界值大致是:硼(热水溶)为0.2微克/g(钙质土)或0.5微克/g(酸性土),锌为0.5微克/g,锰为2~3微克/g,铜为0.2微克/g。

      此外,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还应适当增加硫、硼、锌、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3.分类施肥

      由于生产目的的不同,花生高产和优质的施肥量是不一致的,在生产上应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

      以获得高产为目的,应采取氮足量(约为30kg/亩)、磷中量(约为10kg/亩)、钾中量(约为20kg/亩)、钙中量(约为20kg/亩)的施肥措施,其比例为3:1:2:2。

      以生产油用花生(高脂肪含量)为目的,应采取氮足量(约为30kg/亩)、磷少量(约为5kg/亩)、钾中量(约为20kg/亩)、钙中量(约为20kg/亩)的施肥措施,其比例为6:1:4:4。

      以生产食用花生(高蛋白质含量)为目的,应采取氮中量(约为20kg/亩)、磷少量(约为10kg/亩)、钾少量(约为10 kg/亩)、钙中量(约为20kg/亩)的施肥措施,其比例为2:1:1:2。

      4.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国内花生产区对微量元素的缺乏正日益引起重视,比较多见的是缺铁、锌、硼和钼。黄淮平原花生普遍有黄化现象,主要是缺铁、锌所致。

      缺铁最明显症状是:上部新叶的叶脉间失绿或新叶整叶白化,甚至脱落。钙质土或pH值较高的盐碱地中铁易被固定,一般可每公顷施7.5~15kg硫酸亚铁作基肥,0.1%硫酸亚铁溶液浸种12小时,1%~3%硫酸亚铁或鏊合铁(FeEDTA)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每隔1~2周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缺锌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失绿,易与缺铁混淆,两者常同时发生。土壤pH值大于7或含磷过多时易缺锌,每公顷可用硫酸锌15~30kg作基施,或每公斤种子用4g硫酸锌溶液拌种,1%~2%硫酸锌溶液于花针期喷施。需要注意的是:锌过多(每克土壤含锌12微克或植株含锌220微克)易产生毒害。

      缺硼影响花生生殖器官发育,阻碍油的转化,从而使糖含量升高。有时外观无症状,但子仁的子叶内面凹缩,称为“凹心”。地上可用硼酸或硼砂0.1%~0.25%水溶液于花针期喷施。

      缺钼常表现缺氮症状,钼的有效性随pH下降而下降,故酸性土易缺钼。但在黄淮海地区盐碱地上,有的地方土壤潜在钼亦缺,可用铝酸铵或钼酸钠0.1%~0.2%溶液浸种或拌种(种子重的0.1%~0.2%)。

      5.加强田间管理

      (1)清棵

      清棵是指花生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

      清棵的作用很大:一是可以蹲苗,使第一对侧枝一出生就直接见光,基部节间短而粗壮,侧枝基部的二次枝早生快发,开花早且多,结果早、多、整齐,饱果率高;二是可促根生长,使主根深扎、侧根发生多,有利于提高抗旱能力;三可清除根际杂草、减轻苗期病虫害,据山东省多次试验结果统计,清棵后,每亩地可增产6.6%~23%,平均增产12.9%。

      清棵增产的关键是时间要早,在基本齐苗时即清。清棵深度以子叶出土为度,不宜过深;清棵时不能碰掉子叶;清棵后不能接着中耕,待15~20天第一对侧枝充分发育后,再进行第二次中耕。

      (2)中耕除草

      花生中耕一般进行三次,第一次在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第二次在团棵时进行;最后一次应在下针、封垄前不久进行。

      用于花生的除草剂有金都尔每亩90~100ml或乙草胺120~150ml,兑水50kg,于花生播后出苗前喷洒地表均可有效防除杂草滋生。覆膜花生使用除草剂效果较好,可适当减少药量,而露地花生则要适当加大药量。

      北方花生区春花生播种前后,土壤干旱,药效不易发挥,以致露地使用除草剂防效不够理想,应注意造墒保墒。

      (3)培土

      在大批果针入土之际培土,可以缩短果针入土距离,即所谓“迎针下扎”,并可为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创造疏松的结果层土壤。培土后在行间形成垄沟,又便于灌排,所以正确进行培土,可以早结果、多结果,使结果整齐、集中,提高果重。正确培土的要点是:

      a.培土的适宜时间应在盛花期,基部个别果针入土,大量果针即将入土之际。

      b.培土时掌握培土不壅土的原则,做到“穿空不伤针,培土不扰蔓”,培土后形成凹顶或M型的垄部,切忌培成尖顶。

      c.培土方法可在锄脖子上套上一小草环,先退行锄破板结层,然后深拉猛带进行培土。

      (4)合理灌溉

      花生是耐旱怕涝的作物,在正常年份,除造墒播种外,花生生育期一般不需浇水。花生潘种出苗期:耗水虽少,但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在足墒播种的基础上,整个苗期能维持适宜水分而不必浇水;花生苗期:耗水少,抗旱性较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或40%才需浇水:花针期至结荚期:耗水量大增,此期干旱不仅阻碍营养生长,而且使花、针、果数减少,限制果的膨大和对钙的吸收。北方此期多为雨季,应注意排水,以免涝害,但亦常有“伏旱”,若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应及时浇水;饱果成熟期:耗水量下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50%~60%,但北方常有“秋旱”发生,应注意防旱浇水(相对含水量低于50%)。

      (5)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在花生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但主要是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挫。

      施用目的:抑制茎叶生长,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生理效应:抑制地上部营养生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态力。增加叶片厚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能,促进有机营养向荚果分配,提高结果数和饱果率。

      作用机理:阻碍钙的合成,与钙有拮抗作用,延缓生长速度。

      施用对象:肥水充足,长势较旺或有徒长趋势、有倒伏危险的地块,生长正常的地块不宜施用。

      施用适期:盛花期的后期(如施用过早会使有效花期内花减少,果数减少;施用过晚,反而会抑制荚果生长),荚果开始形成,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期株高超过35cm,主茎日增最超过1.5CM即应喷施。

      适宜浓度:100ppm(每亩用15%多效挫粉剂30g,兑水40kg)。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

标签:;  ;  ;  ;  ;  ;  

花生高产的途径与技术_土壤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