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论文_朱泓锦 谭倩 李晓晗 何雨果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论文_朱泓锦 谭倩 李晓晗 何雨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人权运动高涨和深入人心的法治观念,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校内的校园欺凌、校外的违法犯罪都是引起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起到教化的作用。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而不是实施刑罚,单纯的教化并不能解决问题,应增加非刑罚的处理方法。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法律的合理以及不合理之处也常常因为一系列问题出现漏洞。

关键词: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犯罪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

[1]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从我国最高法院颁布的刑法可以看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较轻,着重于教化非处罚,从长远考虑,未成年人缺少法律意识,重新犯罪的可能性极高。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力度需要增强。

二、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现状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1.问题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据统计,我国各省市离婚率高达69%,社会在不断发展转型,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同时,社会风气的开放,人们对自由平等恋爱的追求,使得婚姻变得不如以往认真谨慎,不经考虑的闪婚导致数以百计的离婚。并且全球女性运动高涨,离婚仿佛成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代名词,为了证明自己离开男人也可以过上好生活,而去附庸这个热潮,这都导致我国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其中离婚纠纷案件中96%涉及孩子抚养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会因在家庭里缺少的爱与关怀寻找寄托。同时,在离异环境下受到糟糕家庭氛围影响需要发泄,轻者不思进取,重者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关系紧张,生活的氛围令人难以忍受,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有可能导致抑郁症以及急躁症状。因此,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习性的一大因素。

2.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

提到家庭暴力,人们会首先想到女性,但是对于儿童的家暴,也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受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影响,人们在言语教育下无果后,会选择肢体惩罚,而这种惩罚过度,便成为了家庭暴力在受到攻击的环境下生活。[2]在一般状况下,按照亲缘选择理论原则:“相对于无关的人,个体更倾向于帮助亲属。”而对于那些处于受虐家庭中的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更甚至于成年以后,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家人采取冷漠处理,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造成其个体的边缘化生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在其日后的衍生家庭中,很多童年期遭受暴力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同样采取暴力手段,最终造成一个暴力的恶性循环。可见,家庭暴力对于孩子行为影响极大。

(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大

未成年人作为弱势群体,是社会中被保护的对象,他们的成长发展与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也被称为“祖国的花朵”,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在未成熟的年龄里法律意识淡薄,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在生活中注意保护自身,增强防范都是简单的教育,但是在保护自我的同时,也应该让老师家长给孩子培养一种“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识,以杜绝校园欺凌以及违法犯罪行为。在自我性格完全形成之前,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极其受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这也是法律知识传播的必要性,让孩子通过学法懂法而守法。

(三)受教育程度差距

在不少偏远山区,游牧民族,由于地势较远,缺乏教育资源,同时父母对于教育学习的轻视。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没有老师这种能够引领自己学习的角色,导致素质以及受教程度偏低,容易引起犯罪。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孩子处于一种懵懂阶段,需要有强有力、高素质、高质量的管理来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位良友。因此,受教程度的低下,也是引起未成年人思想行为出现问题,从而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未成年人多次犯罪行为的原因

(一)法律的处罚力度不够强

[3]我国立法中对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基本态度主要体现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的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从法律可以看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持以折衷的方案,这也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种处罚方式,希望通过教化来改变一个人,教化的必要性不需要过多强调,但是教化方式远远达不到期望效果,矫正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并不是通过教化得以实现,而是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一种影响来改变,光通过教化是远远不够,并极其容易引起二次犯罪。

(二)各地区管理部门对商家管理失当

社会的发展,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也使面临的诱惑不断增加。酒吧、夜店、KTV、网吧。时常可以看到小学生、初中生等未成年人,以及应迎战高考的高中生出入网吧,对于网络游戏的沉迷,容易导致回到现实生活中,思想却停留在网络游戏里的现象出现。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考虑到,网吧的对于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规定实施不当,对于未成年人的日常行为具有消极影响。这些娱乐场所也是使未成年人思想受到腐蚀原因之一。

(三)校内处罚力度不够强

在读书年代,问题少年的情况并不少见,轻者容易受处分,情况严重的话,还会进派出所接受教育。在刑罚上面的减轻,不代表在道德伦理上会有所减轻,同学朋友会因为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避而远之,在这个法治社会,人人遵守纪律都是最基本要求,不能因为未成年人在年龄小就放松警惕。许多时候,学校为了不得罪任何人,会对学生进行记过处分或者公开批评。但仍然存在力度过小等问题。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一)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1.家庭加强管理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虽然未成年人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受朋友老师影响较大,但是血浓于水。回到家中,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父母的约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也是父母们需要掌握的重要一点。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父母的各种行为都会对孩子以后性格产生大的改变。因此,在这个重要时期,一定要给予重视,不能在任何关头放松。

2.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怀

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民工不断向城市涌入,这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缺失以及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隔代教育不提倡的原因一是代沟过大,而是缺乏教育性,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爱母爱,性格形成过程出现问题,容易与人交流困难,以后成立家庭后也会缺乏对子女关心,导致恶性循环。需要大量老师或者志愿者向往村庄等偏远地区,注入活力。

(二)法律制度的完善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向非监禁的处罚转变,[4]在国内,从2002年开始就试行“社会服务令”,这也是对于未成年人的处罚向社会服务的转变。,从简单的言传身教转变为实际性的方式,更能促进帮助未成年人更好的认识这个社会,通过转变身份来理解体会他人感受。从长远看来,这样的方式也相当于公益,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改变自我,可以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踏入正途。

参考文献

[1]齐文远、刘义乒主编:《刑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鹿维阁、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J]. 决策与信息, 2016

[3]刘文延、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 第27卷

作者简介:朱泓锦(1999.10-)女,四川省达州人,成都市高新西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英语专业,本科。

论文作者:朱泓锦 谭倩 李晓晗 何雨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论文_朱泓锦 谭倩 李晓晗 何雨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