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论文_秦兴莲

秦兴莲

(四川省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摘要】目的探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实验对象,并实施护理干预。采用世界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价标准,根据该表的前后分值进行比较,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发现干预后患者在抑郁、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获得了显著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了解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宫颈癌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产生的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此三阶段发展时间不定,历经数年至数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被患者忽略,导致耽误就诊时间。宫颈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但与其病变范围和程度均有关系,因此对于宫颈癌前病变早发现,早干预,或可早治愈【2】。不能正确认识宫颈癌前病变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抑郁及焦虑等负面情绪,我院肿瘤科对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实验对象 ,患者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0.32±8.31)岁,病程2.5-7.9年,平均病程(5.32±1.1)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精神类疾病,无连续3个月及以上服用抗焦虑剂者,无其他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告知其实验过程及目的后,均表示愿意参与并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年龄、职业、收入水平、治疗方案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数据对比具有可实验性。

1.2方法

1.2.1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患者普遍存在着恐惧与焦虑心理【3】。在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食欲不振、难以入睡等,在生理上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重减轻等。经历了焦虑后,也随着对宫颈癌前病变知识的不断加深了解,患者开始担心能不能治愈,加之社会因素的影响,患者开始出现恐惧心理,这种恐惧主要来自于治疗方法和癌变,子宫切除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常常恐惧社会舆论压力,对生育能力的过多关注,认为自己接受手术治疗切除子宫后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害怕面对家人及朋友;患者害怕癌变,对死亡非常恐惧,行为上表现为心灰意冷、少言寡语、厌食等,身体上表现为血压已恢复正常水平、心跳也恢复正常,但体重持续减轻;严重者还会消极厌世,怀有自杀心理。

1.2.2针对性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给予情绪上的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内心饱受煎熬,存在着多种消极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技巧,慢慢解开患者的心结。鼓励患者培养有益于恢复身体健康的兴趣爱好,使其一定程度的分散注意力,减轻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定期安排宫颈癌前病变疾病知识讲座,给患者普及一些该病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对宫颈癌前病变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制订一些知识宣传手册,方便病人阅读。引导患者家属鼓励、安慰、支持患者,及时感知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让患者可以安心接受治疗。可以组织建立一个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微信公众号和QQ群,每天更新宫颈癌前病变方面的健康知识,并邀请患者入群,为患者建立一个互相倾诉、相互鼓舞支持的平台,最终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健康指导 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宫颈癌的病因、发展、治疗及预后,使其对宫颈癌前病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增加其治疗依从性,也能适当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科室可以设定一个专门的多媒体功能区,提供一台电视机,不间断播发相关癌症方面的知识和宫颈癌治愈的案例,护士站可以摆放相关资料宣传册,供患者及家属翻阅。对患者提供专业的生活指导,告知其调整好心态,对患者的家属也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要支持患者,陪伴患者,关爱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同时进行性生活时,要使用避孕套,避免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价标准,选择多个因子项目进行评分,分为5级评分,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觉自我评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方法给患者,患者填完后收回。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百分之一百,问卷率有效率百分之一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处理,以n表示例数,用(%)表示以( ±s)表示,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如表一所示,通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在抑郁、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获得了显著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内心存在多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对不同负面情绪给予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4】。由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产生焦虑心理大多在疾病初期,初期对疾病没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有的患者甚至存在这毫不在意的心理,通过逐步的理解疾病知识,由毫不在意转变为心存侥幸,但随着的对疾病更深入的了解,侥幸心理变为焦虑,患者开始担心自己的病情发展,有一些患者因为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加重,也会出现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技巧,慢慢开导患者,鼓励患者,劝慰其放下消极的情绪,并告知其消极的情绪对治疗非常不利,保持一个好的情绪,维持一个好的心态,能使治疗事半功倍【5】。

本文通过对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研究发现,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发现对患者进行针对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顾红梅.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45-46.

[2]于欣,陈彩霞,赵晖.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127-128.

[3]陈万婷.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8):217-218.

[4]段文琴,肖英,赖维青.整体护理干预对宫颈癌前期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38-40.

[5]隋永佳,郭钰琦,胡冰.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350-351.

论文作者:秦兴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论文_秦兴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