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科技信息工作的近期发展_科技论文

论我国科技信息工作的近期发展_科技论文

我国科技信息工作近期发展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科技信息论文,近期论文,我国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是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0周年,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从政府及民间的角度分别举办了报告会,就科技信息事业作了回顾与展望。有的部委和地方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根据前一阶段的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的情况对我国近期的科技信息工作发展谈一些肤浅看法。

邓小平同志的“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为信息工作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的“四个现代化,哪一个都离不开信息化”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随着改革开放,我们的各项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移,我们的思想要转换观念、适应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参照国外的情况,回顾国内过去的历程,肯定那些做得对的,改正那些花了学费由于时间、地点、条件变更而需要变更的。总的目标应该是中国的科技信息工作,既服务于四化建设,又能立足于世界之林。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逐步深化的,因此在工作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例如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三代管理模式,即:增量管理、项目管理、目标管理,使一个公司的领导对所属的技术开发工作内容与公司的当前及长远发展日益紧密地扣在一起。科技信息工作同样如此,从主要为科研服务走向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并且逐步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认识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的实践还正在继续进行中。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就科技信息工作的几个主要内容分别阐述。

1 文献工作

从本质来讲,文献工作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相同。国外有的科技信息机构与图书馆分开,如法国的科技信息中心(INIST)。俄罗斯的科技信息研究所(ΒΝΗΝΤΝ);有的图书馆一身两任,如大英图书馆(BL)和美国国会、医学、农业3大图书馆(LC、NLM、NAL)。象世界上第二大的大英图书馆(美国会图书馆藏书已超英图),文献提供率也只能在92~94%,其余要靠外协,说明全部满足是难的,尤其随着书刊量的增多,价格的上涨,这种要收集供全更难。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书刊编目的产生与日益发展(已有近70个国家与地区、2万多个图书馆入网,中文有新加坡一图书馆加入,我国清华大学开始与之合作),说明符合了当前的国际潮流。国外强调自主,文献很难协调,只有印度国家科技信息系统(NISSAT)90年代初在几个城市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馆际协调,互补短长,有一定进展。

国内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科技情报的国家中心,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是向前苏联学习的,因此在科技文献收集上大而全,各部门、各地方的情报所也是与之学习,都想搞得像样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各个单位经费有限,刊价上涨,在文献上都不堪重负,80年代后期曾象60年代初期那样,由11个部委搞了个部际协调委员会,但由于多种原因,民口未能协调见效。国防科工委系统这方面工作做得较好,成绩也很显著。现国家科委“九五”计划中已正式列有“联合目录”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在自愿前提下协商,工作估计能前进一步。同时,象部委中地质系统;省市中上海市等为集中文献资源,将图书馆与科技信息合署,或则一个名称,或则二个名称共存,都不是不可考虑的。

2 文摘工作

这应该是科技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图书馆没有那么多人来从事此项工作。国外有的专业性文摘,如《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等,开始都是由学会搞起来的;有的综合性文摘,如俄罗斯的科技信息研究所、法国的科技信息中心、日本的科技信息中心(JICST),由于语种的特殊,都搞综合性的文摘。日本接轨较快,从80年代起,将《速报》等一部分文摘数据库(还有事实库)译成英文,并与德国科技网络公司(STN)、美国化学文摘社(CAS)等联网,形成国际科技网络不同(STN-International)与美国Knight-Ridder信息(即Dialog公司)相竞争。随着网络的发展,在国外,象化学文摘社将全文贮存在单位计算机那样的做法,一些单位已有变化,他们认为全文提供(Text Dilivery)可通过网络中若干个网头(Host)单位来分担即可。

国内文摘工作开始亦学前苏联,先搞国外,后搞国内。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国际封锁,因此将有限购自国外的刊物译成中文文摘是合适的。改革开放后,大量书刊允许购入,国际联机陆续启动,科技外刊的中文文摘由于时间、数量等问题,已日益满足不了需要,并且刊物大都亏损,只能陆续下马。现在有的部委仍坚持具有中外专业期刊的中文文摘;有的则放弃外刊,只搞中文刊的文摘,多数部委已刊库合一。国内科技刊的文摘(包括译成英文)应是我国的瑰宝,一定要坚持下去,即使亏损,毕竟有限,同时要过渡到刊库合一。过去科技全文提供实际没有进入计算机网络,因此近期内还可通过联合目录系统,请具有原始文献的单位来提供,国内没有的请大英图书馆等解决,虽然麻烦些,但可省很多钱。

3 网络与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网络基础上互联网(Internet)的兴起,已形成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个电脑网络、4千多万个用户的网中网,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在网络上拥有各种数据库,科技、经济、社会各式各样。从科技来讲,专业库如化学文摘等;名家库如邓百氏(Dun &.Bradsheet)等,所以是“有路有车”。况且很多单位在一库多用、一库基础上再发展库。如科学文摘(INSPEC)是一个拥有电子工程、物理、计算机控制及信息技术4个专业的库,它可以分为4个、72个专业细分以及用户需要更细分提供有关的服务。化学文摘社原来只有化学文摘库,70年代后期又增加了化学工业摘记库(CIN),说明与经济方面也在靠拢,同时化学文摘库也是可分成若干专项的。尤其在科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报告,这是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拥有显示技术水平的材料,反映了他们已做的工作成就,其中有的登记专利,有的用于技术转让。美国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NTIS)由商务部专门发文,通知各大公司、各名牌大学都要将科技报告送到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按不同密级予以发布,并且经过一定时间后降密处理。科技报告是国际间进行科研课题的参考文献,也是相互竞争形成科技进步的一种手段。

严格地讲,国内的网络工作,科技信息是搞得最早的。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际联网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时间,随着Internet在国内的升温,各地区进而全国科技信息网逐步形成,这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总加起来的费用不小,现在已列入国家科委“九五”计划项目。当前随之而来的是两件事:一是网上要有“车”;二是运行价格要便宜。据了解,科技信息司对前者已列了“联合目录”的项目,并且提倡大家建库,对后者通信问题已正在解决用卫星通信(VSAT)以降低费用。各部委应坚持搞专业文摘库,以及部门系统的事实库;地方则有条件的尽早上地方系统的事实库(企业、产品名家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交往的增多,这些库都是会很有用处的,关键是质量要保证,持之以恒,创出名声。至于刊库合一、一库多用,化工信息中心CHOICE的做法可供借鉴,他们在《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0周年文集》(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编)中已作介绍。科技报告的问题这几年进展不快,当然有很多政策、规范、保密等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的因素,但是还要抓,争取能列入国家科委计划,早日有所进展。

4 信息研究与咨询服务

信息研究在俄罗斯叫信息分析与综合工作,俄罗斯科技信息研究所有此业务,在西方国家则已经独立为咨询服务业。俄罗斯的科技信息分析与综合工作主要是邀请国内的专家名流来执笔,每年的各学科科技进展综述,由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文献资料并出版,因此,知名度较高,深受读者欢迎。咨询服务业,象美国兰德公司、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实际上主要是政治战略的咨询机构。专业业务较强的美国斯坦福(Stanford)研究所、化学服务公司(ChemServ)等单位,则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从事不仅为单一用户,有时也为若干共性用户(但又不是象期刊那样拥有广大的读者)开展某一专业课题的咨询服务。即使象法国的各地区(类似中国省、市)的科技信息咨询机构,人数不多(8~10人),咨询专业范围也只明确几个,但具有较好的专家网络,有些课题本单位人员不能胜任时,请专家网的专家出面咨询,同时国家对新技术推广有扶植政策,因此单位工作也很兴隆。80年代末兴起的竞争情报是商业竞争取胜对手的一种战略战术,国外大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员(CIO),除了内部信息管理外,竞争情报也是内容之一。

国内信息研究工作在科技信息机构是强项,最早主要提供国外信息的综述、预测、展望等。70年代中起开始结合国内调研提出建议。上海科技情报所的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调研组及时了解市长们议论的问题,抓紧深入基层调研、请教专家、写出切题报告,市领导能批复来办,无疑已经与经济结合。这里必须强调“请进来、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文章固然重要,但是课题现场的实际分析以及专家们的见解也非常重要。我们信息人员不可能是各方面都懂的专家,并且即便你长期钻研某一行,与始终在第一线研究实践专家比起来,“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态度是应取的。90年代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编的《高技术通讯》,报道学科专家组长对学科方面的综合进展,已有俄罗斯科技信息研究所那样的态势。信息研究向咨询服务发展,这是方向。国内现在对竞争情报比较热衷,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长,明确咨询专业范围,坚持下去,有所特色;并且要建立专家网络,不可能都由本单位人员来解决。目前社会上的科技咨询中介工作不少,有的做得还可以,有的水平不行影响了咨询服务的声誉,需要有关部门规范化,逐步走入正轨。

5 经营

由于科技信息是一种知识产品,因此就具有价值,在交流过程中,以使用价值反映出来。在国外,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经营性的,全部自负盈亏。如美国的化学文摘社、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公司(最近改名)。化学文摘社自1907年起由学会及多种渠道提供经费,1955年起才自立,以后盈余;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自1974年起,商务部除给以政策外,每年也给经费,今年起才改公司,自负盈亏。前者历时40多年,后者20余年。另一种是部分经营性,除政府提供经费外,自创收入一部分。如法国科技信息中心中有个销售公司,收入为政府经费的40%;德国卡尔斯鲁厄科技文献中心(FIZ-karlsruhe)内,建立科技网络公司(STN),收入为政府经费1/3左右;日本科技信息中心合作建网连同自身服务收入与政府经费相当;英国大英图书馆除文献服务外,自设咨询服务部,收入达政府经费的20%;俄罗斯科技信息研究所下设一个公司,承担计算机检索、复印等各种有偿服务,收入达政府经费的一半。有趣的是该公司还承担复印机的生产与销售,这可能也是历史特长沿属下来的。总的来说美国的科技信息机构和商业性公司已基本自立,其它国家则大型科技信息机构由政府拨款一部分,小型的多数基本自立,靠政策支持。

国内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科技情报系统都是靠各级政府拨款,长期以来形成用户不花钱可以借阅文献、可以咨询课题等各种无偿服务,比较根深蒂固于工作人员和用户双方思想。直至70年代后期,少数单位才开始在部分工作中试行有偿服务。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后,科技信息工作开始陆续推行“经费包干、有偿服务”;“增强经营观念、深化情报服务”;“发展第三产业,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活动。其间也提出过“一业为主、综合经营”的口号,由于认识不一致而不提了,实际上很多单位当前仍然这么在做。从1992年国家科委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公益性科研单位试点,“九五”起将对科技信息单位全面陆续推行改革。如医药信息中心、广东科技信息所等几个单位都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他们在经营服务方面已都走上了良性循环。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在经营方面方式是多样化的,复印、样品、声像、展览、出版等,加上近年的信息发布、新闻中心、信息市场、书城等,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创造、改进。

综上所述,中国的科技信息工作经过40年的努力,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部分国外图书馆、科技信息机构、咨询服务机构及出版机构的功能。最近,国家科委领导讲话中指出:“人才分流、机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削减人员,而是要将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只要科技信息系统各单位根据自身以往的、现在的和今后的优势,突出上述一部分工作(不需要全部,也没必要),并根据当地需要,开展科技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服务,将人员安排好,使各得其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一个真正能服务于祖国四化建设,又能立足于世界之林的中国科技信息系统。

标签:;  ;  ;  

论我国科技信息工作的近期发展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