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艳

清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艳

王艳

(甘肃省临泽县医院中医科 甘肃临泽 7342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清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失眠症 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356-01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晨醒过早。失眠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反应迟缓、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有关失眠的发病率世界各国的统计结果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统计资料,有人估计为 15%~30%。关于失眠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论述,如《素问?病能论篇》中说:“人有卧而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说明脏腑功能损伤,阴阳不和,则夜寐不安。《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夜不瞑”的病机是“老者之气血衰……,其营气衰少,而卫气乏,故昼不精,夜不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酸枣仁汤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将本病分为有邪和无邪两种情况,认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有邪正二字则尽矣,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次所选病例80 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例,其中男36 例、女44 例;年龄最大74 岁、最小24 岁,平均年龄54 岁;病程最长20 年、最短1 年。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周为一疗程。

2.观察与治疗方法:

2.1 诊断标准:参照陈园桃主编的《新编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中不寐的诊断标准:

2.1.1 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寐;

2.1.2 常伴有心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2.1.3 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2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调整不良饮食和嗜好,调节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树立乐观主义精神、消除不良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舒乐安定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 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心安神方(黄连3g、栀子1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枳实15g、肉桂5g、炒枣仁30g、甘草5g),一日一剂水煎分服治疗。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陈园桃主编的《新编中医病证诊疗常规》[1]制定的失眠证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睡眠正常,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结果:治疗组:治愈9 例、好转29 例、未愈2 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4 例、好转25 例、未愈11 例,总有效率72.5%。

4.讨论:

中医认为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或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气血不足,神失所养;或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扰及心神;或思虑伤脾以及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聚痰生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安;或因五志过极,心火独亢,心肾不交;或因素体虚弱,老年体衰,久病之后,肾阴亏虚,水不上承,心肾不交等均可致本病。

本方具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失眠痰热内扰证。本证候多系患者平素不知养慎,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嗜食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宿食停滞,水湿不化,痰热内生;或因患者忧愁思虑,日久伤脾,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湿不化,蕴久化热,痰热内生,痰热内阻,上扰心神,神不守舍,导致失眠。如《岳景全书?不寐》引徐东皋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痰热扰心,心神不宁,故见心烦;心火上扰,故见口苦;痰热中阻,气机不畅,故见胸脘痞闷;痰热中阻,清阳不升,故见头晕目眩;舌苔黄腻,脉滑数,系痰热之征象。

本方用黄连为君药,黄连苦寒,入心、肝、胆、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的作用,是治疗痰热扰心所致失眠尤为合拍,《本草衍义补遗》谓黄连“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栀子、陈皮为臣药,栀子苦寒,入心、肝、胆、胃经,清热除烦,《别录》谓其“疗心中烦闷”,与黄连配伍,以增强本方清心泻火,除烦安神的作用;陈皮辛苦而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可以疗胸脘痞闷,与黄连、栀子配伍起清热化痰的作用。半夏、 茯苓、枳实、肉桂、炒枣仁为佐药,其中半夏辛温,功善燥湿祛痰,是治疗痰湿之要药,《别录》谓其“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与陈皮相须使用,可增强本方清热燥湿之功能;茯苓甘平,具有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的作用,《本经》谓其主“忧恚惊邪恐悸,”“久服安魂养神。”另《世补斋》谓:“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枳实苦微寒,行气祛痰,消胀除满,《别录》:“消胸胁痰癖”。肉桂辛热之品,入肾经,本方少佐之,起引火归源之效,与黄连配伍以交通心肾。酸枣仁甘酸而平,养肝宁心安神,《本草图解》谓:“肝藏魂,卧则魂归于肝,肝不能藏魂,故不得瞑。枣仁味酸归肝,肝受养,故熟寐也。”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失眠痰热内扰证。

参考文献:

[1] 陈桃园.新编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59-60

作者简介:

王艳(1968-),女,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临泽县医院中医科主任,主要从事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擅长于内分泌疾病的中医治疗。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清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