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

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

罗霄[1]2002年在《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监测系统的应用领域内对软件自动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特定领域内软件自动生成技术和方法,它分两步实现: 1) 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首先对众多的应用系统进行归纳、抽象,建立本系统的应用模型;然后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应用描述、参数化和编译连接,从而实现系统所需的各个功能模块。 2) 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系统模块根据用户输入参数生成系统策略和相应的配置文件,并在系统策略控制下将生成模块与其各自配置文件结合,从而生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本文在此技术与方法的指导下,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出了监测领域软件自动生成的设计方案。同时,对与之紧密相关的软件重用技术等等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赫男[2]2006年在《面向对象监测系统的软件自动生成》文中研究指明在监测系统的应用领域内对软件自动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特定领域内软件自动生成的方法。通过对众多的应用系统进行归纳、抽象,建立了本系统的应用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进行应用描述、参数化和编译连接,从而实现了系统所需的各个功能模块。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出了监测领域软件自动生成的设计方案。

何伟[3]2015年在《声发射监测系统功能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管道、压力容器、储罐、特种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及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确保使用设备或容器的安全投产,安全评估和防微杜渐则显得特别的重要。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需要停产或开罐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时间长,人工多,费用高。声发射检测手段具有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灵敏度高等有点,受到工程人员的青睐。声发射是缺陷材料中局部区域快速释放能量产生瞬态弹性波的过程。这些能量能够直接反映缺陷的位置和损伤程度。运用声发射检测仪器来对活性缺陷进行检测,是进行设备检测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多数研究人员和工程人员主要采用美国PAC公司和德国Vallen公司的声发射检测系统,这些系统由于功能的局限性和不可移植性,给检测人员带来不便。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一套基于VC++的声发射监测功能系统的设计方法,希望能解决部分同类研究中的问题,能更好的满足实际监测工作需要。通过进行声发射源定位的方式来把握腐蚀的动态走向,从而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声发射技术的发展和背景,以及声发射的优势,并提出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介绍了声发射基础知识,包括检测原理、检测应用、信号分类和信号处理等内容,为声发射监控系统设计打下理论基础;立足声发射理论和现有硬件,设计出系统整体框图和各硬件型号的选择;开发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C++6.0开发环境,其自动生成框架、可视化集成交互操作、可开发多种程序;设计出相应的人机交换界面,编写动态链接库调用代码,最终实现完成声发射监测功能。

雷蕾[4]2015年在《反应堆控制系统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xperimentalPhysicsandIndustrialControlSystem,EPICS)是非商业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与运行工具集。EPICS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标准结构,功能完备,扩展灵活,支持大量非标控制、探测元件,已广泛应用于加速器、同步辐射、望远镜、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的控制系统中。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horium-based Molten Salt Reactor,TMSR)同样采用EPICS来进行其控制系统的研发。然而目前EPICS系统还没有统一的软件配置管理模式,用它开发出来的控制系统不具有一致性,不利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及系统集成。本论文的工作,专注于对TMSR EPICS软件模块的配置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以解决一些EPICS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为TMSR EPICS系统软件平台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供一个基础思路。论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进行了综述;通过与商业成熟的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软件作对比,深入分析了EPICS软件的优点和不足;描述了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的控制系统(COntrol DataAccess and Communication, CODAC)如何完成EPICS系统的配置管理;阐述了在Linux环境下管理EPICS软件所用到的技术,从软件环境、自动部署、服务管理等几个方面统一了Linux环境下使用EPICS软件模块的方式;在EPICS实时数据库配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生成软件配置文件的通用方法,实现了一个EPICS实时数据库配置管理界面工具,该软件工具在TMSR在线辐射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本论文的特色工作之一是实现了Linux环境下EPICS软件模块的自动化部署。通过使用Shell编程和RPM(RedhatPackageManager)技术,较容易实现下载、打包和安装等一系列操作。不仅软件包和脚本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可以根据工程需求作调整,分角色安装软件到各PC机,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本论文的第二个特色是开发了Linux服务调用的公用接口,用户可添加任意EPICS软件服务,只需开发软件组件各自的接口脚本,传入指定参数,即可实现软件组件的一键启动、停止、重启和状态查询等。最后采用Eclipse、Java、SWT(StandardWidgetToolkit)、Hibernate、Oracle、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等多项先进软件技术,设计开发了EPICS实时数据库配置管理工具,实现了仪控系统静态数据到配置文件的转换,探索生成软件配置文件的通用方法。该工具包括录入界面、数据持久化和配置文件生成叁个部分,达到了录入、存储、转换仪控变量信息的要求。

张健[5]2006年在《数字农业平台土壤参数监测系统设计》文中认为土壤参数监测系统的设计是数字农业平台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数字农业平台后续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土壤参数监测系统的产品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一参数的监测,不能同时获取多种土壤参数,并且大多数系统未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处理,不能使用户清晰、直观地了解土壤相关信息。为此,本文根据数字农业平台的要求,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及Windows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备的土壤参数监测系统。借助该系统可以对指定地块土壤进行精准快速的监测,实现土壤参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为农业精确播种、施肥、灌溉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首先对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及功能模块进行分析设计。提出采用数据采集卡和PLC串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数据采集功能,与普遍采用的上位PC机和下位PLC采集数据的方式相比,系统实现更加简单。根据系统对土壤参数监测需求,设计了探针式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传感器,并对系统需要的其他传感器提出要求。按数据采集卡硬件跳线方式,制作了传感器接线板,接线板留有空余的接口,可根据需求安装传感器,增加监测的土壤参数,完善系统监测功能。系统软件开发以原型化分析方法的思想予以指导,随着用户或开发人员对系统理解的加深可以不断地对系统功能进行补充和细化。基于Delphi语言操作平台,设计了上位机软件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串口通信和数据处理功能。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了对PCI8319数据采集卡的软件驱动和检测数据的自动存取;通过对Windows通信技术、Delphi串口通信技术和PLC串口通信技术的研究,完成了上位机通信程序的开发,并对串口进行了调试;通过编程完成了数据处理模块的一系列功能,实现了统计图生成和报表打印,通过调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实现了分布图的生成。基于MS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工具,设计了土壤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实现土壤传感器电压值向土壤参数数据的转换。经过调试运行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环境,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运行可靠,便于功能扩展,易于维护,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严若垒[6]2008年在《机组群监测技术及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生产也由单一机组逐步发展成为机组群联合生产模式,机组群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日趋增大。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保障企业安全高效运行和防止设备事故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从提高群监测与诊断系统的柔性化和智能化入手,提出了一种机组群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解决方案,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机组群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要研究工作有:1、研究了机组群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常用的方法,设计了机组群监测组态系统结构。2、研究了基于人工免疫系统(AIS)的机组状态评估问题,采用改进的否定算法建立了机组状态评估响应模型,对建立模型涉及到的相关算法和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及局部改进,并通过试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IS的状态评估原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能使模型具有良好的异常监测能力,在设备状态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研究了提高群监测系统柔性和开放性的方法,借助组件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组态化的群监测系统平台。监测系统采用以数据为中心的结构模型,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使用SQL 2005数据库管理组态数据和历史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采用Datasocket通讯服务组件进行数据通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佚名[7]2007年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中研究指明TP13 2007012024一类时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陈松林,姚郁(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3(2).―206~210.针对一类具有状态延迟的连续线性切换系统,研究了其渐近稳定性及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律的设计问题。首先利用公共李亚普诺夫函数法给出了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及该条件下切换律的构造方法,然后给出了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同时给出了稳定化控制律的参数化表示和相应切换律的构造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结果的有效性。图2表0参12

罗曙光[8]2008年在《基于RFID的钢构件施工进度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钢结构建筑面临着管理成千上万个钢构件施工进度的难题,按照常规做法,通过人工方式记录和汇报进度数据,往往会出现数据错误率高,或数据不能及时传递的现象,导致施工进度偏差不能及时被项目经理掌握,甚至会延误总工期。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书写风格不相同,容易造成数据转抄错误;而数据传递环节过多则会导致进度信息迟迟不能被进度监控者掌握。因此,如何改善进度监测的方式,对于保证工程总体进度按时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但是,由于建筑工地恶劣的环境,RFID在这方面鲜有应用。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逐渐被应用于建筑产品的识别和追踪等。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RFID的钢构件施工进度监测系统。论文首先对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和数据库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其次对钢构件的编码体系、信息采集子系统和信息处理子系统的开发做详细分析。最后通过案例模拟分析系统运行效果。本系统能够采集每个钢构件进入工地后的施工进度实时数据,减少了数据传递的环节,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对钢构件施工进度的精确控制。同时,还可以提高钢构件进场验收的效率,节省清点钢构件所需的劳动力成本。

沈永清[9]2007年在《基于ARM的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仿真测试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国家经济和大众生活中大量引入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其中的安全关键软件是否可信赖已成为此类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的测试和验证是保证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正确性和提高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安全性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在介绍了软件测试和安全关键软件测试的联系和区别,并引申到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测试后,着重分析和研究了故障注入技术和基于接口参数的测试方法在安全关键软件测试中的应用和几种常用的测试质量度量方法。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仿真测试平台是一个基于ARM的计算机模拟测试系统,是进行嵌入式关键软件系统测试的有力工具。通过分析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仿真测试平台的功能和体系结构,本文详细描述了嵌入式系统模拟器的结构组成和实现方式,并深入讨论了在测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测试管理器的各个功能模块和具体实现。在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平台的实现过程中,解决了多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此平台为例子,深入阐述了包括程序插桩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软件故障注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论文研究成果已在铁路道岔状态监测系统测试中得到了部分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最后,本文在总结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展望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更多嵌入式体系架构的模拟研究,更多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实现,完善平台配套工具链的功能等。

杨建栋[10]2016年在《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各国纳入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中。近年来,中国的物联网相关产业及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城市管理领域,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和电力是城市生命线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有机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的保障。迫切需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运行体征实时监控,提高城市生命线的管理水平和预防预测及处置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平稳运行。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从分析城市生命线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出发;结合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为研究背景研究了物联数据专网网络选型和设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和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与组件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管理、网络传输、应用支撑方面关键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液化气监测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中效果显着。本研究对于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其实施建设提供一套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专网;提供一个高效实用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提供一组普适便捷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与组件。本研究在城市生命线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的研究如下:(1)物联数据专网网络选型与设计研究,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需求,根据传感设备分布特点,通过比较3G技术(WCDMA、CDMA 2000、TD-SCDMA、WMAN),B3G技术(FDD-LTE、TD-LTE、LTE-A、IEEE 802.16m),以及WiFi Mesh、McWiLL等通信技术,基于TD-LTE技术进行专网的网络设计。重点研究了核心网络设计、网络覆盖和性能方面设计、接入网的详细设计和网络安全架构研究。EPC核心网设计为全IP网络,设计具有安全可靠、支撑路由优化和本地输出、高效的空口和系统能力、动态资源分配、自适应重传等特点;网络覆盖和网络性能设计基于Okumura-Hata模型按照不同地域进行优化和定制研究;依托该设计方案建设的接入网络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和同频组网和异频组网相结合的技术可提高上下行链路的性能,同时上下行信道具有互逆性,解决了对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的中长距离传输问题,提供一个全覆盖、便捷、方便的接入网络,可满足北京市各级政对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应用需求。(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以城市生命线管理中的液化气监测系统传感设备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加权平均、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统计决策理论、证据推理、模糊推理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分析,结合液化气监测系统多传感器应用特点和控制结构;选择采用加权平均数据融合算法作为液化气监测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进行设计。以液化气监测传感数据为对象,研究并设计了一套数据融合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到液化气监测管理系统中,以液化气监测现场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为实验对象验证算法的可用性和适用性。(3)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及其数据处理层算法研究,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软件部件,是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领域的需求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主要面临屏蔽异构性、实现互操作和信息的预处理等方面的问题。重点研究普遍适用于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中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该架构可实现各种标签和传感器等感知元件与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过滤、数据格式转换,具有统一的传感信息接入标准,具有对传感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传输的能力。同时基于液化石油气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监控影像等海量的信息数据特点,综合各种方法的利弊以及针对当前液化石油气监控的应用特点,在旋转门压缩算法(SD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中间件数据处理层改进的有损数据压缩方法(ISDT算法),用于提高数据的压缩率和性能;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及实际系统中的应用预研。(4)液化气监测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该系统是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预研。该系统研究从液化石油气监测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从系统总体架构、软件架构、网络架构、数据流程、终端和接口、系统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示范系统的设计研究。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成果是对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领域的物联网数据专网网络选型设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和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及改进的有损数据压缩方法(ISDT算法)的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验证,为进一步推广提供重要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D]. 罗霄. 太原理工大学. 2002

[2]. 面向对象监测系统的软件自动生成[J]. 刘赫男. 煤. 2006

[3]. 声发射监测系统功能设计[D]. 何伟. 沈阳工业大学. 2015

[4]. 反应堆控制系统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研究与开发[D]. 雷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5

[5]. 数字农业平台土壤参数监测系统设计[D]. 张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6]. 机组群监测技术及其系统研究[D]. 严若垒. 湖南大学. 2008

[7].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 佚名.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2007

[8]. 基于RFID的钢构件施工进度监测系统研究[D]. 罗曙光. 同济大学. 2008

[9]. 基于ARM的嵌入式安全关键软件仿真测试平台的研究[D]. 沈永清. 同济大学. 2007

[10]. 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杨建栋. 北京工业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面向对象监测系统软件自动生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