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制造业现状的实证分析_劳动生产率论文

江苏省制造业现状的实证分析_劳动生产率论文

江苏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江苏论文,制造业论文,发展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江苏制造业的特征分析

(一)江苏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分析

工业化加速了经济增长,构成经济增长核心的制造业内部结构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中。工业 结 构水平的高度化表现在: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知识密集化(注:刘志彪:《产业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3—101页。)。经济相对落后的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而传统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增长主要是制造业部门的升级,即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 。1997年,江苏制造业产值为7707.77亿元,占当年工业生产总值8222.37亿元的93.7%;199 9年,江苏制造业产值为8391.24亿元,占工业生产总值8915.44的94.1%。3年增长了0.4个百 分点。江苏制造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动见表1。

表1 江苏制造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动 (单位:产值%)

制造业部门 1997年 1999年3年内增或减百分点

电子及通信设备 5.608.30

2.7

化学工业

9.41

10.28

0.87

塑料制品

2.803.15

0.35

有色金属冶炼

1.912.23

0.32

造纸及纸制品

1.231.55

0.32

仪器仪表

0.981.20

0.24

A 石油冶炼

1.992.20

0.21

医药工业

1.451.60

0.15

服装业 4.324.46

0.14

化纤工业

2.602.74

0.14

组黑色金属冶炼

4.054.16

0.11

金属制品

4.274.33

0.09

电气机械

7.077.15

0.08

卷烟业 0.440.50

0.06

木材加工

0.880.93

0.05

运输设备

5.555.56

0.01

橡胶制品

0.920.93

0.01

家具

0.380.34 -0.04

文体用品

1.161.08 -0.08

印刷业 0.850.64 -0.21

B 饮料

1.751.46 -0.29

其他制造业 1.491.18 -0.31

组皮革制品

1.741.35 -0.39

机械工业 11.92

11.17 -0.75

食品工业

6.325.25 -1.07

非金属矿物制品 5.474.08 -1.39

纺织业14.59

13.16 -1.43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第180页;《江苏统计年鉴(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第168—169页。

表1中,A组为3年间生产总值占制造业比率上升的17个部门,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电子及 通信设备、化学工业。在比率上升的17个部门中,大多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制造业。B组为3 年间生产总值占制造业比率下降的10个部门,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 业。在比率下降的10个部门中,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对江苏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

——目前江苏的工业化进程正处于从重化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知识密集化转变时期 。如果制造业结构升级成功的话,则这一比例仍将继续上升。应注意的是,由于区域经济发 展不平衡和人口众多的特点,苏北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然非常低,人均收入也较低,只能发 展以轻工业消费品为主的制造业结构,而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则应及时向高加工度化和 技术知识密集化转移。

——江苏制造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特点是依靠外资流入所带来的先进技术设备,而且多以 生产线和最终设备为主的格局,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较低 。如机械工业产值的下降并不是需求的减少,而是国内所需的这些产品通过从工业化国家的 进口来解决。当然,这种进口(主要是进口中间产品和技术)可以加强江苏制造业与国际先进 技术的关联度,要比进口替代带来更多的利益。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进口中间产品和技术, 将其转化为江苏制造业的技术基础,逐步提高中间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替代能力,最终形成中 间产品和资本品的国内生产体系。

——尽管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对于拥有7200万人口的江苏而言,绝对规 模和人均生产数仍然非常低。这表明,江苏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包括国外和省外)特征明显的 省份;同时也意味着,江苏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必然会随着工业化率的提高而扩大。

20世纪90年代,江苏电子设备、化工、有色金属冶炼、仪器仪表、石油冶炼、电气机械等 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并使制造业内部结构向高度化方向发展。重化工 业中主要是电子设备、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制造业增长较快。

(二)江苏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比重的动态分析

制造业部门就业比例变动也可以反映出内部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它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制 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规律性。制造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制造业内部劳动力的流向。

近年来,江苏推进制造业从重化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和技术知识密集化的升级,大量劳动 力从重化工业中流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表2显示江苏制造业部门劳动力比重变动情况 。1997—1999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的制造业部门共有14个,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有色金属冶炼、电气机械等技术与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比重的 上升是由于规模相对扩大而导致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的制造业部门共有13个,多数是技术与 资金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其中,食品工业、纺织业、皮革制品、其他制造业、家具、饮料等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比重下降是由于规模相对缩小而导致的。

表2 江苏制造业部门的劳动力结构变动 (单位:%)

制造业部门

1997年 1999年3年内增或减百分点

服装业 4.314.74

0.43

电子及通信设备 5.125.59

0.38

木材加工

0.300.51

0.21

运输设备

6.176.31

0.14

A 造纸及纸制品

1.351.49

0.14

医药工业

2.282.41

0.13

非金属矿物制品 5.545.61

0.07

塑料制品

1.811.87

0.06

文体用品

1.001.05

0.05

组有色金属冶炼

0.590.64

0.05

卷烟业 0.190.24

0.05

电气机械

5.395.43

0.04

印刷业 1.271.30

0.03

机械工业 15.63

15.65

0.02

化学工业

9.349.31 -0.03

饮料

1.891.85 -0.04

橡胶制品

1.101.03 -0.07

化纤工业

1.531.45 -0.08

B 家具

0.290.21 -0.08

石油冶炼

1.080.97 -0.11

金属制品

2.982.84 -0.14

组黑色金属冶炼

3.022.87 -0.15

仪器仪表

1.791.60 -0.19

皮革制品

0.890.68 -0.21

其他制造业 2.332.10 -0.23

纺织业17.12

16.83 -0.29

食品工业

5.605.30 -0.30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第68页。《江苏统计年鉴(2000) 》,中国统计出版社,第70页。

(三)江苏制造业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出口商品结构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体现,而其变动则反映了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随 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一国或地区的贸易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3可见,江苏出口 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而在工业制成品中,高技术含量、高附 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迅速,比重逐年提高。

表31997—1999年江苏出口商品结构(单位:%)

年份 199719981999

初级产品 7.2 4.5 4.1

工业制成品

92.895.595.9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第3页;《江苏统计年鉴(1999)》 ,中国统计出版社,第4页;《江苏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第4页。

表4比较了1997—1999年江苏4大类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状况。化学工业、纺织业的产品出口 比重逐年下降;而机械、电器仪表、运输设备等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 这是这些部门的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

表41997—1999年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分析(单位:亿美元;%)

1997

1998

1999

制成品类别

金额比重金额比重

金额 比重

化学工业

13.019.2313.50

8.63

15.148.27

纺织品49.78

35.3349.03 31.33

55.30

30.20

机械、电器仪表、运输设备 39.432 7.99 53.44 34.14

66.75

36.46

杂项制品7.925.6 9.21

5.889.995.46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0)》, 中国统 计出版 社,第 259页 。

上述分析表明,江苏制造业正处于升级过程中。但制造业的顺利升级,还取决于政府的产 业发展政策,取决于制造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国内外比较

(一)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一般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资本密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度高,制造业劳动生 产率相应较高。江苏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中国是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发展中 国家,因此,江苏与全国一样,具有劳动力富裕而资本相对短缺的特点,与发达工业国家相 比,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必然较低。

我们选取发达工业国(美国、日本)和东亚、东南亚国家(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来 考察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由表5可见,与发达国家以及东亚、东南亚国家相比, 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均存在着很大差距。差距相对较小的行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 差距相对较大的行业大多数为资本密集度高和规模经济要求高的产业。1999年,江苏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8.6%、日本的8.1%,与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比,也分别为 14.6%、49.3%和90.5%。

表5 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单位:%)

美国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印尼 中国大陆

浙江省

制造业部门1995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9年

1999年

制造业 8.6 8.1 14.649.390.5145.0 77.9

食品 8.7 11.6 17.444.9

161.9102.0109.2

饮料 2.8 3.2

3.415.839.0 87.6 57.7

烟草 9.8 18.9 16.8

460.0

472.4205.9 68.5

纺织 6.4 6.1

9.722.753.6130.0 99.8

服装 9.7 11.6 13.959.8

110.6128.2107.5

皮革制品8.1 7.0

8.349.699.1123.1102.0

木材制品7.5 6.5 10.944.566.9122.0102.0

家具 10.2 7.2 11.659.7

182.9132.2110.7

纸及纸制品 28.5 3.36.3

21.2 27.5106.878.9

印刷 4.3 3.2

7.119.035.2 88.5 70.9

化学工业3.0 2.5

6.711.635.9121.9107.8

石油加工3.5 2.2

1.6 5.1

136.5 97.9 35.1

橡胶制品4.5 3.6

6.424.261.3102.3108.5

塑料制品 9.0 7.0 10.4

51.1140.3152.5151.3

非金属制品

3.5 2.6

4.3

11.5 34.5103.2 74.2

钢铁

5.7 3.7

5.8

40.2 5.6131.7127.1

有色金属 9.0 7.1 13.2

33.0 29.2183.2125.4

金属制品 7.5 5.4 10.8

36.4 49.7128.3143.0

非电气机械

4.1 3.5

7.7

19.7 28.7126.3 91.3

电气机械 6.3 7.7 11.2

42.1 42.0135.7116.6

运输设备 4.7 4.0

8.0

21.7 17.3112.9100.0

专业和科学

设备 3.5 5.0 11.6

33.3 55.4121.9 99.8

原始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第196—199页;《浙江统计 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76-277页;《中国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 社,第418-419页;其他数据转引自郭克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国际比较”,《中国工业经 济》2000年第9期,第41—42页。本表根据原始数据计算。计算方法:江苏1999年劳动生产 率与各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之比。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以美元:人民币元=1∶8.28折算。

从制造业各部门来看,江苏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和韩国(其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已 经接近发达工业国家的水平)相比,劳动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小的是食品、烟草、服装、家具 、皮革制品、塑料制品、有色金属、电气机械等部门,这些部门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个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江苏在这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小,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较高。而劳动生 产率差距相对较大的行业主要是饮料、纸及纸制品、印刷、化学工业、石油加工、非金属矿 物制品、非电气机械、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中大多数是资本密集度较高和规模经济要求较 高的行业。

但是,也有部分比较结果与一般认识不一致。如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江苏的劳 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是相对较小;而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有色金属、塑料 制 品制造业,江苏与国际水平相比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却不是相对较大。

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人均GDP高于我国并且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国家相比,江苏除 了烟草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较高之外,只有食品、服装、家具、石油加工、塑料制品业的 劳动生产率略高于印尼,其余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均明显较低。其中差距相对较小的行业,基 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指出的是,不少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 铁、化学工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以及纸及纸制品等行业,江苏的劳动生产率都存在着较 大差距(石油加工业除外)。

另一方面,上述用于国际比较的江苏数据是限额以上独立核算制造业的数据。由于限额以 下制造业,尤其是大量乡镇工业或私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更低,如果用全部制造业的数 据来作比较,江苏与以上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则会更大。

(二)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全国、浙江的比较

由于浙江与江苏同属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且经济发展模式类似,故将江苏和浙江的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同时,为考察江苏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又将江苏的制造业劳 动生产率与全国进行比较。

由表5可见,从制造业全员及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来看,江苏劳动生产率绝大多数高于全国的 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烟草业较高。这一实证结论与一般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江苏是全 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与近邻浙江相比,1999年,江苏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浙江 的77.9%。在22个部门中,有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电气机械、家具、食 品、橡胶制品、化学医药化纤、服装、皮革制品、木材制品12个行业略高于浙江;运输设备 、纺织业、专业与科学设备3个行业与浙江相当;其余非电气机械、纸及纸制品、非金属制 品、印刷、烟草、饮料、石油加工等7个行业与浙江差距较大。 当然,与浙江相比,江苏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制造业主要是一些重工业,而浙江劳动生产率 较高的制造业主要是一些轻工业,这也是与江、浙两省各自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相一致的 。 浙江主要依靠乡镇企业走上工业化道路;江苏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工业基础较好, 在积极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了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

尽管如此,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毕竟落后于浙江。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传统制造 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新兴制造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江苏制造业调整和升级的措施

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按照制造业结构变化规律,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现状,在对江 苏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 类采取对策,建立江苏的产业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江苏制造业调 整和升级的总体目标。为此,可以考虑如下措施。

1.将制造业的调整和升级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发展知识信息产业和服务产业 。现代产业的升级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既要保持制造业的稳步增长,又要紧跟世界先进步 伐。比如,美国通用公司以前是标准的制造业,但目前服务产业和知识产业已占其75%以上 。江苏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化过程有自身特有的规律,既要调整传统制造业, 又要发展高技术产业。

2.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大宗产品——汽车和计算机等,形成有竞争力的支柱产 业。汽车工业和计算机产业属于高初始成本、高资本壁垒的产业。虽然江苏工业基础较好, 但汽车和计算机产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 景下,这种状况不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让汽车成为支柱产业,必须大规模的重组。

3.将制造业的调整和升级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努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根据前述分析, 虽然江苏经济发展程度比国内其他地区高,但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1/12,东南亚地区的1/3,即使与邻近的浙江相比也只有浙江的77.9%,并落后于上海、广东 等地区。因此,江苏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4.将制造业的调整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全世界的 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新的技术替代和产品的新卖点也将重点放在环保方面。因此,江苏应积 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同时在接受世界范围产业转移时也应考虑到产业污染和当地环境对污 染的吸收能力。如果忽略这一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5.重视软件建设,尤其是深入研究WTO规则,健全各项法律规章。WTO的规则复杂,加入WTO 后很多产业会面临挑战。因此,江苏应积极培养或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 ,分析江苏制造业可能受到的影响,尽早出台相关的应对措施,争取主动地位。

6.将制造业的调整和资源的战略性重组相结合,开展江苏产业梯度的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 的平衡。江苏处于长江三角洲,资源相对匮乏,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应形成一定的产业梯度 。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应积极加入国际跨国公司产业链,发展知识和资本相对密集型产 业;而苏北地区应利用快速改变的交通条件,形成面向安徽、河南和山东南部的经济辐射。

标签:;  ;  ;  ;  ;  ;  ;  ;  

江苏省制造业现状的实证分析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