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论文_付雪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论文_付雪

付雪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昌乐 262400)

【摘要】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血压会显著升高,除与药物相关外,还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本身相关。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血压变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254-0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当前精神科常用的现代物理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入睡,并且给予肌松剂结氧气,然后进行短暂的电刺激,使脑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以恢复大脑正常功能[1]。但是,其治疗方法也有特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从而造成应激性生理变化而出现血压升高。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35.18±9.35)岁;抑郁症22例,焦虑症1例,强迫症3例,双相障碍8例,精神分裂12例。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未首次治疗,并血压小于140/90mmHg;性别不限,年龄20~73岁;同时心电图、脑电图、胸透、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电解质等各项检查正常。

1.3 排除标准

正在使用碳酸锂治疗患者;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禁忌证者;治疗过程中有心率失常者。

1.4 方法

1.4.1治疗方法

使用醒脉通治疗仪进行治疗,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护;治疗前患者禁食禁水6h以上,术前15min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准备好急救药品、仪器以及吸引装置;治疗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开放静脉通道,双颞侧妥善连接电极;刺激电量、通电治疗时间等参数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调节;治疗期间仔细观察心电监护仪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2]。

1.4.2麻醉方法

由专业麻醉师进行麻醉,即依次推注阿托品0.5~1mg(具体剂量依据患者的心率、呼吸分泌物而定)、异丙酚2m/kg、司可林1mg/kg;待肌颤结束后通电治疗,抽搐发作时测量患者血压,通电结束后立即进行气囊人工呼吸,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停止给氧;整个麻醉中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7%以上[3]。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录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压均显著上升,收缩压均大于150mmHg,舒张压均大于98mmHg;其中2例患者收缩压超过180mmHg,1例高达200mmHg;3例舒张压超过120mmHg;治疗后患者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n=46,x-±s,mmHg)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108.88±11.6573.26±8.32

治疗后165.54±18.21107.42±14.47

t7.348.02

P<0.05<0.05

3.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当前临床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一项有效、现代化的物理疗法。该治疗方法利用镇静、肌放松作用克服了抽搐性电休克可能发生的缺氧、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并克服了病人对治疗的恐惧、担心心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可能对机体循环功能成影响,因此在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患者血压等体征的监测。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能与药物有关系。传统的电休克治疗不采用麻醉机、机头松弛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呼吸暂停、骨折等各种不良反应,患者容易产生害怕等心理,治疗依从性差。随着在电休克治疗中应用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有效减少了临床副作用,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由于临床使用的麻醉药异丙酚属于一种新型全麻诱导剂,作用时间短,并且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会使动脉压明显下降。静脉注射2~2.5mg/kg,收缩压、舒张压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而使用司可林会使呼吸停止,影响心血管功能[4]。因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血压升高与药物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与该治疗方法本身也有密切的关系。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主要源于电刺激引起的癫痫大发作,癫痫本身会引发一系列的应激性生理变化,在痉挛期交感神经过分兴奋,会促进内源性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从而使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变化,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同时抽搐的发作使心脏的收缩强度增加,脑血流灌注、脑血容积增加,甚至还会引起血脑屏障过性机能崩溃,进而使血压、颅内压增高。相关研究显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危险因素中,麻醉问题、肌肉松弛要、低氧等均是,特别是心血管问题最为常见,特别是引发血压明显升高意外,还可能引起心律发生变化[5]。因此,对于伴有内科疾病的患者,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但是必须严格进行术前检查,特别是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患者病情稳定后,各种生命之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后,综合考虑是否适宜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注意应该严格掌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总而言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会引起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特别是对于年龄大、存在潜在血管病变的患者风险较大,临床应该注意脑血管意外情况的发生。本文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给予异丙酚、司可林,在电刺激治疗后,血压相对较为平稳,可有效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同时在治疗期间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管理,保证选择合适的电休克治疗时间和电量,并且合理用药,促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东.现代电抽搐治疗理论与实践[J].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82.

[2]许律西,张蔚良,沈其杰.无抽搐电休克对特殊患者群体的治疗现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3):190-191.

[3]温强,林小萍.硫喷妥钠、依托咪脂、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比较[J].华夏医学,2015,18(6):983.

[4]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3.

[5]孔洁,王宁,陈建平,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麻醉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18(6):326.

论文作者:付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  ;  ;  ;  ;  ;  ;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论文_付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